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化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时间:2022-08-13 03:47:15

初探化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摘要:化学课堂,教师的课堂导入,要导之有方、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使学生心驰神往,否则,就会导致新课还未开始,学生就已失去学习的兴趣、事倍功半.可见,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导入

化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就是新课前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如,讲解元素符号知识前,强调这部分知识贯穿化学的始终,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化学.

2. 点题导入法

课题是所学知识的窗户,从课题常常可窥视全节的奥秘,教学中教师以清晰、简练、有条理的语言,开课点题.如,讲“化学反应速率”时可这样导入:“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自然会将其与物理中的“速度”相联系.

3. 温故知新法

巴甫洛夫说:“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化学知识系统性很强,教师可通过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导入新课.如,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先回忆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就不会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

4.直观导入法

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等来导入新课,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最简单的有机物”中甲烷的学习,可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直观易懂.

5.设疑导入法

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来引出新课.如,讲“氯气”时,可问学生学习过哪些有色气体?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钠在氯气中能否燃烧?现象如何?铜、铁能在氯气中燃烧吗?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实验导入法

通过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如,学习“氨和铵盐”时,新课前先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学生观察到瓶中出现大量的白烟,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问题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定会高度集中,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7.化学故事法

化学故事法是指教学中通过讲故事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如,讲授“甲烷”时,可用“盗墓大盗”的故事去吸引学生:1928年夏天,军阀孙殿英在盗东陵慈禧墓时,经过两三个月的炸药爆破和挖掘,终于打开了陵墓.当孙殿英的部队进入墓室后,看到上好的鸦片就放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孙殿英手下一个军官的鸦片瘾就发作了,立即拿出火柴,但刚一点燃火柴,墓室就发生了爆炸,盗墓的军队损失惨重.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原来是一种叫做甲烷的气体惹的祸.教师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可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起来,学生定会饶有兴趣地听教师讲解甲烷的知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8.生活经验法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来导入新课.如,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可举学生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来导入新课,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实践.

9.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种种情景,在预设的情境中,使学生深入角色、认真思考、挖掘潜力、启迪智慧.如,学氧化硫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大理石雕像、寺院里古塔上美丽的图案变得模糊不清的图片以及森林受酸雨毁坏的视频.是什么使雕像模糊、树木枯死的呢?酸雨造成了今天这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将学生抛锚在“酸雨”这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当中,从酸雨的危害、形成和防治等去构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富有启发性.

10.热门话题法

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以此作为导入,可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如,讲“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时,课前先放一段神六、神七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并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认识“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11.化学史料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化学史料,借以唤起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巩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时,介绍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测得所有样品铟的平均丰度比.1991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在汉堡会议上评审根据该实验中铟同位素丰度,得出铟原子量为114.818±0.0004,会议决定推荐铟原子量新值为114.818±0.003,刷新了1969年沿用的旧值114.82±0.01.这是我国测定的原子量首次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光荣.这样的引入不但吸引学生,还增强了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2.魔术导入法

将魔术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其知识和科学.如,讲解初中化学“绪言”时,不是急于讲解化学研究的内容,而是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将四个预先涂有不同无色液体的小烧杯置于讲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烧杯中分别出现红、蓝、白、黄四种不同的颜色.学生感到惊奇,用一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教师,希望得到答案.但教师却扬起了手中的化学课本说:“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答案就在这本书上.

13.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在课堂上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教师走.如,学习“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的乙烯,可引用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显示出当时长安的繁华以及运送荔枝的辛苦.当今社会,我们要想吃新鲜的荔枝并不是什么难事,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吃到新鲜的荔枝呢?这就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乙烯有关.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14. 悬念导入法

化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二氧化碳性质时,可这样设计引言: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通过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暗示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花样百出的新课导入,再配上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会常常收获惊喜.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想法,上化学课很有意思,自然一上课就很兴奋,很有激情,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有效、优效、高效”的化学课堂也就不难实现了.

参考文献:

[1]张汝岭.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

[2]柯伯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J/OL].化学教育论坛网.

[3]何达远.化学课堂导入方法初探[J/OL].恒谦教育网 .

[4]俞红梅.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例谈[J].文理导航2011(11).

[5]唐青春.浅谈化学课堂导入情境设计[J].贵州教育,2005(23).

上一篇:“比”中学表达,得“言”又得“意” 下一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