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幸福感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8-13 03:10:36

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幸福感的几点策略

新的教育形势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语文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汉语言,作为我们民族的语言,它是全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陶冶情感、润泽灵魂的美好天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构建共有的精神家园,将对语言感知、欣赏、运用的培养渗透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语文学习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艺术尤为重要。在语文学习的激情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转变: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带领学生走进作家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如何让学生怦然心动,而决意走进作家心里去一探幽谧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点拨者和引路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扉,纵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共同体验情感,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渠道。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音乐、模型、标本、图片、幻灯、朗诵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情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笔者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先播放一段有关父亲的歌――“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导入课文,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勾起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接下来通过分析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悲苦抑郁、家境的落魄、祖母的病故、父亲的失业等等,给全文笼上一层深重的阴云,衬托父亲的不易,更显父爱的伟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尽情朗诵课文,体会语言文字间流淌的浓浓深情,感之于心、发之于声;接下来引导学生深层次欣赏语言,注意抓住文章细节,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凝神静思,细心咀嚼文字,这时学习语文的幸福感便会出现;最后启发学生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寻找生命中的感人细节,启发学生理解父母,表达感恩之心,有好多学生都情不能自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用心写作,渗透情感教育,将本节课的情感之旅推向高潮,笔者也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二、紧扣文本,巧设悬念,激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设疑教学层层深入,结合文本中的伏笔、悬念,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激发探幽寻秘的激情,更直接地走进作家的心理世界,更真实地解读文本内涵,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这份幸福将成为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

三、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我们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生趣盎然。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四、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境――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五、适当迁移,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内容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六、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孔乙己》,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续写课文,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生活本身就是文学的广阔舞台,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情感之旅,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汲取文学世界的精神养分,滋养人生,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放下自己的身段,平视学生的眼睛,陪他们一起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其快乐生活,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上一篇:语文课堂:快乐阅读1+N 下一篇:巧用“5+1”调和课堂,彰显教师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