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民雍熙话沧桑

时间:2022-08-13 06:33:53

“纳雍”得名于境内的纳雍河。纳民,接纳庶民也;雍熙,和乐升平也。认识纳雍,这是绕不开的一个切口。

《纳雍县志》描述:纳雍形似山羊,“头西尾东,侧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六冲河与三岔河之间。”有山就有了阳刚,有水就有了妩媚。在山水之外,在大地之上,在卷帙之间,如果用一条线串起纳雍自古至今的重要历史与地理,自然就是一串珍珠!

纳雍多文物,更多历史,水西双桥、卧这古城遗址、果伟桥、猴儿关、万寿桥等皆是,与它们相关的历史尽管远了,但记载还在。

水西双桥在老凹坝乡境内,即以那桥和喇叭桥。以那桥为奢香开建龙场九驿时所建的水西十桥之一,那巴桥亦是奢香所修。康熙三年,水西第84代苴穆(官名)安坤命部属扼守于此阻击吴三桂十万虎狼之师,吴三桂损兵不少。

卧这古城遗址位于乐治镇境内,旧制庞大。伫立遗址,可以想见旧时繁华。关于卧这,《水西传》残篇介绍,明正德年间,居住卧这的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常与思想家王阳明交往,王留有《贻安贵荣书》、《致安宣慰书》、《又与安贵荣书》。安贵荣晚年在卧这宣慰府吟出《抒怀》诗:

天风轻拂秋草长,

林园颇似卧龙岗。

三分略识天下事,

一径幽通云海扬。

垂老休说沧桑变,

晚景只遗明珠黄。

消沉大业君休问,

小园谈赏菊吐香。

阳长境内的果伟桥是古驿要塞,落成于清道光年间,曾为水城至毕节的重要咽喉。

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

来时骑大马,去时拄拐棍。

猴儿关是今人顺口溜所言的四条路口之一,位于曙光乡境内,是一处古战场遗址,关联着“关文化”、“屯文化”。《大定府志》载:吴三桂征水西时曾战于此。传说,吴三桂的姻脂马还战死于关下河中。

维新镇与厍东关乡交界处的万寿桥落成于清道光年间,传为毕节巨富糜百万所建。民间传,为助修桥,观音化美女荡舟总溪,承诺谁用银子打中她就如何如何。结果积了一船银两助建石桥。后人感恩,在万寿桥头建庙以供。

纳雍虽边远,但历史久远,其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文物工作者在龙场镇龙场村张口洞采集到砾石制成的6件砍砸器、1件刮削器、4件石锤、3件石片、5件石核、燧石制品1件、陶片1件——这些都是与新石器时代对应的生活工具,属新石器时代所特有,考古人员初步推测纳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在贵州,商周时期的史前遗址发现较少,目前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仅七星关清场、平坝飞虎山、贞丰孔明坟等。纳雍之发现,使贵州历史平添厚重。(作者系纳雍县新闻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岳 振)

县名溯源

纳雍:源于剌雍河。剌雍为古彝语译音,明代以前译作蜡雍。纳雍元明为水西(贵州)宣慰司领地。民国时期为大定等县属地。民国30年(1941),从大定(今大方)、水城、织金、郎岱(今六枝)划出部分辖地置县,因县城大兔场临剌雍河,遂取古句“纳民雍熙”之意,定名纳雍县。

上一篇:阅读润泽人生 下一篇:举世闻名的黔西观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