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滨水天际线的规划设计概说

时间:2022-08-13 02:34:23

山地城市滨水天际线的规划设计概说

摘 要 城市天际线在城市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展现出了城市的特点,城市的肌理,城市的风貌;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城市天际线中读出隐藏在天际线中的城市文化与地域文脉。而城市中,有的城市又有着水边的开放空间,而这种滨水的空间具有公共性与开放性,成为了一个沿江亦或者沿海城市的一个门户。

关键词 城市天际线 滨水空间 山地城市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Skyline Mountain

ZHU Mengyua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n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Abstract City skyline in urban plann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t is not onl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texture, and urban landscape of the city; more importantly, we can read the hidden city skyline on the horizon in the line in the city of culture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 The city, the city also has some waterside open space, and this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and openness have become a portal or a coastal city along the river.

Key words city skyline; waterfront; mountain city

1 研究背景

城市天际线如同眼睛一般,眼睛被人们说成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而城市天际线就是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城市天际线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往往也遵循着一定的道理和限制因素。限制因素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城市的自然条件,其中包括: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等,它限制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布局,决定着一个城市的风水格局。二是该城市自身的规划政策,它控制着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整体高度以及立面形式和功能布局,它同时也控制着建筑在蓝天白云中所形成的图案,所形成的象征城市符号的线条。三是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作用,这个相对前几个比较抽象,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正如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的高度在不断生长,因而城市天际线虽保持者规划的线性,但也会同样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上生长,而这个也许会经历漫长的岁月,也许就在一夜之间。

由于城市设计并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设计处理,总会带有一定的拼贴和组合,因而它的发展和演变并不能够完完全全受到美学的控制和整体的规划,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在设计中,我们不能够让这种偶然性去破坏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些所谓的偶然性中找出必然的影响因素,例如: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地形地貌等。通过这些必然的控制点去总体把控城市天际线,是平坦,是起伏还是相互穿插。

2 山地滨水空间

这里我们将要讨论的是山地滨水空间的城市轮廓线,这里我们首先为城市设立了几个限制因素:山地、滨水。由于这两个限制因素的控制,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文条件。

在这样独特的自然限制条件下,这种城市轮廓线也会显得十分个性。而造成这种个性的因素,笔者将它归纳成为以下三点:其一、滨水城市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最大特点――城市底部轮廓线“水岸线”,有了这样一个底部的明显的视觉边界线,在水平方向上便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空间界定元素,从而间接增强了城市轮廓线在空间中的变化。不仅如此,大面积的水域提供了轮廓线的倒影,使城市天际线有了多方视角。其二、山地的特色与滨水一样,带来了山地滨水城市另外一点独有特色――山体轮廓线。这种独有的山体轮廓线增加了城市景观的空间进深感,蔓延起伏的山体轮廓线将沿山修建的山体建筑沿着山势排布起伏,因而形成了丰富并且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其三,山地与滨水两者的融合,使得底部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在同一个三维空间中相互呼应相互渗透,这样多样的轮廓线条,交错退进,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包含垂直和水平相融合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景观。而这便是山地滨水城市独特的特点,也是城市天际线与地市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就如同世界上的著名山地滨水滨海城市,美国的西雅图,澳大利亚的悉尼,中国的台北与重庆,这些城市都利用它们独有的地形地貌,靠着合理的设计,从而设计展现出了多维多层次的滨水轮廓线。

3 城市结构以及不同的天际线的美学

如今的滨水城市主要分为两种,滨江城市和滨海城市,即海滨城市和河港城市。正如前面所说的,由于滨水城市独特的自然环境,滨水城市的天际线相较于普通的内陆城市就会很自然的产生区别。首先,前景和后景的两部分天际线,使得这个滨水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十分丰富,具有魅力。

其次,前景由临水和近水建筑天际线组成的天际线主要是水平向的肌理,设计中更加注重其尺度感和带给人的亲切感,不仅如此,前景的景观则主要表现沿岸植被与水景的相互呼应、结合;紧接着背景由纵深方向的建筑所组成的天际线,则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也就是说,城市的个性特点,文化属性以及文脉发展,主要便是通过城市结构中的背景天际线展现出来。正是这种前景的烘托,加上背景的支配作用,使得整个城市天际线的审美与结构、功能的分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城市更加完整,更加整体。

综上所述,城市的天际线其实并不能单单理解成字面意思,也就是建筑轮廓线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它还是建筑群体和城市的地貌、地形的结合关系,城市的天际线我们也不能单单从远处去眺望,有时局部的天际线同样有着不可思议的美学。因而我觉得,天际线是一种介于美学和规划之间的一种界定,你可以说它是城市的一个远观的门户,也可以说它是城市与天地相连的一份艺术作品,一个城市里面,一条完美富有艺术性的天际线并不是死板的,不变的,而是充满着变量,充满着不定性。所以一条完美的天际线,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许许多多美学上的规律和原则。

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城市的内在结构是城市天际线发展的基础,而天际线则反作用于城市结构形态,成为一种外在的表现,透过天际线的我们很轻松地解读城市的结构布局,接下来是几种常见的滨水天际线的形式:

(1)集中式。城市的结构布局为:主要功能单元聚集结合在一起,由一个中心去串联多个单元。代表城市:天津,该种天际线形式反映了一种城市集中主义的思想。

图1 集中式布局

图2 分散式布局

(2)分散式。城市的结构布局为:主要的功能单元相对独立,主要是通过地面的网格式交通将其联系起来,但是彼此之间不紧密,有着一定的透气性。代表城市:上海。

(3)规则式。城市的结构布局为:以规则的几何形状作为框架,通过这种传统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如环状、棋盘式、轴线对称等形状。所以,城市内部当人走在城市空间中时,可以通过自己的空间认知去进行空间定位。代表城市:北京。

(4)自由式。城市结构布局为:顺应地形地貌或者人流的走向,从而因地制宜的采取灵活的布局形式,或者进行灵活的空间建构。代表城市:桂林。

图3 规则式布局

图4 自由式布局

总而言之,当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迎面而来的是城市所特有的个性和魅力,城市文化、艺术元素也将你包裹在其中,而城市天际线就是一个城市总体形象的敲门砖,也是将城市个性魅力展现出来的最直接方式。因而在城市规划,塑造特色城市时,城市天际线无疑会成为未来我们城市规划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宛素春.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王笑凯.天际线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 王睿.山地滨水城市轮廓线简析――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J].南方建筑,2006(18).

上一篇:内观法与叙事疗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仓储与配送课程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