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黄芪注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3 09:26:05

大剂量黄芪注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2002年9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76例,其中坚持随访者130例,均符合1999年中国昆明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4.2岁。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西药组,49例;治疗Ⅱ组:常规剂量黄芪组,39例;治疗Ⅲ组:大剂量黄芪组,42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均>0.05)。所有患儿近日内未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氧化药物。对照组选择体检健康儿童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12岁,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0.05)。

治疗方法治疗Ⅰ组:能量合剂加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维生素C针150~200mg/kg加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α-2b干扰素针10万~30万U/kg肌注,每日1次,疗程10~14天;治疗Ⅱ组:黄芪注射液1.5~3ml/kg,每日1次静滴,疗程10~14天,同时加用治疗Ⅰ组药物治疗。

统计学处理采用 检验及检验。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异常消失,心肌酶谱正常,心脏扩大消失;②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好转或减轻,心电图异常转轻或偶见异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扩大消失;③无效:疗程结束后,仅心肌酶和心脏扩大恢复,其余均无变化。

结果治疗Ⅰ组有效率67.3%,治疗Ⅱ组有效率80%,治疗Ⅲ组有效率90.9%。治疗Ⅲ组与治疗Ⅰ组比较,<0.05,差异有显著性。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3组治疗前IgG、IgA均低于对照组(均 <0.01);治疗后治疗Ⅲ组IgG、IgA均高于治疗前(均<0.01),治疗Ⅱ组增高幅度相对较小,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Ⅰ组仍低于对照组( <0.05)。3组IgM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治疗前后抗氧化酶及MDA的变化:3组治疗前SOD和GSH-PX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治疗Ⅲ组SOD和GSH-PX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均 <0.01),接近对照组I(均 >0.05);治疗Ⅱ组升高或降低幅度相对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0.05)。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TnI和心肌酶变化:3组治疗前cTnI、CK、CK-MB、LDH、LDH1、α-HBD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0.01),治疗后3组心肌酶水平低于治疗前( <0.01),接近对照组( >0.05),治疗Ⅰ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仍高于对照组(<0.01)。治疗后治疗Ⅲ组cTnI降低(<0.01),接近对照组(>0.05),治疗Ⅱ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0.05),治疗Ⅰ组变化差别无显著性(>0.05),治疗Ⅱ组、治疗Ⅲ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0.01)。

讨论

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等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还有促雌激素样作用和广谱抗菌作用。其中膜荚黄芪皂苷甲具有降压、稳定红细胞膜、提高血浆组织内cAMP的含量、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DNA合成等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糖含量、保护心血管系统、加速受损机体修复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中增多的氧自由基,减轻HO损伤心肌细胞而引起的LDH升高及SOD下降,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提高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作用,对抗HO诱导的心肌细胞调亡。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IgG、IgA、CD3、CD4、CD8及CD4/CD8降低,而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这些指标均增高,尤其治疗Ⅲ组升高明显,说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大剂量应用的调节作用优于常规剂量。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SOD、GSH-Px降低,MDA增高,应用黄芪注射液后SOD、GSH-Px明显增高,MDA显著降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作用尤为突出。而治疗I组仅SOD降低,说明黄芪注射液能增强心肌清除这些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心肌免受自由基损伤。大剂量应用时该作用强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3组与治疗前比较心肌酶均降低(<0.01),但治疗I组降低幅度小,说明黄芪注射液有较强的促进心肌酶恢复作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Ⅲ组较治疗II组cTnI降低更明显,治疗I组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黄芪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细胞损害,提高心肌细胞修复能力。

α-2b干扰素作用机制:①α-2b干扰素可以选择性抑制病毒mRNA与宿主细胞白体结合,使病毒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阻断病毒的繁殖,促进病毒感染恢复,缩短病程;②大剂量α-2b干扰素可以抑制心肌抗体产生,从而保护心肌细胞;③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病毒清除;④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对于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⑤调节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而有较强的抗侵袭作用,对于病毒感染发生有较好的遏制及阻断作用,对受损心肌细胞的修复和阻止炎症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仅肌注后前2天有发热反应,第3天后发热一般消失。

综上所述,大剂量黄芪(4~6ml/kg)加α-2b干扰素10万~30万U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上一篇:小儿惊厥急救处理 下一篇:中西药联用治疗胃多发性炎肉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