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初会文彬彬

时间:2022-08-13 06:48:25

1961年,上海举行南北曲艺大会串。演员除了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笑嘻嘻、范哈哈、杨柳村外,还有因《三毛学生意》而誉满艺坛的文彬彬和刘侠声。

文彬彬决定参加这次大会串后,就慎重其事地找到剧团导演,商量演出曲目。文彬彬平时很少唱独脚戏,但由于解放前他曾在四友社唱过滑稽京戏,因此对曲艺并不陌生。经过商量,文彬彬决定把他在四友社时翻场的小段《武松打虎》整理、改编成20分钟较完整的段子参加演出。经过几次试演(俗称“滚场子”)和改进,段子渐趋成熟。

当时会串的地点在文化广场,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演出场所。主办单位出于礼貌,请侯宝林“送客”,把动作性强的节目安排在侯、郭档的前面,以免观众“抽签”。文、刘档则放在“送客”前。

由于是名家会串,演员水平相差无几,竞争非常激烈。演出这天,文彬彬很兴奋,也特别自信,表演格外认真,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包袱处理得都很到位,现场效果极佳。独脚戏讲究“跳进跳出”,只见文彬彬一会儿叙述,一会儿跳进角色。他把长衫前后下摆撩起、束在腰间,再把领子往里一塞,突然一个飞腿,一个跟斗,一本正经地出场亮相。他身材矮小,功架十足,而且身、眼、法、步都很到位。观众纷纷为他的真功夫而鼓掌。

站在上场门的侯宝林看在眼里,对这位南方同行有如此扎实的京剧功底大感意外。

隔天,侯宝林打电话约文彬彬第二天上午到他下榻的国际饭店喝茶聊天。翌日九时左右,我陪同文彬彬如约到侯宝林的住处。侯宝林早已沏好香茗,与郭启儒在房内等候。双方互致问候,还未落座,侯宝林就开门见山地说“文兄,请你来就是闲聊天,没别的事。”又说:“我想了解你的京剧功底――你进过科班吗?”文彬彬笑答:“我是‘羊毛’,没进过科班,但我喜欢京剧。抗战时在大京班里混过。”接着,文彬彬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有一年,文彬彬在安徽芜湖演独脚戏。演期结束时,前台老板挽留他说:“接场是大京班,你只要每场加演一档,包银由我给。”那时的戏班,组织很松散,时分时合,上座不佳便就地散伙。因此,老板的建议对文彬彬和搭档来说,可免另外搭班之劳,包银又不少,何乐而不为?

当时,文彬彬他们的独脚戏结合时事,说唱的《哭难民》、《哭东北》、《包工打东洋》等抗日爱国节目很受观众欢迎,把上座率提高了不少。文彬彬很好学,有时会主动给大京班客串个把零碎角色。这样,他和京剧演员更熟悉,甚至早晨还和他们一起练练功。这样大概过了半年多,文彬彬谦称自己学到了点“三脚猫”功夫。

侯宝林听得津津有味,一会儿插话、一会儿询问。两人相互敬烟、点火,不像是初次相识,倒好似老友畅谈一般。侯宝林告诉文彬彬,自己学过京剧,也有和他同样的经历和遭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我们起身告辞。侯宝林急忙拦住,一定要留我们共进午餐。侯宝林说:“我也不搞盛宴,四人小酌,言犹未尽,边吃边谈。”我们只能恭敬不如从命,到楼上丰泽楼,特选一隅,边吃边谈。侯、文二位谈兴愈浓,宾主甚欢。

两位艺术家的聊天,是一种心领神会的倾诉,是一种发自心灵的碰撞,故而有谈不完的话题。可惜由于时间太仓促,文彬彬下午还要排新戏,只能做个“急刹车”,依依告别。

上一篇:喻荣军:编一出“市场”的名剧 下一篇:中西戏剧发展中的三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