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川县潭下镇黄柏村柑桔协会助农增收有法宝

时间:2022-10-10 09:54:04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黄柏村柑桔协会于2006年10月成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有协会会员320户,柑桔种植面积5?000多亩,建立科普示范连片种植面积1?500亩,是桂林市现代生态农业潭九公路沿线万亩柑桔科普示范基地,柑桔示范核心区,在助农增收方面,更有自己的“法宝”。

法宝一: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搞好“生产”是根基

协会成立后始终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致力于科学技术培训和普及工作。区、市、县柑桔专家或有种植经验的会员都曾被协会请来为广大会员授课。协会积极组织实施“五个一”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程,采取传、帮、带,把科技培训与现场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了会员科学种果水平。三年来,协会累计举办“五个一”农村适用技术工程等相关技术培训班38期,培训会员和周边农户5?000人次。每年度,协会还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全县举办的“春季送科技下乡”、“科普大集”、“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大型科普活动。另外,协会每年组织技术骨干到外地学习考察1至2次。

为了更好的开展科普工作,协会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科技、水果、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积极建设科普场所。县里空置的原村级小学的400平方米的教学楼被协会改造了办公楼房,同时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设有办公室、科普培训室、科普图书室。服务站不断充实完善科普硬件设施,配备了电脑,建成了科普宣传橱窗等,为协会会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了一个学习科普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的综合性科普场所,也为做强做大协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

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考察学习,协会会员们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种果技术,柑桔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带动和辐射潭下镇、青狮潭镇等乡镇的农户种植柑桔1万多亩。

法宝二:进行产业化管理,为“供应”做足准备

潭下镇黄柏村柑桔协会自成立以来,把加强产业管理,提高水果品质,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为了确保水果品质,协会在对会员种植柑桔的技术上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注意防治柑桔黄龙病。协会一旦发现会员中哪户种的柑桔出现了黄龙病,果断整株砍掉,挖根烧化,并将土面消毒。黄龙病给许多地方给柑桔种植带来了灭顶之灾,而黄柏村的果树却未受到这种病的危害,整村的柑桔产业欣欣向荣。黄柏村柑桔种植核心区有南丰蜜桔3?000亩,其中砂糖桔和温州蜜柑等品种2?000亩,估计今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黄柏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蜜桔村”。

协会为进一步进行产业化管理,2010年建成了连片种植柑桔1?500亩的科普示范基地,发展培育科普示范户200户,获得农业部首批标准果园创建示范园。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协会把果园弯曲的小路修成了4米宽的笔直大道,形成田园化管理模式,大大方便了果农施肥、杀虫、采果、运输等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桂林北面现代农业—潭九公路沿线万亩柑桔示范种植基地。

法宝三:创办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强“销售”是关键

协会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协会人才优势、现代网络优势,加强与外地柑桔购销大户的联络与交流,积极寻求外销渠道,不断拓宽产品销路。为了解决柑桔上市期间交易零散,交通不便,经销商收果困难等现状,协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集资金50多万元,于2010年10月建成一个专门的农场品交易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水泥硬化面积5?000平方米,钢架收购棚500平方米,果品包装仓库车间300平方米,交易管理用房100平方米,该交易市场运作以来,在柑桔旺销期,日交易量可达200吨,形成了目前桂北乃至广西最大的村级农产品集散市场。2011年度该市场批发柑桔3?000吨,产值约1?800万元,协会会员人均增收1?750元,还吸引周边的易家村委、油塘村委等10多个自然村的柑桔种植户前来卖果,切实解决了会员及周边农户“卖果难”的问题,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编辑:黄欣欣)

(广西科协)

上一篇:某些草药与西药混用可致命 下一篇:山东省济宁市科协举办“圣地桃源科普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