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吉丁虫生物学习性观测及综合防治研究

时间:2022-08-13 06:25:56

柑桔吉丁虫生物学习性观测及综合防治研究

摘 要:柑桔吉丁虫是危害柑桔树杆的毁灭性害虫,通过对其观测,总结其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柑桔吉丁虫;生物学习性;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柑桔吉丁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又叫流胶虫、爆皮虫,属鞘翅目吉丁亚科。是陕西省安康市柑桔产区毁灭性害虫,近年来部分产区因吉丁虫的危害已使一些桔树枯死。对汉滨市柑桔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控制其危害,笔者通过对其形态学和生物习性的观察研究,提出了安康市柑桔吉丁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生产实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测材料

选用当地温州蜜桔[Citerus anshiu Marc] 。该品种为12a生柑桔类果树,种植园位于汉滨区恒口镇千工村,居汉江上游安康市复地,地理坐标介于E108°30′~109°23′,N32°22′~33°17′,该地属北亚热带边缘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3.2℃,极端最高温度41.7℃,极端最低温度-9.5℃,年平均日照时数1812.3h,年平均降水量799.4mm,无霜期为252d,早霜始于11月中下旬,晚霜终于3月中上旬。观察区土壤为粗骨性黄褐土,pH值为6.3~6.9之间,土层厚度为80cm以上,土壤肥力中等,适合柑橘类生长。建园7a,盛果期,缓坡向阳,管理水平较好。

1.2 方法

1.2.1 大五点取样法

在受害柑桔园选取5个样点,在园地中央选1点,四周选4点,每样点选取3~4株受害株。

1.2.2 观察内容

定点、定株、定期观察成虫羽化出孔情况(10d1次),产卵场所,幼虫的危害状况及各虫态的历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2.1.1 成虫

体狭长,长6.1~9.1mm,宽1.6~1.7mm;古铜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锯齿状。前胸背板与头部等宽,头部近正方形,上有许多细微皱纹。雌虫头部及触角为铜色,雄虫略带金绿色。前胸背板后缘角不突出,前胸与中胸紧密结合不能活动。鞘翅上密布小刻点,长有金色短毛,形成不明显花纹;近末端的花纹为新月形。

2.1.2 卵

扁平,椭圆形。长0.7~0.9mm,宽0.5~0.6mm。初产时为乳白色,渐变橙黄色或土黄色。

2.1.3 幼虫

体扁平,细长,老幼虫体长10.0~16.0mm;乳白色或黄白色;体表有皱纹,头部小,褐色。除口器外,完全陷入前胸。前胸特别膨大,其背、腹面中央各有一条明显的褐色纵纹;胸足退化。分节明显,节间凹陷很深。第一节宽大,第二节和第三节明显缩小,以后各节稍大,中间节最大,呈梯形,尾节近圆锥形,尾端有一对黑褐色的钳状突起。

2.1.4 蛹

裸蛹,扁圆锥形,体长7.3~9.0mm,初孵化期乳白色,后期变黄色,柔软多褶。

2.2 生物学习性

2.2.1 生活史

根据田间观测,柑桔吉丁虫在安康市1a发生一代,以不同大小的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多数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继续危害木质部,并大量化蛹,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直到7月中旬在田间仍可看到个别成虫。6月上旬是成虫产卵盛期,7月是幼虫孵盛期。

2.2.2 生活习性

2.2.2.1 成虫

成虫羽化后,通常在蛹室内匿居6~8d。然后咬穿树皮,将木质部及树皮咬成“D”字形羽化孔出洞。成虫出洞的日平均温度一般在19℃左右。以天晴、高温、无风之日出孔多;阴雨、低温、刮风之日出孔少;上午出孔多,下午出孔少。一天中以上午10:00~下午17:00最为活跃,有时成虫虽露出头部但仍不出孔,这些成虫因蚂蚁侵害而死亡。据观察成虫死亡率在18%左右,成虫出洞后,多于晴朗温暖的中午飞向树上咬食嫩桔叶以补充营养,将嫩叶咬成小缺口。然后交尾产卵,一般成虫出洞后5~6d交尾,交尾后1~2d产卵。产卵也因气温情况而定,气温高的时候较为频繁,若遇阴雨天,则静伏在树冠下部枝叶或树干周围草丛中、间作物上,不食不动。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每一头雌虫可产卵30~50粒,卵多产于主干上的苔藓、地衣中和粗糙的树皮缝隙下。乱粒分离,一般每处产卵在90%以上,未被害的树只占10%左右。

2.2.2.2 卵

经过10~20d的卵期,孵化为幼虫。

2.2.2.3 幼虫

初孵化幼虫蛀入树皮内危害,受害处呈现分散的芝麻大小的褐色状胶沫。随后继续有流胶现象。幼虫长大后逐渐向树干内蛀入,到达形成层后,即向上或向下蛀食,形成不规则的虫道,并排泄虫粪充塞其中,使树皮和木质分离;韧皮部枯干,树皮爆裂。10月下旬后幼虫活动缓慢并开始准备越冬。

2.2.2.4 蛹

幼虫蛀入木质部后,木质部通道与柑桔树干纵轴呈垂直方向,沿树干内四周斜截,其长短不等,短的5mm,长的15mm左右。最后在折转向上、向下蛀食,作为蛹室。蛹室巨木质部很浅,一般在2~6mm之间。除蛹室外,其他通道被虫粪堵塞。蛹期为20~26d。此时也引起流胶。

2.3 综合防治

2.3.1 农业防治

12月到第2年的3月结合冬剪,清除枯枝以及林下落叶与杂草,挖除虫害严重的树,将其集中烧毁,彻底刮除树干上的苔藓、地衣和翘裂树皮以清除产卵场所,减少虫源。适时中耕翻土,加强水肥管理,做好抗旱、防冻及其他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其促进树势生长,提高抗病虫性。

2.3.2 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盛期而尚未出洞前(5月20日前后),刮光已死皮层,用80%敌敌畏乳油加10~20倍粘土,再加上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或用40%乐果乳油加等量煤油涂在被害处。或在成虫出洞高峰期用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5倍液,涂于树干流胶处;每10d1次,连续2次以消灭成虫。6~7月份幼虫在皮下危害时,刮除流胶部分,刺死幼虫,再用煤油和氧化乐果原液以1:1涂抹以毒杀幼虫。

2.3.3 物理防治

因成虫有趋光性,晚间在靠近树干的枝稍上挂灯泡或黑光灯,灯下放一盆水,水里滴入少量的煤油或桐油,成虫看到光源自然飞落在盆里,以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2.3.4 生物防治

在成虫羽化盛期和产卵盛期,引诱蚂蚁侵害未出洞成虫及卵。4~7月将树干上涂上甜食招引蚂蚁,这种防治办法既环保又经济。

2.3.5 人工捕杀

成虫在晴朗的白天活动频繁,飞翔速度快,人工不易捕捉,因为它们喜欢阳光,所以多栖息在树干的向阳部分。 一旦停止飞翔爬在树干上就有了懒惰性,并在树枝休息装死,这时可以人工捕杀。早上在太阳尚未出来时可以震动树枝,一些装死的成虫会落下地面,随即杀死清除。

3 结语

柑桔吉丁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柑桔主干,先在树干表皮下危害,随着幼虫长大危害加重,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出现了弯曲的虫蛀隧道,使皮层爆开,凹陷流胶,导致朽烂,引起全株枯死。因此,积极开展柑桔吉丁虫预防和防治是保障安康市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和积极防御,柑桔吉丁虫源虽然得到了控制,但由于吉丁虫成虫飞翔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必须引起各柑橘产区的高度重视,利用其生物学习性和相关的防治技术研究出更好的柑桔吉丁虫防治办法。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四川柑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陈友强(1963-),男,汉滨区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产业项目实施工作。

上一篇:辽宁省水利综合VPMN网的研究和实现 下一篇:金雀花无菌扦插试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