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若干策略

时间:2022-08-13 09:46:54

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若干策略

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是人的一生习字、写字奠定基础的时期,抓住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学生字写得不规范、不美观,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孩子们没有受到规范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教育。

1、注重示范,指导到位。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在讲解时,教师要亲自示范,分步讲解,并借助图片、图像等手段进行强化,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书写形象”,牢记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怎样做才对。在教室墙上贴上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图像,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在学生执笔之初,教师更要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手把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

2、背诵儿歌、做写字操。以口诀儿歌协助做动作,可以增加练习的兴趣,加深印象。如: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摆正,肩放平,身子挺直稍前倾,两腿并排脚放平”。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每次写字前都来背一背,摆好姿势再动笔。姿势正确了,松肩振臂、凝神静气,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更益于身心健康。

3、评比竞赛,温馨评价。通过奖励、评比、竞赛等形式对正确的书写姿势加以强化,可以使好习惯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加深印象。教师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看看哪些学生姿势好,及时表扬:“某某同学的姿势真好,他写出的字一定很漂亮。还有谁能更棒?”学生就会仿效。教师还可以给写字姿势好的同学照相,然后展示出来,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的好习惯

中国汉字难写,其一难在笔画多变,同一笔画在不同的字里有不同的姿态,这些变化足以把年幼的学生弄得一头雾水。要把字写规范、写漂亮,必须做到“整体把握,细致观察”。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的好习惯。

1、教学生观察基本笔画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基本笔画构成的,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组合巧妙的“机器”的话,那么,八个基本笔画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确,直接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怎么让一年级的学生记住基本笔画的形状,又写得规范、漂亮?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在具体的汉字中,同样是“横”,长横和短横的写法不一样;一个字只有一条横,和一个字里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横,每条横的写法又不一样。同样是“撇”,长撇、短撇、竖撇、平撇,写法都不相同。不过汉字的笔画有规律可循,比如“撇”,不同的“撇”都可以在一个圆上找到位置。

2、教会学生观察偏旁部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初的“会写字”的偏旁,如“单立人”、“双耳旁”、“提手旁”、“两点水”、“三点水”、“言字旁”等都是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如果认为这些偏旁只是基本笔画的简单相加,那就错了。只要仔细观察,会发现偏旁中蕴含的书写秘密。每学写一个新偏旁,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该偏旁的特征。只要肯静心观察,发现的秘密还真不少:“单立人”的“竖”一般都在撇的中间偏下的地方起笔;“三点水”的两“点”和一“提”不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它们的位置略成弧形;“言字旁”第二笔“横折提”的“折”和第一笔“点”上下对齐;“双耳旁”在左边和右边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汉字的秘密。知道了汉字的秘密,就能把字写漂亮。

3、教会学生观察间架结构

汉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的比例。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对于写好字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编一些口诀,巩固学生的观察成果。如“口”,小口(里面不添加笔画,如:吗、品、拿)的结构口诀是“左竖长来右竖短,上宽下窄紧记心”。然后启发学生编出大口(里面添加笔画的,如:田、电、回)的结构口诀:“笔画袋里装大口,左竖短来右竖长”。有“口”的左右结构的字,也可以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编口诀:“口在左侧,略小偏上”(如:叫、唱、吃),“口在右侧,略大偏下”(如:和、知、加)。

学生观察后,教师进行范写并辅以生动简要的讲解,能给学生实践美以最直观、最形象、最切实的指导。让学生从示范中体会到要使整个字结构美观,应在关键部件的书写上摆好位置。

三.培养学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这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一提起笔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但坚持下去就能做到写得好、写得快。

1、提高一次性书写成功率,不依赖橡皮。一年级新生入学,学校要求学生准备的文具中一定少不了橡皮。虽然橡皮可以擦去不满意的书写,修正错误,但作为语文教师,在学生习字之初,就要要求学生少用、甚至不用橡皮,树立正确的“橡皮观”。

教师要反复提醒孩子落笔之前要对字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即使写错了,也不要用橡皮“毁尸灭迹”,而是画个圈,让它留在纸上,好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错写。

2、语文教师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小学生对老师非常崇拜,在写字上亦然。教师在课堂的板书上、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上,如能做到“提笔即练字”,以身示教,会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我要给你提个小意见,字要写得端正清楚些,对学生尤其要清楚,因为你是语文老师,得做学生的表率。”

3、协同各学科任课教师,共同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大家一起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写好字,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形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氛围。

四.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习惯

虽然写字教学不是以培养书法家为目的的教学,但要让学生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也并非易事。要练就一手好字需要不断、反复地训练,如何让孩子们不厌其烦并且愿意在写字上多花心思和功夫,就需要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多花心思。

1、用故事树立勤学苦练的榜样。爱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古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勤学苦练是古今书家的共同之处。教师可以有重点地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在故事中教育学生学习古代书家勤学苦练的精神,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2、确定练字时间,落实“天天练”活动。要想写好字,只有语文课上的几分钟写字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练好字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勤练是写好字的保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每周安排几个固定的时间段作为练字时间。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要坚持“少吃多餐”,即练习的次数要多,但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次以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

3、开展写字小竞赛,激励学生“天天练”。比赛以语文课本的单元为单位,一个单元结束,进行一次写字小竞赛。比赛时间十分钟左右,可在上课后十分钟或下课前十分钟举行,比赛的内容就是刚刚结束的单元中的“会写字”,或是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每次比赛都设立奖项:优秀作品奖、进步奖、整洁奖等。针对坐姿和握笔姿势,可以设立“最佳姿势奖”。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上进心却很强烈,为了在比赛中获奖,孩子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就会格外用心,慢慢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品鉴欣赏、相互学习的习惯

经常引导学生欣赏好的字、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不断地品鉴中逐渐地感悟到汉字的形式美、点线美、动态美、结构美甚至是意境美,不断地欣赏、学习、提高。

1、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佳作榜”。一年级学生学写字,不仅是一门课业,更是掌握一种用来巩固识字、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如果仅仅为了挑选好的字贴出来,就失去了学习写字的初衷。在“佳作榜”上张贴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日常的批改中看到学生作业本中有很漂亮的书写,或对某个学生而言,这页作业的字写得特别好,教师就将它复印下来,贴在佳作榜上;另一种是学生自己认为自己写的某次作业书写很棒,自行复印、张贴上去。以起到学生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

2、欣赏优秀的写字作品。教师可以每周安排10~15分钟的“佳作欣赏”时间。欣赏的内容由教师组织,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古今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主要选择楷书字体的内容进行欣赏。第二类是学生的作业、作品欣赏。可以将同一学生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作纵向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同伴通过努力,慢慢前进的脚步;亦可将不同学生的好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水平提高。

3、设立“写字成长袋”。每一次写字竞赛的作品、每一份曾被贴到“佳作榜”上的作业纸,都请学生标上日期放入“写字成长袋”中。学期结束,让学生把袋中的作品、作业装订成册,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给习字成果穿上漂亮的外衣,请爸爸妈妈在封面上写上鼓励自己的话。学生们在相互观赏彼此的“写字成长袋”后,要在每一本自己欣赏过的作品集末页写一句赞美的话,或者是观后的赠言。“写字成长袋”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自我品鉴的习惯,也能促进同伴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洛克在《教育漫谈》中提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一日之际在于晨”,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是写字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为学生终身的语文素养奠定夯实的基础。

俞俊艳,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上一篇:把握五度提升读写能力 下一篇:用课题引领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