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性格的养成

时间:2022-07-03 02:44:55

浅议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性格的养成

【摘 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性格的养成存在一定的关系,校园文化环境往往对学生的信念、追求,乃至是心理、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学生性格 养成

一、前言

职业教育文化发展路径是当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能够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将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性格的养成进行简要地分析。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创新教育重要精神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多年发展中所逐渐积累、沉淀形成的一种意识文化。它是整个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体现学校特有的教学思想、办学理念。高职校园文化将是由学生、教师共同努力营造的一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一般来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职院校中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校“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既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三种精神文化的融合体就是高职校园文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高职学生性格特征的养成分析

1.荣誉感较强

学生荣誉感的养成最早可以在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身上体现,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往往担负着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以及解决的办法。通过对大量事情的处理,学生干部的性格逐渐趋于沉稳、冷静,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通过这种责任的承担,学生的荣誉感也会不断增强。

2.人际关系困惑突出

高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这为其带来了大量的苦恼。在以高考为评价标准的现代社会,学生对于未来学习以及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十分担忧。出现这种问题,说明高职学生在成长中的独立意识正在不断增强,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们有时不想去面对,并期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来自同伴间的人际压力也会逐渐上升。慢慢地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高职学生便开始较早地接触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抑或是缺点,往往最终使得部分学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敏感自负。

3.缺乏对学习的快乐体验

很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都认为快乐与学习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往往在学习中会与教师产生相左的意见,并发生一些肢体冲突。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说明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强化,他们开始有意摆脱现在的环境,并逐渐将一些问题推到老师的身上。高职学生由于正处在心理的成长阶段,所以做事情的时候难免会不够周全,甚至会发生偏激的行为,这些都将影响学生性格的养成。所以,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快乐体验,让他们看见一片书写着勇气的蓝天。

4.关注校风德育建设

从教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们恐怕都为教育教学管理苦心孤诣。例如有些学校提出“三带三不带”的管理要求,初闻之下觉得多此一举,但是,有经验者会明白提出这一要求的必要性。对于年龄不小但心理不成熟的调研对象,行为虽然时现幼稚,却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这些学生虽然时常成为校风及德育管理的挑衅者,但是他们也希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校风、德育方面投入更多。

5.认知恒定性弱,态度矛盾

高职校园文化实际上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在同学之间的友谊以及性格的影响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作用乃至是具体的影响在现实中的表现应该是多元性的。有时候,同一个个体在面对同一种存在的校园文化时,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态度,这些不同的态度观点往往是相互违背的。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校园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是学生在心理上却依旧对其存有较大的疑问。这种忽左忽右状况的出现,最终会导致学生对自我的价值观产生疑问,导致学生性格多变,时而温顺时而暴躁,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所以,积极为学生纠正错误的校园文化认知观念,有助于学生良好、稳定、客观、务实的性格特征的养成。

四、结语

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这种文化的构成与传播,实际上对学生性格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完善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对多元社会敏感判断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学生养成一种个性化的性格特征,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华生,曾立坚,钟向忠.试析高职校园文化的新建构[J].成人教育,2013(12).

[2]汪兴堂,陆秀英.高职校园文化定位及建设机制的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03).

[3]陈洁.高职院校团学组织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探析 下一篇:毕业弦歌起 修养无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