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不能只是“视听盛宴”

时间:2022-08-13 09:29:17

送教下乡活动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收效也不错。送教课例丰富,给农村学校送去了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改方向。农村教师面对送上门的学习活动,乐此不疲,虚心好学,内化提高,学以致用。诚然,此项活动意义深远,对促进城乡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深入其中,很多农村教师感觉听着心潮澎湃,回到课堂又是常态,不是不想动,而是动不了。他们往往发现哪怕是同一教学内容都难以移植,无法克隆。送来的东西虽好,但理论性较强,不够细化,不能一学就会,就只好抱怨了。久而久之,积极的跟进意识就有了倦怠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送教下乡活动不能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组织者不妨尝试一下以下做法,这对双方的教学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一是送教可“同课异构”。与送教教师“同课异构”是农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极佳平台。他们平时登台展示的机会少之又少,能与名师同台竞技,对教学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大捷径。因为在比较中就会有鉴别,在鉴别中就会有提高。执教的农村教师在震动之余可能会领悟到:教材挖掘不够到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面对生成有些窘迫……都是由于自己涉猎的贫乏,缺少灵动的智慧。这些彻悟远比送来的讲座更理性,更能触动心智,少了一些腾云驾雾之感。“同课异构”还能让送教教师在送人“玫瑰”的同时发现农村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直接为本校或上级教研部门提供科研的精彩蓝本,从而更好地为促进教育均衡而忠诚服务。二是送教应“因需制宜”。学校教学工作有特殊性,不同的时段工作任务有所侧重。如果送教活动能根据农村教学工作的需求确定内容,则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虽有激情和热情,但不知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规范和重要,不能将养成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学期末,又常为不知如何系统整理复习而茫然。如果在九月初,有侧重常规训练的送教,在期末前夕,又有某一主题系统复习的送教,这无疑是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的雪中送炭啊!三是送教要“现身说法”。当下的送教下乡多半是教师送一节优质公开课,教研员做一次专题讲座,双方内容各自为阵。由于时间原因,很少与农村教师互动交流。如果教研员能就本节送教课的精彩、缺憾与农村教师共同探讨,倾听他们执教时的困惑,了解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做现场指导,指点迷津,他们将豁然开朗,少走很多弯路。四是被送学校要“趁热打铁”。送教活动结束后,后续工作要跟上,被送学校的领导要及时组织教师交流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上一些创新课,把领悟到的精神、学到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尝试运用,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的目的。送教下乡不能只是农村教师的“视听盛宴”,它也应该是农村教师的行为活动!(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上一篇:论微博时代的危机与信息传播的新方向 下一篇:船舶制造精度管理及过程控制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