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要动互动争动

时间:2022-08-13 08:01:11

能动要动互动争动

[摘要]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最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教师应关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放单”现象,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组织及时的小组交流,提升学生的小组活动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合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132-02[ZW(N]

[作者简介]杨建云(1970―),男,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靖海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笔者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某些小组组长或组员一手包办,导致其他组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某些小组成员缺乏合作交往技巧,使得小组成员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许多学生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比较淡薄……这些现象造成了小组活动的低效。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小组活动的素养呢?

一、关注“放单”现象,要求全员能动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全员参与,但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却存在个别学生被“放单”的现象。仔细分析这些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他们或者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或者好动顽皮,爱搞小破坏,“得罪”同学较多。一般说来,各小组都不愿意让这类同学加入。怎样才能既让小组愿意接受这部分学生,又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1)自我推荐。教师将被“放单”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让学生自我推荐,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点,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挑选适合自己的成员。被选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合适的小组。(2)“开小灶”。当人员分配不均时,教师需要将这些人员整合起来,合理地将人员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并施行“开小灶”政策,即教师加入一组,密切关注后来加入的成员,在旁边及时给予帮助,提高成员的信心。教师平时应更多关注一些弱势学生,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亮点,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参加任务。

二、指导有效分工,要求全员要动

一个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多、跨时长,小组成员之间不能形成凝聚力,容易形成成员依赖他人、参加活动不积极主动的现象。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都承担一定的任务。

(一)设立不同角色,明确各自分工

小组要设立不同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联络员、资料搜集员等,让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组长的任务是凝聚成员,制订计划,分配任务,并引导成员发表自己的想法。记录员的主要工作是将小组活动的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发言人负责汇报成果和展示。联络员负责联络有关的活动地点和相关人员,并通告各组员的活动进展状况。资料搜集员负责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形成初步的观点。资料保管员负责做好本组成员的资料保管和积累工作。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能够激发成员的上进心,使得小组内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最终完成任务。

(二)重视组长培训,发挥“领头雁”作用

组长的责任心、积极性、组织能力等会对组员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在组长的选拔上,可先让学生推荐或自我推荐,产生“组长后备人员”。人员确定后,教师再专门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一段时间后再选出组长。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组成立后,笔者会把两张不同的“责任卡”分发给学生:

1.“组长卡”

我是组长,我的职责是:(1)编制本组成员的联系卡;(2)组织协商制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地点,联系指导老师;(3)活动前及时联系、确定参加活动的小组成员及陪同的相关人员;(4)监督、检查小组成员整理活动记录,按时写活动日记;(5)严格管理活动资源档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他评和组评。

2.“组员卡”

我是组员,我的权利和义务是:(1)服从小组活动安排,及时整理活动记录、撰写活动日记;(2)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要向组长请假,并确定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3)有小组荣誉感,要与其他组员团结互动,紧密合作。

(三)定期轮换角色,维护机制平等

实践中,学生们在普通角色中互换还是比较乐意的。这种角色的互换常常会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了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合作素养,要求全员互动

(一)学会倾听和表达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小组,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真正融入小组,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小组的氛围,激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地发言,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向学生灌输“我能行”的思想。

(二)学会欣赏和表现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首先是发现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并能以真诚地告诉对方,从而形成激励、共进、互学的良性循环。同时,适时地表现自我,同样是一种可贵的合作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表现。只有会表现、敢表现,才能让他人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体现小组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会包容和反思

小组活动总会有失败和成功,这些都是可变的。学生需要按时进行反思,及时改变思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四、组织及时交流,力争全员争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以小课题形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很多活动任务常常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分散完成。由于分工较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比较片面,如果没有小组交流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小组交流分课内交流与课外交流,教师在活动进行之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获取充足的信息。如我班海燕小队在进行“传统游戏的研究”活动时,调查完毕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将信息报告写出来,在辩论大会上精彩的演讲获得了热烈掌声。

总之,小组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能动、要动、互动、争动,开展小组活动,让小组合作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从低能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2]范蔚.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上一篇:村庄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的关系 下一篇:有一种精彩在此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