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棉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5-11 08:03:19

摘要 阐述了阜阳市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市防治棉铃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铃虫;发生规律;防治对策;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43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65-01

棉花生产在阜阳市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阜阳市国土面积775 km2,可耕地面积57.4万hm2。历史上阜阳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曾经达到6.67万hm2。据不完全统计,危害棉花生长的病虫害有300余种,在我国危害棉花的害虫有300多种,而棉铃虫的危害又是最重虫害,受到棉铃虫侵害的棉花轻者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甚者将造成绝收。2015年阜阳市棉花面积仅8 500 hm2,比2014年减少了3 200 hm2,产量达1.05 t,比2014年下降了33.4%。阜阳市棉区发生的棉铃虫害,对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棉花种植的中后期来说,保蕾、保花、保铃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除了充分利用天敌进行防控之外,还应当注意关注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尤其是棉铃虫的发生趋势,同时也是棉铃虫发生和防治关键时期。为有效控制危害,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突出做好棉铃虫的防控工作。

1 发生规律

棉铃虫属于一种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多发于棉花的蕾铃期,发病范围广泛,遍布世界各地棉花产区以及蔬菜种植区。一旦发病,危害十分严重,重灾年份通常可带来50%以上的减产,甚者造成绝收。据统计,自1991年以来,每年由棉铃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棉铃虫的幼虫通过食含嫩叶方式对棉花造成侵害,造成棉花叶片穿孔或缺棵,致使叶片变黄、出现烂铃,通常情况下,一个棉铃虫幼虫能够侵害十几个蕾铃。以黄淮棉区为例,每年棉铃虫将发生4~5代,以蛹的形式过冬,待翌年4月中下旬时成虫,但第1代幼虫并不会给棉花带来危害,而是生活在豌豆、小麦地里。待到6月上中旬时,第2代幼虫开始发生,此时棉花处于纤维盛期,棉铃虫的卵主要分布在嫩叶正面以及嫩头处,该阶段已经对棉花带来一定危害。到了7月中下旬时,进入2代成虫的盛发期,将大量虫卵产于棉花的顶心、边心的嫩叶以及嫩蕾的苞叶上面。3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该阶段大量的幼虫钻入棉铃,对棉花产生的危害最大。由于棉铃虫的越冬代与花不整齐,再加上成虫产卵周期长,非常容易造成第2、3代成虫交叉发生,加重了病害影响程度,同时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棉铃虫的第4、5代通常不会对棉花造成危害,多会影响蔬菜、玉米等作物。根据历年数据显示,太和县通常情况下会发生4代棉铃虫,5代极少发生。

棉铃虫成虫通常夜间活动,具备较强的趋光性,对半萎蔫的杨树枝具有较强的趋向性,且交尾产卵亦在夜间进行。其幼虫共分为6龄,不同龄期的幼虫危害习性也各有差异,准确地掌握棉铃虫成虫的生活习性将有利于病害的预测与预防。刚从卵壳中出来的小幼虫主要以叶面取食,等到第4天时便转为以取食花蕾为主。总体来说,3~4龄幼虫对棉花的蕾与花影响较大,而5~6龄幼虫则更多的为害蕾铃、大蕾以及花朵,如需用药防治,应当在2龄前施药,此时虫体幼小、抵抗力差,且暴露在外,易于毒杀。除了采用化学防治外,建议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2 防治对策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通过诱杀方式防治虫害,主要包括诱虫与杀虫2个环节。对于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情况下,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高压宫灯进行诱杀的方式最为高效。此外,根据棉铃虫对半萎蔫杨树具有较强趋向性的特点,采用杨树把进行棉铃虫诱杀也十分经济有效的,可以在各代成虫的初期,将长度约为70 cm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每10根扎成一把,在傍晚时分棉花地中放置75把/hm2,待第2天清早时候,收集藏在杨树把上的棉铃虫,检查卵的发育情况,区分雌雄,清点数目,这样不仅可以较为准确预测虫害情况,还可以直接消灭成虫。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少量的玉米用来引诱雌蛾在其上产卵,适时喷药集中杀死幼虫,同时可以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着卵较多的嫩叶嫩头,并集中销毁[1]。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天敌等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棉铃虫的天敌较多,可以较好地抑制虫害恶化,天敌又可细分为寄生卵(如玉米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幼虫(如螟蛉绒茧蜂、齿唇姬蜂)、捕食性天敌(草蛉、胡蜂、瓢虫、乌雀、蜘蛛)以及细菌、真菌、病毒等[2]。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采用化学杀虫剂来实现棉铃虫的防治,通常在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2龄盛期之间进行。可选的杀虫剂种类繁多,可以因地制宜,建议选用以下杀虫剂:使用10.8%凯撒乳油150~225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900~1 800对水450~600 kg/hm2喷雾,其他如40%丙高氯乳油、35%赛丹乳油或者44%多虫清乳油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药[3]。

2.4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容易引起抗性问题,应当适时选用不同品种轮换使用。并且要注意在2代棉铃虫防治过程中要将药物喷施到嫩尖嫩叶上,然而在防治3代棉铃虫时,则要喷到边芯上。施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方法配药,喷药应均匀周到,不漏喷,单位面积喷药液应适量[4-5]。

3 结语

解决棉铃虫危害的最好办法是选用转基因抗虫品种。转基因技术给农作物育种带来了一条全新的途径,通过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基因引入到植物体当中,进而增强其对病虫的抵抗性,同时提高产量与品质。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2个拥有作物抗虫转基因整套技术的国家,尤其是在棉花生产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截至2010年,我国已审定通过200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 100万hm2,实现超过440亿元的新增产值,并实现农民增收250亿元,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所种植的棉花抗虫率已高达95%。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不仅增收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同时还减少了70%~80%的农药使用,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进而有力保障了农田生态环境。转基因抗虫棉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棉花种子产业的形成壮大,提升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刘鼎.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53.

[2] 王书斌.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学技术,2010(8):190-194.

[3] 刘瑞红,喻峰华,张建萍.石河子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7):292-296.

[4] 屠豫钦.农药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2):212-218.

[5] 赵丽.阜阳市短季棉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78-79.

上一篇:梨树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水稻旱育秧应用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