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进一步得到政策支持

时间:2022-08-13 08:08:50

还需进一步得到政策支持

谈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的成效,陕西省发改委研究所所长薛健表示,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央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1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成效尤为明显。

西部大开发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却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薛健分析认为,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产业发展层次低,配套不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等。

薛健说,10年来,尽管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年增长率也远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但却与全国的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而且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也呈不断扩大趋势。如1999年,西部地区A均GDP最高的为新疆(6470元/人),最低的为贵州(2475元/人),两者的差距为3995元/人;2008年,西部地区人均GDP最高的为内蒙古(32214元/人),最低的依然为贵州(8824元/人),两者的差距为23390元/人。

产业的支撑问题。当前,西部工业化的推进仍然是相对比较缓慢的,有些产业正在衰退。如2007年,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比东部地区低7.8个百分点。西部的生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配套不完善。以陕西为例,2008年,全省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1.0:56.1:32.9,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资源型和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明显,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另外,西部地区高税行业多。增值税比重高,所得税比重低,国家对西部的税收优惠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导致西部地区税收负担较重。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偏低。10年来,尽管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享有的公共服务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和全国平均值和东部地区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如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西部前3位的内蒙古、重庆和广西都达到14000元左右,接近全国平均值,陕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则高达近3000元,新疆和甘肃的差距则更大。

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首位的内蒙古为4656.2元,仅比全国平均值低2个百分点,陕西的差距达到1625元,低34个百分点,贵州、甘肃则比全国平均值低40多个百分点,差距达到2000多元。

县域经济的实力普遍不强。从陕西当前的实际来看,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所占比重为51.2%,低于全国水平7.8个百分点,低于中、东部省份20~30个百分点。

薛健说,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历史上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而且也不是短时期内所能解决的。薛健表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为今后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因此,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还应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加大当前财税等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比如税收优惠等,除延长现有优惠时限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更为优惠的措施,另外在投资、产业、土地等一系列的政策上,希望在下一个10年有更大的优惠力度。另一方面,针对以前实施的多是国债、转移支付和国家财政投资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的最初效应是明显的。随着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已实施的政策倾斜效应是逐步递减的,需要进行政策调整,更多地在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长期供给的产业政策等倾斜,并和短期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人力政策的协调配合。

二是加强自身发展能力。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发展、在发展进程中加以解决。西部大开发前10年重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后10年应把重点转移到自身发展能力上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链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空间布局优化。在继续抓好关中一天水、成渝、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地区与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圈的率先发展,资源富集地区的集约开发,积极培育一批新的增长极,统筹兼顾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峡库区、资源枯竭矿区以及各类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人口与产业向城镇特别是城市群地区协同集聚,推进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使西部地区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壮大自主发展能力。

三是实行有差别的支持政策。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发展基础和条件也差别较大,要针对不同类型区域制定有差别的支持政策。突出支持两类区域的发展:一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二是对大范围区域有重要影响的中心区域。前者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也是西部地区的难点,要根据贫困程度分级予以支持。后者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西部地区整体现代化需要这类区域带动,对这类区域国家的政策方向应该是解决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并支持其主导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也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如产业过剩问题,不能光看某段时间的某个局部市场,究竟是不是过热,那要由市场来判断。对于目前提出新能源产能过剩的看法,就不能用现在的需求来衡量现在的能力,作为新能源,肯定是会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家应提高现有行业准入门槛。另外,对西部地区采取宽容态度,因为西部发展滞后,许多事情东部都已经走在了前头,不能采用简单的尺度来衡量。

四是注重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全面促进人类发展,从增强本地经济实力转向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老百姓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当前在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中主抓的多是资源开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项目大、对GDP贡献大,但提供就业有限,解决不了富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劳动密集型的富民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除投入资金外,应更注重政策扶贫、开发扶贫,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均等化转移支付的比重,以增强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西部地区的居民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较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能够切实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上一篇: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正当时 下一篇:西部旅游需要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