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善当前农村基层水利建设的紧迫性与对策

时间:2022-08-13 08:16:43

探讨改善当前农村基层水利建设的紧迫性与对策

摘要:我国农村普遍以农牧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耕田面积、牧区面积和林业面积在全国国土占有率最高,农村水利建设直接关乎国之根本,更关乎民生之本。同时,旱涝灾害对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全国性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成为了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村水利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洪灾,并且可以将水合理利用合理灌溉,尽量减轻旱灾的灾情。

关键词:水利 农村基层 建设

近年来,气候反常,全国各省灾害频发,主要灾害是以水灾、旱灾、冻灾与地震为主,其中水灾与旱灾波及范围和造成的财产损失排灾害之首,对国内粮食生产和畜牧饲养业的影响也非常巨大,部分省份的农村中都出现了绝收现象,南方各省近年普遍遭遇夏季洪灾,秋冬旱灾,水利规划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一、水利建设范围

水利建设范围主要是“塘坝”、“水库”、“水窖”、“围堰”、“沟渠”等,这些水利设施可在洪灾时进行泄洪、分洪、排水、防洪等工作,能在洪水到达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与财产的安全。同时,在旱灾时,能将附近的地下水源或附近的地上水源进行合理的引水灌溉和家庭供水,尽可能的保证作物与养殖牲畜的干旱损失,保证粮食产量和农村居民用水。

(一)塘坝:一种建设在低洼或山沟的小型的蓄水设施,用来存储雨水和泉水等分散水源,在农耕时用来灌溉

(二)水库:大型的蓄水和拦洪的建设设施,在全国使用普遍,可用来进行防洪、发电、灌溉、养鱼,一般建设于山谷或河流狭口处,通过拦截水流形成人工湖泊。

(三)水窖:是中国国内经过长久农业发展所出现的一种地下蓄水装置,可大量积攒雨水和泉水等分散水源,主要用于灌溉。

(四)围堰:围堰是防止水和泥沙进入水利建筑物的临时挡水和排水的建筑,在施工时可有效的防止因为进水或进泥等原因导致延工或工程毁坏。

(五)沟渠:通过人工挖出的水道,主要用于排水和引水,在农村,也可用来灌溉和分洪。

二、水利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因为全国农村占地范围较大,国内对于旱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和水利建设工作开展的力度尚不足以覆盖全国农村,所以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水利设施建设与毁坏:许多农村的水利设施相对陈旧,水利意识也相对淡薄,旧有的水利设施经过长时间使用,缺少维护,导致原有水利设施功能消失或功能减弱。许多原有水利设施的位置都被农田占用,旧的灌溉渠也遭到长时间的废弃而不能使用,最后导致旱灾降临的时候,远处有存水量的水库,但是因为灌溉渠废弃而无法引水,若临时挖井灌溉,不仅效率低下,更加大了农业种植成本,同时也会严重的延误农时。部分地区的农村水利设施更是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导致灾时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水利设施的保护和管理:过去,大集体式农耕建设虽然对农耕行业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但当时的农村基层水利建设工作却实施的一丝不苟,在面临灾害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个地方的中小型水库和城镇乡村的沟渠、塘坝、水窖、围堰的建设工作非常到位,清淤和加固等水利设施保护工作也也非常积极,所以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水利设施的功能非常健全,有效的保护了百姓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但在农村改革后,因为再无人组织对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所以旧有的必要水利设施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和维护,更是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废弃,在灾害到来时无法发挥其作用抵御灾害,极大的加重了旱涝灾害的严重程度。

(三)蓄水不当所引发的结果:在雨季时,地势高的位置如果蓄水不当,会让雨水大量流失,造成水源损失,在需要灌溉时却没有水灌溉。而水大量流失导致的就是地势低的位置会因为流入大量水源而出现洪涝灾害,让水势得不到平均利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自然灾害。

(四)对农业的影响:交替的自然灾害已经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国内的粮食安全,旱灾与水灾皆可导致严重的粮食减产或绝收,更加制约了林木的种植工作和畜牧业的养殖工作。

(五)水灾治理不足导致的水土流失:经过水利部门多年来详细的统计,中国国内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领土面积中占三分之一,这种水土流失极会让江河长时间面临淤沙沉积,太高河床海拔,黄河近年来河床不断升高,非常容易出现决口状况,极容易让灾害频发,让灾害扩大化,严重的影响当地人身安全和农耕安全。

三、水利建设问题出现的原因

上文出现的基层水利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若想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必须要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如下列举问题形成原因:

(一)历史问题:在建国初期,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至此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大江大河治理工作和各种规模水库的建设工作也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对于农村基层水利建设工作,因为涉及许多经济、政治、利益等原因的限制,没有得到过多的研究和发展,所以建设工作模式还非常单一,严重缺乏技术支持与技术发展,导致现今的水利建设工作还是模式单一,不能适合所有国内农村地形使用,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将其完善。

(二)制度改革副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农业制度也从过去的大集体农耕制度改革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农耕制度,改革后,农业生产方面在取得了重大的收获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分散的个体经营无法再继续承担水利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农村原有的集体工作也出现能力削弱和名存实亡的问题,无法在动员组织农户进行大型的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因为这种三不管问题的出现,原有的水利设施常年得不到维护和改善,甚至荒废,让农村水利更加的落后。

(三)管理问题:在农业制度改革后,农户过于分散,缺乏统一管理,集体意识严重缺乏,许多农户为了增加产量,甚至将农田耕种到原有的水利设施上,导致大量的水利设施损毁,集体干预力已经完全丧失,所以管理问题成为了水利建设的一大障碍。

(四)土地经营方式问题:农业经营方式导致农户对水利建设的支持程度较低。现有农耕土地分配制度大多以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地理位置进行搭配,然后平均分配给农户,这样就使水利建设支持工作因为土地位置收益问题而受到牵制,无法对农户进行统一,并且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拥有一定的年份限制,部分农户会考虑过了土地承包年限后,土地的价值就不存在了,所以对于水利建设的投资出力积极性较低。

(五)责任问题:农业水利建设注定会困难重重,部分地方单位遇到困难就选择绕行,所以得不到地方单位的主动扶持,而且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进行监管,所以就让农业水利建设工作停滞不前。

四、水利建设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将水利建设工作列入进地方政府的地方建设规划,让地方政府从农耕利益、粮食产量、生态平衡和物产多样问题入手,制定详细的水利建设方案。

(二)让当地的水流治理体系重新建立,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和民生条件进行水流治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三)坚定实施退耕还水工作,将占用水利设施的耕田改造成水利设施,如果需要部分耕地面积建立水利设施,由地方政府与农户协商土地占用补偿问题。

(四)增加政府对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让农村水利建设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

(五)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让农户不再分散耕种,组织起来共同建设和保护水利工程。

总结

农村基层水利建设工作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供应与各地防灾救灾工作,所以农村水利的建设工作必须得到地方与政府的大力重视与扶持。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切实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7)

[2]丁德章.改善当前农村基层水利建设的紧迫性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2)

[3]杨宝玲.农村基层水利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4)

上一篇: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 下一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