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可以相恋

时间:2022-08-13 05:52:56

与其判断90后的爱情模式,倒不如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宽容、更幸运的年代。

叶萱,女性理论研究工作者、作家,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著有《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纸婚》《纸婚2:求子记》《别离歌》《十年花开》《 你在我的左手边》《同桌的距离有多远》《学会忽略学会忘记》《1980年的物质女孩》《爱情在南我在北》等。

《中国青年》:这些90后的爱情故事,令你意外吗?是否超越了你对90后的既有认知?

叶萱:不意外。因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青年婚恋问题的关注者、长期的观察者,我一直以来有一个印象,90后群体中虽然不乏个性张扬之人,但大多数人的恋爱模式,依然是“主旋律”的。

前面的故事,虽然讲到了不同类型的爱情,但总体体现出来的,是对个体的尊重,对自我的追寻,没有过于标新立异。

包括“同志”的那一篇,我们看到,现在90后的一群年轻人,勇于正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性取向,这实际上是我们社会进步的标志。他们正视自我,和我们整个社会氛围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宽容有莫大的关系。

90后和80后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虽然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但80后还处在一个自我意识刚刚萌发的阶段,他们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挫折甚至“打击“,但90后已经完成了这样一种开放的格局。

与其说判断90后的爱情模式,倒不如,首先把他们的爱情,放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里,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宽容、更幸运的年代。任何爱情模式、婚恋模式,也就“见怪不怪”。

《中国青年》:这是一个物质泛滥的时代,代际鸿沟、贫富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些男孩子开始担心,无论怎样努力,也战胜不了“土豪”,迎娶心中的女神,在前文中,我们也看到了物质对于情感的冲击,带来的种种纠结。你怎么看待这些纠结?

叶萱:在我的理解当中,一些90后男孩子看到了“土豪”的成功,享受到了超值的爱情,心有不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这说明他们还年轻,并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真正的风雨和敲打,在校园里,看着那些拥有香车宝马的“土豪”时,可能会以为,是别人“掠夺”了自己想要的爱情。等他们有一天走上社会,慢慢地去锤炼,变得更强大的时候,不论是物质还是心灵,他们的想法就会改变。

事实上,无论是前面的文章所透露出来的也好,还是现实生活中也好,已经形成了两种趋势,一是结婚的年龄普遍推后,大家给彼此一个奋斗期、缓冲期;二是对很多90后的女孩子来说,她们的父母大多是70后,她们的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裕,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与对方是否开着豪车,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女孩子相信自我的实力,并愿意和真正情投意合的人,一起赤手空拳打天下。她们强调精神上的富足,相信自我奋斗的力量。

这是“返璞”与“回归”,这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因为只有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青年人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更自信,去追求更为纯粹的爱情。

《中国青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一个个家庭的黏合程度也在考验社会的稳定性。你的《纸婚》系列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讲述的是一对出身迥异的夫妻,凤凰男、孔雀女步入围城后的故事。《纸婚》,顾名思义,单薄,经不起太多的撕扯。90后生活在一个撕扯更剧烈的年代,年轻人因相爱而结合,却可能发现,彼此间的鸿沟,不是仅仅凭爱,可以跨越。

你怎样定义他们的“婚”?

他们又该拿什么来抵御“撕扯”?

叶萱:我原来写《纸婚》的时候,并没想过针对哪一代人,而是说,任何人的婚姻,无论是新婚燕尔,还是有了孩子之后,都是需要不断磨合的,这磨合包括你与配偶的,你与孩子的,还包括与双方老人的。所以,所有的婚姻,表面上看就像白纸一样,随你涂抹,但实际上,只要用力一撕,就会碎掉,分崩离析。所以,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呵护入微。

婚姻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双方基于爱情,自愿结合,并以法律形式作为契约,进行保障,从这一点上,每一代人的婚姻,都有相通的一点。我所了解的90后,在婚姻模式上,和前几代人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具体的思维方式,可能略为不同,但在主流的生活方式上,在对爱的向往、对婚姻的期许上,总体趋同。

但是90后确实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更多的社会挑战,更猝不及防的社会诱惑。要完成这漫漫长途,光有玫瑰和星光是不够的,可能还要有超越于前人的韧劲和信念。如对物质的追求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对很多90后的婚姻与恋爱造成了威胁;再比如,社会越来越开放,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日益发达,也在侵蚀原来固若金汤的城池。

90后面临的现实瓶颈,一是巨大的购房压力;其次,是工作方式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出于对大城市开放性竞争平台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现在有大量的90后涌入大型城市或者特大型城市,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生活在特大城市的卫星城或郊区。工作时间和往返的时间,占用了过多的生活时间。这不能不说,对家庭的稳定性,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家庭的纽带连接来说,也形成了威胁。中国人习惯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举案齐眉、张敞画眉的温馨画面,渐渐被打破,因为工作的忙碌,快节奏高压力,使很多人无暇陪伴家人的时间。最近有一组数据,说的是10个北京女人有6个不回家吃晚饭;北上广三地比较,在北京打拼的人最苦最累最拼命。女孩子都这么拼,何况男孩儿?双方都这么拼,拿什么时间陪伴孩子,相亲相爱?

因此,如何去面对这些压力,在高铁、快轨上漂着的一族,怎样妥善处理好“陪伴缺位“的问题?都是时代交给我们的新课题,因为家庭不稳定,社会就丧失了黏性;孩子不幸福,我们的未来,就无幸福可言。

对这些问题,可能不止是一个个势单力孤、孤身奋斗的90后需要面对,全社会都需要面对,把它作为新的课题,去思考与解决。

《中国青年》:很多现象表明,孩子们的恋爱表达,更具创造力也更彪悍了。怎么看待这些变化?

叶萱:“冰裂火烧,伴我纵横”是热播剧《冰与火》的台词。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们,对各种婚恋模式,话语表达,都很欣赏,很“迷”。灵动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这一代人的创造力。一代代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纯真爱情的永恒追寻。我们也很欣赏那些能够跨越世俗重重阻碍,走到一起的人,通常他们的爱情会更为纯粹。

更为宽容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许90世代更自由的爱情。也愿他们不负这颗初心,爱得更俏皮、更“魔幻”、也更轰轰烈烈。

上一篇:青年思想工作创新?请用互联网+! 下一篇:90后蚁族,爱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