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积极迎接中国油气进口新局面

时间:2022-08-13 06:03:00

未雨绸缪 积极迎接中国油气进口新局面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中国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石油进口数量和金额双跃增中度过的。经济的高速和粗放增长迫使能源和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导致石油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大幅攀升。进口石油对经济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本文将展望未来的油气进口状况及应采取的对策。

石油天然气进口双居世界第一位的前景

按《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美、中、日三国原油进口量分别为4.45亿吨、2.53亿吨、1.77亿吨,依次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3.5%、13.3%、9.4%,中国已居世界原油进口的第二位。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先生近来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50亿吨标煤。依此笔者做出如下预测:以石油所占比例20%(仅比2010年的18.1%略有增长)计,需要消费石油7亿吨;以国内产量基本稳定、产油2亿吨计,需进口5亿吨,进口依存度高达71%;以国内产量持续增长、年增率2.31%(2000-2010年增率为2.13%)、国产2.5亿吨计,需进口4.5亿吨、进口依存度达64.3%。即使进口按4.5亿吨计,亦超过美国2011年原油进口量。美国专家根据其非常规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替代能源和节能的发展综合推测,美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下降。仅以非常规石油之一的页岩油开始规模开发的2008-2011年计,原油进口年增率为-2.97%。考虑到这个势头还会增大,笔者以年增率-3%预测2020年的进口量就降为3.38亿吨。看来,在2015-2020年间中国就有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这将使中国的原油供应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

2011年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分别为1070亿立方米、981亿立方米、840亿立方米、309亿立方米,前三者居进口前3名,中国尚未被列入重要进口国。由于非常规气(特别是页岩气)的快速发展,美国可在2017年后成为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以中国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600亿立方米、国内产量1500亿~1600亿立方米计,那么仍需进口天然气达900亿~1000亿立方米左右。笔者和国际能源署(IEA2012年5月)分别预测的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皆为4000亿立方米,笔者框算相应的进口量为1500亿~1600亿立方米。这样,中国在2015-2020年间可能超过日本(当然更早已超过美国、德国等)成为天然气第一进口国。

显然,至少在近、中期的未来还要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油气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这是我们发展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问题在于怎样认识它,采取什么样的综合对策,达到未雨绸缪。

把节能放在能源战略首位

在保障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所必需的刚性增长前提下,降低进口的增加速度首先取决于控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要强调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是能源战略的首要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按IEA2010年的数据,以衡量能源效率、能源节约程度的最重要参数——能源强度(吨油/GDP千美元)计,世界均值为0.31,中国为0.77,中国为世界均值的2.48倍;中国的能源强度不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如日本为0.10、美国为0.19、德国为0.16),也高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为0.28、墨西哥为0.22)。以单位GDP油耗量(吨/GDP千美元)计,中国为0.13高于世界均值0.10,大倍数地高于以节油著称的日本(0.04),也明显高于号称车轮上的国家美国(0.07)。

人们一般把节能措施归为两类:结构性节能和技术性节能。中国之所以长期能源强度走高、节能减排计划屡屡未能完成,首先在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够合理的经济结构。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比例看,笫二产业比重越大能源强度也越高。2009年美国、日本第二产业比例分别为21%、29%,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也低到27%、28%。而中国在2010年该比例数为46.8%。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结构性节能的巨大潜力。中国在技术性节能上相当滞后,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研究机构和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尚待成长。

增加国内油气产量

增加国内的生产供应量是减少进口的另一侧面。对此,国内油气界已有相当多的论述。这里强调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基本完成了以“稳定东部,发展西北、开拓海上”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油气第二轮战略展开后,对向新区新领域开拓上着力不够。而这是保障持续稳产、增产的前提和基础。这里着重指出的是作为新领域的以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油气已出现了新的生长面。本文以上的对国内产量的估计正是在非常规油气在近5-10年有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做出的。如果能提前出现类似美国2005年以来非常规油气大发展的局面,那么国内产量加速上升就可大为降低对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预期。我们应力争出现这种局面,把“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落到实处。

此外,应注意以国产能源代替进口油气。从近期看发展以气代油、发展水电核电,从长远看发展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从技术储备上支持煤制气、煤制油、煤化工,第二代生物能源(主要利用纤维素等非食物原料发电和制油、气)。这些都是可以发挥相当作用的措施。

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世界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有些国家以进口原材料为主,有些国家则反之。对于先进的油气进口国来说,其摆脱被动的措施之一是依靠先进科技生产高附加值的油品和油气化工产品并尽量加大其出口比例。这样就能以出口收入部分弥补、甚至超过进口支出,利于石油工业本身的进出口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显然,某些产品进口量很大并不一定要产生负面影响,关键是能否以此产生更高的价值。新加坡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大量原油和低价油品的进口和高价油品、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获得很大的收益,成为其经济支柱之一。

我国近年来油品出口量持续大幅增加,使得油品净进口量从2004年的2642万吨降到2010年的1000万吨,2010年油品出口额为2000年的8.46倍、年增率23.81%。但应注意到由于中东和美国依托其廉价石油、特别是天然气,发展炼油和油气化工有相当大的优势,使东亚的炼油和化工业受到很大威胁。我国的炼油和油气化工须及早规划,进行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大力发展高端油气化工以作应对。

以上多种对策的实现都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为其创造宽松的环境。诚然,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相应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进口增速的降低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上一篇: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上演“三国杀” 下一篇:日立华丽大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