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血糖异常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8-13 12:58:05

药源性血糖异常问题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201-01

【摘要】 药源性血糖异常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情况下,无论是否为糖尿病患者,一些药物也可能引发血糖异常现象的发生。血糖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因此,深入认识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原因,避免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发生,提升药源性血糖异常的防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药源性血糖异常 主要药物分析 药源性血糖异常防治

药物使用得当可以治病,使用不当却可能致病。医学上把因使用药物不当而导致的高血糖、低血糖统称为药源性血糖异常。下面就对药源性血糖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1 引起药源性高血糖的药物分析

在常用药物中,有部分药物如果长期应用就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广泛,主要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抗炎松等,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影响糖代谢:①增强糖原分解;②使用糖异生途径活跃;③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因而引起血糖升高。如果大剂量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应密切监测血糖,根据情况适当减少剂量或配合降糖药物应用。

1.2 甲状腺制药:甲状腺激素如甲碘胺、甲状腺素、甲状球蛋白,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加速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使血糖升高。因而应用甲状腺素制剂时应严密观察,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使用甲状腺素制剂时更应慎重给药。

1.3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动员肝及肌肉的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一般来讲,肾上腺素及拟肾上腺素制剂很少会长时间应用,所以对血糖的影响不大。

1.4 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长时间应用,可使患者的糖耐量降低而升高血糖,这可能是抑制胰岛素分泌或使糖原分解加强的缘故。噻嗪类利尿药致高血糖大多出现在用药两至三个月后,停药后血糖通常能自行恢复。

1.5 避孕药:包括雌激素与黄体酮样的衍生物,这些药物均具有降低糖耐量和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患有糖尿病的育龄妇女不能服用此类药物。

1.6 异烟肼:此药为抗结核的一线药,治疗结核病时用药期至少在半年以上,长期使用可影响糖代谢,使糖耐量降低,因此在用药期应定期检查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糖尿病合并肺结梳时,异烟肼忌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逆糖尿病。

对于以上易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应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糖,以防血糖异常升高对身体造成危害。

2 引起药源性低血糖的药物分析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时,常因用药不当而发生低血糖。这种低血糖的发生,还可能与进餐时间、进餐量、活动量、呕吐、腹泻有及肝、肾、胰等脏器的功能状态有关,而且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此外,一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与降糖药无关的药物时也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这尤其要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注意。引起药源性低血糖的药物主要有:

2.1 阿司匹林类:阿司匹林类可抑制前列腺素E1~E2,而前列腺素具有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前列腺素被抑制,胰岛素分泌必然增加,从而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

2.2 组胺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等组胺H2受体阻断药能抑制口服降糖药在肝脏的代谢,延长其半衰期,并使口服降糖药排泄缓慢,从而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

2.3 巯基化合物类:甲巯咪唑(他巴唑)、巯丙酰苷氨、青霉胺、谷胱甘肽、开博通、6-巯基嘌呤以及巯基乙酸钠等含巯基药物,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通过体内免疫系统的作用导致低血糖。特别是甲巯咪唑更为明显,当中断给药再次用药,极易出现低血糖。

2.4 磺胺类:口服降糖药可使血中胰岛素增加,磺胺类药物也有相似作用。同时,磺胺类药物还能抑制口服降糖药在肝脏代谢,推迟排泄,延长半衰期。因此,同时使用有可能引起低血糖。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感染也可能诱发严重的低血糖。

除上述药物外,丙吡胺(达舒平)、生长激素、利福平、氯霉素、奎宁、保泰松、三环类抗抑郁药、碘造影剂等都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因此,正在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它疾病需要使用上述药物时,要注意观察,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

3 药源性血糖异常的防治措施

药源性血糖异常的预防很有必要。首先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未进食或进食量少和运动量大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应用降血糖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症;老年病患者、尤其是心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其药物代谢缓慢、半衰期延长,应用上述药物易致药物蓄积而加重血糖异常;糖尿病患者用药初期应从低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剂量,不宜同时应用升高血糖的药物;长期应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当身体应激状况(如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以外等)解除后要及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避免发生低血糖。其次,应用疑致血糖异常药物时,须经常监测血糖、尿糖,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出现血糖异常或血糖控制恶化时,原则上应停用可疑药物;如果确实需要继续用药,应根据药物致血糖异常的特点审慎更换类似药物或考虑改变剂量,没有适宜的替代药物而必须继续用药应权衡利弊并加强防护。另外,要避免降糖药物的误服;防止由于不了解中药降糖制剂中含有西药成分(如格列本脉)而与西药降糖药合用导致的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药源性血糖异常升高常导致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过低常导致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这些严重的血糖异常必须及时处理。对于高血糖症应及时停用升高血糖药物,必要时用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并对症处理;酮症酸中毒患者应迅速补充体液和应用胰岛素,预防并发症并对症治疗。对于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患者,应尽快补充葡萄糖将血糖浓度升高到正常水平和防止低血糖的复发。特别注意磺脉类药物导致的低血糖纠正后由于药物作用的持续而致低血糖症的反复发作,需持续补充葡萄糖观察数天;严重低血糖时也可以考虑应用升高血糖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氢化可的松等)。奥曲肤(octreotide)可抑制胰岛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亦可与葡萄糖合用改善血糖异常。

结语: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对使用药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很重要,特别对于糖尿病症患者而言。在药物使用中必须考虑是否对糖代谢产生影响,并及时监测血糖以避免或减少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彭金兰 杜艳华《药源性血糖异常及防治》[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7(4);

[2] 杨沈雷《299例药源性血糖异常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23)。

上一篇: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 下一篇: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骨髓抑制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