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设计师的现实与理想

时间:2022-08-13 07:11:56

中部设计师的现实与理想

郑州站

近期,由现代装饰杂志社主办,美克美家家具连锁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协办的“现代装饰设计思潮会”在郑州举行,邀请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实力设计师参加,他们是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政强、郑州筑祥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力、河南省新万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艺鸿、河南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世尧、河南鼎合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孔中迅、大美(香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阿成、河南鹦鹉螺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卡、河南蓝色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刚及设计总监刘鹏、乔飞、沙沛、河南贝铭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弦、郑州百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杨彬、河南都市营造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雁冰、境荷建筑环境设计事务所总经理胡卫民、河南励时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凌云(以上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不分先后)等等近20余人。

论坛主题紧紧贴合了当下郑州设计界的现状,先从近年来郑州设计环境的不断改善谈起,经济的提升、客户群体的更迭以及国内外一线设计师进驻中部城市市场,这些都给郑州设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郑州设计师群体表示出了包容交流合作的心愿,同时提出了发挥地域优势、个人特色并进一步细分市场,建立完备设计产业链的具体措施;在论坛上,现代装饰杂志社策划执行部总监赵波介绍了华南地区设计师的一些商业运作模式,郑州设计师们颇感兴趣,愈发关注营销手段和品牌推广,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郑州欣欣向荣的设计环境中,有这么一群扎根本土、专业严谨的设计师,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脚踏实地,取长补短。如能做到精诚团结,发挥优势,我们相信郑州设计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郑州设计:机遇与挑战并存

王政强:1994年我从上海回到郑州,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当时对设计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时中国经济还不够发达,特别是在内陆地区,很多的设计师或者有想法的人都跑到一线城市,甚至到沿海特区。目前看来,他们在那里发展得都非常好,我们这一批基本上是一直苦守在这里。前期真是不容易,这几年随着中原经济的崛起,给了内地设计大量的机会,因此我想我们这些设计师是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内地做出一些好设计来的。设计环境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有没有对设计的执着。

从这两年看,郑州已经与前些年有明显的不同,郑州在崛起,新一代客户也在崛起,客户是一代一代的,在过去曾经服务过的一些客户,他们可能已经退休了,现在新的客户有海外的经历,有对审美的认识,而且也很成功,非常年轻。我记得我刚做设计的时候,大家都是叫我小王,现在都叫老王了,或者喊王哥,这说明我现在比客户都大了,真的很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现在,有这样一批新客户支撑着郑州设计往前发展,我想我们现在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传媒机构、知名设计师也经常莅临郑州与当地设计师进行交流,我们也有越来越多机会出去考察学习,而且互联网的资讯也相当发达了,这些综合起来,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开端。我希望能够抓住这样好的机会,能够再多出一些好的作品,提升郑州城市的品位,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张振刚:非常感谢现代装饰杂志社创造了这样的交流机会,郑州设计师们平时沟通很少,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但其实大家好像都很闭塞的,这就是郑州设计的一种现状。真正信息发达的地方,业内交流特别频繁。郑州设计处于不上不下、不高不低、不紧不慢的状态,我觉得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完全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你有什么样的市场,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师,这是密不可分的。在座的设计师,绝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基本上都是在这扎根的,同郑州当地装饰市场紧密相连。当然,一个装饰市场水平的高低其实也跟当地经济有密切关联,河南的经济也是不上不下、不高不低、不紧不慢,造就当地设计的这种现状。

此时必然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扎根在这里好在确确实实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成长,近几年来郑州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加上新的信息化时代也在迅猛发展过程中,没有谁会固守某一片区域,都在往外走,必然和其他区域的设计师有接触,也就知道一些差距。我们在二线城市,肯定会受到一线发达城市设计师,或者是设计团队的冲击,这是肯定的。一线城市的设计师团队也会受到国际上更强大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的冲击,就像上海的设计师也很无奈,上海本地的活都够不着了,只好跑到二线三线城市,他们的好项目都让国际上的设计9币接了。那我们在二线三线没地方撤了,总不能撤到山里去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设计团队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思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有自己的出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有些经验需要大家自发去寻找,这样公司才能生存得更好一些。昨天跟同行聊天时还在说市场不一样,造成大家运作的方式不一样,像华南地区的设计公司,经常是全国性的游走,因为他们的市场是全国性的,这两年可能重庆市场开发得比较好,河北,成都、武汉、大西北啊,前段时间项目都特别多,你会发现哪里的市场开始火热,这帮人就都冲过去了,这是人家的优势。我们这些公司绝大部分市场是在省内,甚至区域更小,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外面发展的,我们跟着往外走的机率特别低。

你要在全国这个大市场生存下去,我们公司的一个原则是建立一个局部优势,可能就像二三线城市设计公司的生存方式吧,举个例子,就像打天下的时候,当你打不下城市的时候,你就不要去打城市,先去景岗山再说。可能开始长征的时候,也不知道长征啥时候能结束。等到发现还有陕北这块地方,就又有希望了。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培养局域优势再向外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说国际的一线设计公司来郑州,其实我们也是欢迎的,他们可以把市场培育起来,同时能把甲方也培育得更成熟一些,我们跟他们砍设计费也好砍点。另外,国际一线设计公司来不是只做最高端的,他也做中端的,他跟我们在一个区域做同样一件事的时候,可能我们的区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这样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公司才能生存下去。

杨彬:很多设计师已经度过了一个成长期,实际上,我们是伴随着中国设计界的起步一直发展到今天。很多年了,有的设计师甚至入行20年了,如何看待郑州设计,需要我们自己心里有个底。相较行业内包括很多其他设计师的作品,我们还是有自信的。郑州设计圈内也有很多外地的比如从杭州、广州来的设计师参与到郑州设计行业的发展当中。最重要还是与地域环境有关,以珠三角为例,深圳是设计之

都,他们有很多素材、平台要比我们好很多。我在深圳也呆过几年,这种平台很重要,所需要的素材能很快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我们这边要慢很多,很多设计师看到好的图片,想要把这个家具用到自已的设计当中,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在做软装设计时还是要到珠三角、长三角,才能让我们的设计出彩,这也是个很大差距。郑州的土壤对设计师来说还是稍微有

一些苛刻,例如在办公环境方面,不像广州或者北京的设计师有一个旧厂房、Loft这样可供发挥的场地,郑州也提创意产业园,但不过是一个口号或者商业意图而已,始终没有设计师非常满意的平台。

适合郑州的营销规划:精准定位与细分市场

刘世尧:说到市场的细分、定位,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我记得1984年我去深圳、珠海做项目,那时我还在河南省建筑设计学院做建筑设计,当时深圳、珠海在做大片的开发,人很少工地很多。珠海拱北有一个粤海酒店,有30几层,是当时珠海最高的楼,是我们做的设计。当时深圳和珠海是一种高速发展的状态,靠近香港、澳门,接受的新思想比较多,包括学建筑的学生,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做的方案与清华、同济的学生都不一样,整个风格有着很大的变化。中国过去基本沿袭了苏联的模式,香港、澳门则带来了全新的西方审美模式。郑州起步比较晚,最近几年形势才比较好,客户对设计的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项目也是越来越多。深圳设计的高速发展,他们才可以细分市场,比如专门做酒店,专门做餐饮,有很多细分的领域。但是,内地还没有细分,现在真的还没有这样的市场,这就决定我们要根据备人的专长选择项目。拿我来说,我们也是从去年、前年才开始连建筑及规划、设计一块做。细分市场,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绝不是什么都能做,又什么都不精。河南设计界以后会越来越好,我觉得不用担心,不用着急。

阿成: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简单谈谈我们公司的经营策略吧。我们主要从事更开放式的家装项目,专注于该项目类型,走高端路线,定位明确在300万以上的家装。去年我们只做了三个项目,加起来就3000多万。今年可能就要扩大化了,走出河南,在武汉、成都拓展市场。我相信郑州设计师的水平,只要大家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拿出行动来开拓市场,一定可以把握住机遇,再上一个台阶。

钟凌云:我拿我知道的一些信息与大家分享下。九月份刚好与一批国内很优秀的设计师,在意大利米兰呆了一个月,同吃同住,交流设计。我们都有很多困惑,其中也有很成功的设计师,交流起来也是一肚子苦水往外倒。我们想他们应该很好才是,可为什么还有苦水往外倒?简单一句话,如果没有苦水,嘛来这里学习?比如在上海的新加坡设计公司,他一见面就说“你有项目的话,可以与我合作,用你的公司名字”,也就是说在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争业务,这是很现实的情况。

再聊得更深一些,从公司管理、规模、产值来看,我发现很多公司并非那么好,很多设计师现在慢慢想转型,做工程或者软装。另外在品牌推广方面,我对这个接触得比较晚,认识也较少。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日本设计师都很有知名度。在日本地产业发展非常迅猛的时期,他们需要大量地包装设计师,才能把楼盘炒出高附加值,反映出有名的设计师不仅要有技术,还需要商业包装等外在的推广。

但是,我始终觉得,外界市场越来越嘈杂,进入设计行业时是很单纯,更执着于设计本身,时间长了也不应该把注意力分散,我们应该沉静下来专注设计。我希望自己能够到五十岁、六十岁依然在做设计,很欣赏自己的进步,保持这样的劲头和冲劲。作品成功了很高兴,失败了甚至流几滴泪继续做设计,能做这样性情中的设计师,我一直在要求自己,不要在面子问题上过于浮躁。

孔中迅: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会慢慢形成。我们正在尝试中,这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方向。建立个人风格,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由内而外地抒发灵感,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这种风格不是局限在欧式、美式或是其他任何一种风格的框架里。个人风格到一定的时间,它会自己突显出来的,设计师本人和其他人都会看到它,会意识到它。

从个人包装与营销这一块来说,作为设计师,我们思考得还不够尽善尽美,或者说个人包装与营销真正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希望能通过媒体来给我们营造一个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准,真正做到每个项目都认真负责地去做,真正深入到项目的细节。在郑州设计行业,我个人觉得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设计的深入程度还不够,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前期到软装家饰,都要严格对待,才能做出一个好的项目来。如果我们能真正地沉淀下去,把各方面细节做好,作品一定会更完善。我们郑州的设计师就思维来说,并不比其他城市的设计师差,缺的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能够保证设计师把项目认真做好。

郑雁冰:我觉得近几年郑州设计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公司也处于一个转折和调整期,希望可以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分客户。我们公司这些年以做会所、夜场居多,形成了固定的项目资源和设计标志,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除了做好设计之外,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也是很有必要的。

刘力:我感觉河南的市场营销都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有报纸找我做采访,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做宣传;我们现在在香港注册了一个公司,其实注册也是被动去做的。因为这个地产商在签合同的时候,他们说你们的作品做得也可以,为什么不到香港注册一个公司,配合他们包装这个样板房,这样似乎更有卖点。我还不能够很自信地去做这个事情,其实自己也明白我们并不比别人差,但中原设计师还是缺少营销意识。设计市场在细分,河南设计也在慢慢地发展过程中,但与沿海没法比较。比如,广州、深圳设计师们很多都有自己专属的设计领域,有显著的个人风格。我有个同学,他是做卖场设计的,从设计到施工都做,积累了很多素材,对整体效果的把控很娴熟,而且从软装配备、施工材料到报价都有优势,他针对一个项目类型深入研究,这个优势是别人没办法比的。

最近两年,我们公司也有一个规划,专做地产项目,但地产项目也很繁杂,包括酒店、商场、样板间。比如商场,我们就不是很擅长。这两年也在试图寻找属于自己领地,你的专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会有话语权。话语权,还是专业程度的问题,努力定好自己的方向,其他的就顺其自然。

胡卫民:我们公司以前有合作失败的经历,但和钟凌云经理合作得非常愉快,一起合作8年了。今天我想讨论的是河南的设计以后要怎么走,必然要进行一些整合,我们最缺乏的,需要恶补的地方就是少一个设计产业链。我的大学同学,在深圳开设计公司,他公司的产值很高但只有20几个人在运营,可能吗?非常不可能的,但深圳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产业链,他可以借力这个产业链来完成某些辅助的工作。

郑州的设计师大多有这样的性格,我一定要和别人做的是一样的,从我的学生到从公司出去独立创业的前任员工,刚开始我想给他介绍效果图表现,施工图制作,做个配套,或者其他的水电配套,但是他不,一定要做全套。从创意接单开始,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但凡是一个公司,哪怕只有三个人,他也要这样去做,有必要吗?他的业务量能跟大中型设计公司比吗?他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这不可预期。这需要市场的整合,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产业链的话,再来做公司的整合,这样的

合作会很顺利。从专业领域来说,很重要的两字就是“舍得”,为什么我要说“舍得”呢?咱们很多设计公司什么项目都做,原因是我们放不下,舍不了。小公司觉得,今年我要拓展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公司,觉得需要对公司的整体运营等各方面有一个整体考虑,有些设计项目放不下。这不是一个公司的事,所有的公司都面临一个“舍得”的问题,这些项目是不是能拿出来与其他公司分享,这也是“舍得”的问题。

郑州设计师:沟通对话与加强合作

沙沛:其实公司与个人可以有多种合作方式,例如一个项目就公司整体水平来言可能不太擅长,但是从个人来说,我是擅长此类项目的。我和同行之间的合作更多情况下是提供前期的方案,一种布局、思路,在我熟悉的餐饮或建筑领域内发表意见,双方都能提出有意义的概念,在更加理性的思路里,去构思一个比较活络的空间。

刘艺鸿:河南的室内设计师,的的确确是比较散,而且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的企业老板,对我们河南的设计师都不是很看好。我相信在我们中间有很多有思想有想法的设计师,但很难完善制度,配套的资源也比较缺乏。有时方案做好了,施工图画得不到位;施工到位了,配套的软装又不合适,所有出来的产品都有遗憾。我们中间有些优秀的设计师,我知道他们每个项目都是兢兢业业地去做,付出很多,当然也得到了结果,但力量太小,影响也小,影响到了点,没有影响到面。中原地区人们的性格、地域文化,都是包容性强,但凝聚力就差一些,这是个辩证的关系。虽然镇里县里的项目我们不能丢掉,但是省里市里的一些重点项目我们还真是去公关,去拿一拿,有时候甚至不计成本,我觉得河南设计师能合作去拿下一个省里或市里的重点项目,所有的企业家肯定会对我们另眼相看。

李卡:刚才说的设计环境就是话语权的问题,设计师都经历了创业阶段,当时工作环境都很艰苦,而且不断面临问题,全是细节的、长期或短期的战略战术,怎么样去做推广,如何促进每个成员的成长,还有团队的建设问题。河南的设计师互相交流确实很不够,沙沛先生本来就是我的老师,刘艺鸿老师也讲过设计师怎样给自己定位,我的合作人金山曾经是张振刚先生的公司成员,也从张总那学到很多东西。

所谓话语权,我的理解是为自己的设计营造一个实现的环境,结合到日常公司的团队建设及经营思路上,平常我们在开会时总是讨论到很多专业上的内容,水电呀、各种配套呀、设计风格、软装啊。我发现新的设计师欠缺的不只是这些,还欠缺如何跟人交流的技巧,他们不知道如何推出自己的设计,如何让自己的设计赢得人心,还缺乏对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认识。前两天我看到华盛顿有个马丁・路德金的雕塑,是由一个中国的雕塑家做的,我想他肯定特别了解美国文化,要不然美国人不可能会相信他能做好美国民族英雄的雕塑。将来在全国做设计,假如对中原文化有个深刻的了解,包括对中原人的个性,交流办事方法,还有普通消费者,投资人委托人的情况,对这些都很了解之后,可能你的设计环境就不会那么辛苦了。我总结还是对于文化的认识问题。作为一个成功的、专业的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造诣要高,而且要对社会人文、地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些也能反过来帮助你提升对设计的认识,两方面相辅相成。我们也会对年轻的设计师有一个要求,要求他们看各种书、电影,了解更多的文化艺术领域。在这方面走得越深远,对自己帮助也越大,对于实现自己的设计,营造良好设计环境都有促进作用。

乔飞:早几年在郑州做设计,是最初级的一种状态,商业模式都很简单。到2005年后,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都有很明显的变化,包括我们的业主、我们团队的意识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也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刚才大家谈到专业化、系统化的问题,在河南本地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直以“尽力就好”来要求自己。面对“设计是什么”的问题,不管是初级的设计师也好还是有经验的设计师也好,在刚开始做设计之初要准确定位,然后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你会在某些领域理解得更深入,那么前进的方向会更清晰一些。 刚才看到南方设计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大家都知道南方与北 方城市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生存环境不一样结果也会有一些差异。作为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玩,不喜欢很苦闷的状态。我们交流的方式不一定要聚在一起做论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更轻松活泼,更有社会意义一些。比如我们在郑州黄河边大家一起去吃鲤鱼,在船上聊天也好,大家都是很自然地进入沟通状态;或者我们一起去做个慈善活动,去希望小学去关心一些弱势群体,大家有了这种善举之后,再在一起沟通时感觉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设计师也可以有一些小活动,三五个设计师组织一个基金会,大家轮流当主席,可能今天下午你是这个基金会的主席,明天又是另外一个设计师,由他来安排所有的衣食住行,我们自发去一个地方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总之,希望大家一起沟通时可以更真挚更真实一些。

上一篇:光荣之路 第11期 下一篇:通透生活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