杜平将军与家乡的情结

时间:2022-08-13 09:47:57

杜平将军与家乡的情结

一头银白发,一身中山装,一口家乡话,一腔赤子情。这就是镌刻在江西万载父老乡亲心中的杜平将军。今年是杜平将军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我们的白发将军对故乡的情、对故乡的爱……

功勋卓绝启后人

杜平将军是江西万载县黄茅镇和平村螳螂坑人,1908年12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在株潭中学毕业以后就背井离乡独自来到湖南长沙,考入群治大学就读。在那里受革命思想熏陶,于1930年投笔从戎,参加了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攻打文家市、长沙、吉安、樟州、水口等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于1934年随军长征。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三十军政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一旅副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长和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1950年10月奉命首批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担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杜平将军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十二大、十三大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杜平将军自1930年参加红军到1954年从朝鲜回国,历经24年的战争生涯,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国革命和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为共和国的诞生和保家卫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家乡和家乡人民增添了无上的荣光。他曾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还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一级国旗勋章两枚。然而,杜平将军淡泊名利,从来没有向家人和故乡的父老乡亲炫耀过。直到1992年,家乡人民为建立“万载籍红军将士革命活动展览室”派员专程去南京采访杜老时,他才将这些军功章作为资料,拿出来让家乡来的采访人员拍照,并饱含深情地说:“万载县委、县政府领导筹办红军将士展览室的决定很好,用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青少年一代,这是我们全党的重要任务,我完全赞同,全力支持。”说着,又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望着这些闪闪发光的军功章,站在一边的杜平将军的胞弟偷偷地告诉采访人员:“今天家乡来了人,他格外高兴,这些奖章平常连我们也不让看,有些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尊师重教树表率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杜平将军1954年从朝鲜回国,他探望了阔别24年的家乡父老和教育培养过他的师长。当驱车向家乡黄茅进发,途经株潭时,他要司机停车,信步来到他的母校株潭中学。当他跨进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浓浓的乡情乡谊令他感慨万千;当他一眼看见曾教过他的叶肇青老师,便快步走到叶老师面前,叫了声“叶老师”,即刻双脚并拢,高声地喊道:“敬礼!”然后毕恭毕敬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突如其来的礼遇,使叶肇青老师感到不知所措。待定神后,才认出是杜平,欣喜之情难以言表。杜平接着和其他老师们一一握手问好,表达了他对师长的敬意。此后,杜平将军尊师的佳话,便流传下来。

1992年,万载县搞校园“六配套”,但因缺乏经费而进展缓慢。当杜老得知这一信息时,他正好大病初愈,身体虚弱,但他急他人之所急,首先将自己《在志愿军总部》一书的全部稿费5000元,加上平时省下来的1000元,总共6000元寄给了家乡,他说:“我的这点钱不多,但要用在家乡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表学子之情。”接着,他又不顾病后无力,提笔颤颤巍巍地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信,恳切地述说发展老苏区万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一次就为家乡解决了10万元经费。同时,杜平将军也没有忘记故乡黄茅的教育事业,从自己的积蓄中,给黄茅镇教办汇去了一些钱。

千里运输解燃眉

“亲不亲家乡人,甜不甜家乡水。”杜平将军对故乡和故乡人民有着深厚感情,他不但以垂老之躯,几度不辞辛劳返乡探亲,在他任职政委期间,还多次接待家乡来人。杜平将军为人宽和,谦恭待人,凡是家乡人,上到“父母官”,下到普通老百姓,无论是熟人或素昧平生,他都要接待,嘱咐秘书好生安排食宿,并每次都在家里备上一桌丰美的酒席,以家乡的传统习俗款待家乡来人,以表乡情之谊,即使自己病了,也要作陪。席间,杜平将军总要一遍又一遍地了解家乡的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情况。

杜平将军口头上是这么关心家乡,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他为支援家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59年,当杜平得知老家黄茅修通了公路,他深知这是黄茅乡亲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因而高兴得彻夜难眠。第二天就为万载县送来了第一辆嘎斯汽车,以表示对故乡建设的支持。这对于当时落后、闭塞、穷困的万载老区人民来说,无疑是带来了欣喜、希望。1970年,万载要兴建水库和水电站,急需高标号水泥3000吨,在那个时代,物资供应本来就十分奇缺,更何况要那么大的数量、标号又那么高的水泥,建设工地的乡亲们想尽了办法还是一筹莫展。杜平将军知道后,也和家乡人民一样,心急火燎,为了不耽搁工程的进展,他求助于相关部门,向他们介绍家乡人民兴建水电站发电灌溉、发展生产的渴望,在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下,终于把3000吨高标号水泥,如期运到了家乡,解了燃眉之急。1979年黄茅修军屯电站,杜老送来了大批钢板;兴修水利,杜老又送来了钢筋水泥。上世纪80年代,为了振兴万载传统的烟花爆竹业,又是杜老送来了各种化学药剂……

在计划经济年代,以国家调拨价解决较为紧缺的材料和物资,是一件很费精力的事情。这里足见杜平将军情系故乡、造福桑梓的一片赤子之心。

翰墨情深寄厚望

杜老不仅是一位久经沙场、功勋卓著的将军,也是一位温文尔雅、仪态端庄的文人。他平时穿一身传统的中山装,连风纪扣也扣得紧紧的,与人谈话时,一口的家乡话,手握一把小巧玲珑的紫砂茶壶,喝着家乡黄茅的土茶,给人以庄重朴实、和蔼可亲之感。

他的书房布置得十分简朴,但在简朴中透出了一股古色古香的韵味:在条案上放着文房四宝,一摞宣纸整齐地搁置在书柜上,墙上挂有诗画、条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挂在墙上的斗大的一个“剑”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这是杜老亲笔题写的。这“剑”字含意深刻,既有“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的慷慨激越、满腔保家卫国的壮心,又充分显示了杜老“剑胆琴心”的儒将风度。

杜老能文,他把在朝鲜的亲身经历,用纪实文体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在志愿军总部》一书,由出版社出版。在杜老家不大的庭院里,种了一些花草,还有柑橘树、广玉兰等。杜老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把广玉兰那茂盛的绿叶,视做亭子,在绿叶丛中挂了一块木牌,亲笔题词“树亭”二字,并配有小诗一首:“庭前广玉兰,雪压几枝残,树老根深固,叶茂花蕊繁;绿阴遮如亭,小憩胜凭栏,居安当思危,老骥莫偷闲。”它表达了老将军以诗言志的心情。

杜老不但能文善诗,且擅长书法,在全军颇有名气,被称为军内书法家,因此向他索字的人特别多,可谓是难以应付。但家乡人来索字,他都会尽力满足,哪怕到了耄耋之年,写起字来手已有点颤抖,他也从不推辞。1988年,万载县政协要出版一本《万载文史资料》小册子,贸然给杜平将军去了一封信,请他题字。不几日,就收到了杜平将军亲笔书写的“万载文史资料”的题字,左下方还盖上了杜老的红色印鉴,宣纸上散发出来的一股翰墨清香,给人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杜平将军的题词遍布了万载城乡、单位、公园、医院、学校……体现了他切切的关怀和殷殷的勉励:给年轻人题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搞县志的同志题词“实事求是”;为了不忘母校培育之恩,并对下一代寄予殷切的期望,他给母校题词“铭记母校教诲,谱写青春壮歌”。

1987年,《万载县志》出版,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杜平这位对故乡充满深情的白发将军,请他题写《万载县志》志名并作序,他欣然命笔。在九百来字的序文中,字里行间都寄予着他对故乡深切的厚望:“万载县是我的故乡……我希望家乡父老兄弟在中共万载县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把万载的山变成万宝山,把万载的地变成聚宝盆,让老苏区万载展现新容。我衷心祝愿万载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走在全省以至全国的前列!”

责编/文波

上一篇:改革开放30年江西投资建设数据 下一篇:家事处理,自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