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3 12:43:46

牟定县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摘要 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是水稻生产上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了机插秧的节本增效等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牟定县生产实际,提出了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技术在牟定县及其他地区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优势;栽培技术;云南牟定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21-01

牟定县位于云南省的中北部地区,年均温在15~16 ℃,降水量年均850 mm以上,光照丰富,气候温和,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为了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牟定县于2009年开始在当地推广机插秧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等,总结出不少适合当地实际的经验,但该技术推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即为育秧,其是整套技术中的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初,在共和镇的某村建立了首个工厂化的育秧大棚,专门用于育秧技术研究,以期为机插秧技术在牟定县大范围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1 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分析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摒弃落后的人工插植方式,采用性能较高的插秧机将达到移栽要求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的一种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采取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方式,出苗均匀,培育出的秧苗素质好,长势一致;二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与传统的人工弯腰插秧的方式相比,机插秧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三是大大提高了劳动的效率,一般人工插秧的速度慢,按照1 h计算,机插秧方式下栽插面积是人工的6倍左右,大大提高了功效,可减少田间作业的劳动力用工,使水稻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四是使水稻生产的成本降低,人工插秧方式人工费为2 250元/hm2,而改用机插秧后,费用为750元/hm2,仅占人工插秧方式的1/3,大大降低了成本;五是使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经过田间测产,采取机插秧后,通过与原来的人工插秧方式相比,产量可提高35%左右;六是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采取机插秧方式后,由于其行距要不人工方式增加7~11 cm,田间的透风透气性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穗率,同时也减少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由此可知,机插秧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2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2.1 育秧

应选择排灌条件好、土壤中养分含量丰富、距离大田不远、运输秧苗方便的稻田作为育秧池,尽量要求集中,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连片管理。一般机插秧的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80~100)。苗床管理上,若营养土在冬季及春季未进行培肥,或者培肥量不够,可施入适量的苗床专用肥“壮秧营养剂”。做秧板时,做成长度依田块而定、宽度150~160 cm,沟宽及深分别为25~50、15~25 cm的畦;田块周围沟宽、深度分别为30、25 cm。播种前12 d左右及时上水,进行耖田耙地,提前将沟开好,做秧板,之后将水排走晾板,促使秧板充分沉实。播种前2 d将田面整平,去除其中的小石块等杂物,并将表面的裂缝填实,保证秧板表面处于实、平、光、直的状态。播种前先将种子晒1~2 d,并用使百克等溶液进行浸种处理,浸泡48~60 h即可,可有效地降低种传病害的发生几率。播期要适宜,牟定县一般以安排在5月中下旬为宜。机插秧的播种量按照1 hm2大田播45~60 kg的量折算,按照秧板进行精量播种,要保证均匀。秧田管理中要保证盘面水分达到湿润状态、不发白即可,为秧苗的盘根创造适宜的水分条件。2~3叶时根据育秧地的气候灌水。移栽前几天,为便于机插,可灌水,深度达到沟的1/2即可。秧苗进入1叶1心后,当发现叶片的颜色未达到正常的绿色标准时,可施入尿素60~70 kg/hm2;此外,还要做好苗期的条纹叶枯病、矮缩病、稻蓟马等的防治。为了达到节省人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可推广无纺布覆盖的方式,具体操作:将略宽于秧板的无纺布先平铺在秧板上,并用泥土将两边的布边缘压紧。在苗出土后,为防止太紧,每隔3 d左右松1次,以避免对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秧龄达到15 d左右将布除去,炼2~3 d后进行移栽[1-2]。

2.2 机械移栽

一般机插秧育秧方式不用,起运秧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结合具体的育秧方式采取适宜的方式,以使搬运的次数减少、秧块尺寸合理,要随起秧、随运秧、随插秧。若起秧、运输时遇到高温曝晒天气,要先做好遮阳处理。起秧、运输的具体操作:将秧盘平放或者将盘内的秧块卷起、整齐地叠放在运输秧块的车内,以堆2~3层为宜,不可过厚,以防压坏秧块、损伤秧苗。运到田间后,及时将秧苗卸下,动作要轻缓,平放在大田的田头,保证秧苗呈舒展状,待插。插秧前,对插秧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各部件正常运转,秧苗装入时,要与秧厢紧贴,不可有拱起,秧块之间的接头处对齐,保证没有间隙,为使秧块更为顺畅地下滑,可结合实际在秧块与秧厢之间适当洒水。根据栽插要求、土壤的软硬程度,将插秧的株距、单穴内插入秧苗的数量、栽插的深度调整好,以保证插入的秧苗深度适宜,不会发生漂秧、倒伏等现象。

2.3 大田管理

机插结束后,结合机插稻的发育特点,进行相应地施肥、灌溉等管理,以使秧苗早发、降低分蘖节位、增加分蘖总数。基肥可施入有机肥、无机肥。分蘖肥的施入不可一次性全部施入,要分次进行,栽后1周左右,施入第1次分蘖肥,施入种类和施入量与当地常规管理一致;栽后2周左右再施入1次分蘖肥,以有效降低无效分蘖的比例。当总的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成时,适当进行晒田处理,可以降低无效分蘖,使田间的光照充足、透风状况良好。结合田间水稻长势进行适时管水;此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等,与当地常规稻田相似[3-4]。

3 参考文献

[1] 许光胜,桂在军.水稻机插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20-21.

[2] 张家华.水稻机插秧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2005(12):32-33.

[3] 许圣君.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94-196.

[4] 蒋秀风,孔菊兰.水稻机插秧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6):909.

上一篇:夏津县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症状识别及综合防... 下一篇:农药安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