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13 10:50:01

优化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的策略研究

摘要:国际语言软环境建设是城市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子集,是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隐形因素。为此,探讨了河北省城市国际语言软环境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就如何优化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现状;优化策略

“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是一个城市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是城市语言环境的国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的尺度和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语言环境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方面。“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城市不同人群对外语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物的因素”主要是指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外语的应用范围和规范程度。当前的国际语言环境主要是指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化语言――英语在城市的使用水平和使用范围。因为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它是城市最直接的对外窗口和全方位展示城市面貌的载体和平台,并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

一、河北省需要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软环境

河北省具有内环北京和天津,外环渤海的独特地理优势,经济相互辐射和渗透,构成了京津冀经济区。河北省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外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50家500强跨国公司。201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完成536.0亿美元,增长27.4%。进口规模居全国第10位,出口居全国第11位。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随着河北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每年众多的外商汇集到石家庄、廊坊、秦皇岛等市洽谈项目。另外,河北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热点地区之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慕名而来,在河北工作、学习、生活和旅游。因此,对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河北而言,首先要有有效的城市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国际语言软环境作为交流前提,加大河北主要城市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与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河北整体涉外服务水平、国际融合程度以及国际化程度。

二、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的现状

1.城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问题很多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廊坊以及致力于成为“国际旅游名市”的海滨城市秦皇岛的整体外语软环境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城市双语标牌设置毫无规则,有的是纯汉字标示、有的是英汉混杂使用,主要道路的公示语五花八门,翻译不规范,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例如,石家庄的体育南大街,英语对照部分是TIYU SOUTHS TREET,有英语常识的人都知道,南方是SOUTH,街道是STREET,可该路牌却将名称分成SOUTHS和TREET。对“路”的翻译也很混乱,裕华路是YUHUA ROAD, 但东风路又是DONGFENG LU。廊坊市的金光道被标注为JIN GUANG DAO和JIN GUANG ROAD两种形式;新开路被标为XINKAI ROAD,新华路被标为XINHUA LU。三个城市的宾馆、超市、车站和娱乐场所基本上都标示了厕所的外文标志,但标志多种多样,如Toilet(s),Restroom,W.C.,Men/Women,Male/Female,Ladies/Gentlemen,有些提法不太规范,无法与国际惯例接轨。秦皇岛的景区宣传语、警示语、旅游简介等英语翻译、景点名称不规范、不统一。例如,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公示语“荷香榭”,有的地方翻译为Hexiang Kiosk,而有的则采用Pavilion of Lotus Fragrance。娱乐中心医务室有的是medical service,有的是clinic。秦皇岛某宾馆里“当心玻璃”被译作carefully glass,商场的“小心台阶”被翻译为take care of the step,“足下留情”被翻译为please show mercy,不仅让外国朋友“雾里看花”,更会影响秦皇岛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

2.窗口服务行业人员外语水平有限

本课题组成员对石家庄、秦皇岛以及廊坊市内的商店、餐馆、汽车站、火车站、旅行社、银行、邮局、星级酒店等场所进行了走访,走访的对象包括各窗口行业的各个学历层次的从业人员。课题组成员发现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和外宾进行交流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只会简单的hello和bye-bye。例如,廊坊的高档涉外星级酒店,能特别熟练运用外语为外宾提供服务的人仅仅局限于大堂经理等管理人员,其它普通服务人员的外语交流水平普遍不高,很难完成外事接待工作。碰到大型的国际会议,酒店会临时从高校聘请专业外语人才来救场。邮政和银行等营业厅几乎很少看到会讲外语的工作人员。旅行社能用较流利的英语接待外国游客的工作人员也为数不多。石家庄是环渤海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除了党政机关、教育、卫生、文化系统等人员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外,其他行业人员、个体经营者以及普通市民大部分可以说是外语盲。秦皇岛市虽然曾经为了迎接奥运会,开办过全民奥运英语大讲堂,市民的英语素质有所提高,但大部分市民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3.外语在政府部门和各种媒体中普及力度欠缺

本课题组对石家庄、秦皇岛、廊坊的各种媒体进行了调查,发现英语在河北省城市的各种媒体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诸如《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廊坊日报》、《视听之友》、《秦皇岛日报》这些在河北省备受关注的报纸都没有双语版。这些城市的电视台没有英文栏目,广播电台也没有英文节目。在廊坊的报刊亭也很难买到《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等英文报纸。河北的政府网站、大型的宾馆酒店、医院以及重要的企事业单位都没有英文版介绍。有的单位或大型企业的英语网页内容严重滞后、有些甚至长期不更新,时效性不强。这些不仅影响了外籍人士在河北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还降低了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程度,制约了河北省的招商引资,因为语言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环境。

三、优化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的策略

通过对河北省国际语言软环境的现状进行整合分析,课题组发现河北的国际语言软环境还有待完善和优化,因为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对于提升河北城市核心竞争力,使河北步入国际化行列和成为国际化居住交流场起到推动和制约的作用。本课题组认为,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优化河北的国际语言软环境。

1.规范河北城市英汉双语标识

课题组所调研的这几个城市目前还都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类型齐全的完善的公共标识系统。现有标志牌的形式、牌面内容等缺乏统一和规范,标志牌的书写、译写不规范,存在错、漏等突出问题。课题组建议河北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国际语言软环境建设,对语言环境建设相关事宜进行监督、检查和审核。所有的公示语必须要依照国际惯例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标准来翻译,对没有明文规定的方面,应该采用约定俗成的译法。例如,“环路”的对照英语为“Ring Road”,“高速”为“Express Way”。在英语缩写表中,“Road”为“Rd”、“Street”为“St”。另外,应该针对不同语境,根据公示语的性质和分类对主要街区、政府及其办事机构、文化设施、商业大厦等大型建筑物名称进行正确、规范、简洁易懂的标注,减少外籍人士在河北城市的交流障碍。

2.从“窗口”入手,加大外语环境建设

河北省应该以交通、旅游、商业、邮政、金融、卫生、公安等行业和部门为重点,带动河北服务行业和窗口部门外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外语在政府对外交往活动中的普及。各部门可以制定行业英语服务无障碍标准、外语和国际交往知识培训计划、建立行业外语人才库,鼓励编制行业外语规范用语丛书,开展行业内外语比赛和学习交流活动,采取分级培训、重点提高的方式,将外语水平与上岗、考核、奖励措施等挂钩,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对外服务水平。河北各大专院校也可针对不同服务行业、服务所在城市,有计划地组织外语公益培训和外语角等活动。也可以组织专家把与河北有关的重要地理历史知识编成小册子,重点提升服务业人员的对外交往和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走进社区等活动,全力调动市民参与外语学习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构建“城市国际化语言服务平台”

构建“城市国际化语言服务平台”,将解决城市招商引资、旅游开放、国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河北省政府可以建立外语翻译服务中心,构建“城市国际化语言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为媒体搭建双语化发展平台,提高政府部门及单位的对外工作水平。该平台可为河北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专业性和规模化的翻译服务,将资料迅速转换成国际上常用语言――英语,能够第一时间把城市的政策、招商引资信息、产品资料等到互联网上;该平台还可设有一个咨询求助系统,帮助在河北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更好地了解省内城市丰富的资源。此外,河北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好现有频率、频道和栏目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开发外语广播、电视节目,在报道中增加双语内容,与外语教育专家和外语培训机构合作录制外语教学节目,为市民学习外语和了解外国文化提供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版发行更多外语书籍,规范公共信息网站双语内容以及河北主要城市相关单位的双语建设等。因为互联网的宽度、力度和速度会使河北国际语言环境更具广度和深度,会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展示河北的文明与进步,提高河北城市品牌和知名度。

着眼于改善和优化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对促进河北省对外交流、吸引外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高河北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河北省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河北在政治、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全球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 刘青春.从经济学角度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元素―

英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2] 刘澎.张家口市外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北

方学院学报,2008,(3).

[3] 曾毅平.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J].暨南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8,(1).

[4] 杨曙霞.创建英汉双语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2008,(6).

[5] 王海杰,张黎.秦皇岛旅游立市软环境建设中旅游翻译

规范化研究[J].才智,2012,(25).

上一篇:学案教学及其优越性研究 下一篇:“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