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尔归来

时间:2022-08-13 04:50:01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再次披挂上阵,开始了一场美国金融体系的激进改革

过去的20年里,保罗・沃克尔的名字很少被人提及。直到2010年1月,奥巴马宣布了旨在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新一轮改革计划,末了调侃地说道:“这叫‘沃克尔规则’,就是以我身后的高个儿来命名。”

越过奥巴马的肩膀,身高201米的沃克尔正目光如炬地凝视前方。很难相信,这个人已经82岁了。他曾亲手埋葬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大幅加息、顶着从上到下的骂声在联储主席宝座上坚持了八年。现在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再次披挂上阵,开始了一场美国金融体系的激进改革。

“老家伙”的复出

沃克尔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很多人忘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古怪老头,曾身处权力中心长达半个多世纪。

早在1952年,沃克尔就已经进入美联储工作。1962年和1969年,他两次出任财政部副部长,主管国际货币政策,在黄金与美元脱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1987年,他出任美联储主席,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0%,基准利率随之上涨到令人震惊的21.5%。华尔街对他又爱又恨,加息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但随后20多年的稳步发展又不得不归功于这次“美国式休克疗法”。

然而在随后的20年里,沃克尔的光环逐渐黯淡下来。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实现了低息与低通胀并存的繁荣,艾伦・格林斯潘和罗伯特・鲁宾、拉里・萨默斯一起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了美国人的英雄。

如果没有次贷危机,或许沃克尔再无冒头之日。2008年11月26日,奥巴马总统宣布沃克尔将领衔新成立的“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人们这才突然意识到,原来美国还有这样一号大人物。

纵观沃克尔“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的人员构成,有来自GE、卡特彼勒、Oracle等上市公司的高管、出身黑石的私募基金经理、硅谷风投人士、美国总工会负责人、数位资深经济学家。然而,除了美国银行的一位董事之外,就再无任何大银行的代表。很显然,沃克尔要跟大银行真刀真枪地打上一仗了。

向盘踞政坛十余年的势力挑战9;5容易,银行业把沃克尔称作“过度监管主义者”,很多人对20多年前的加息风暴心存余悸。一位金融机构高管直截了当地指出,沃克尔的主张体现了“对金融危机后果的过分恐惧,而不是建立在逻辑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立刻有人反驳道,次贷危机正是拜那些逻辑上天衣无缝的金融模型所赐。

2010年3月,奥巴马明确提出“沃克尔规则”之后两个月,体现沃克尔精神的银行业改革法案在参议院出炉。这只是个开始,改革之路仍然充满荆棘。不过,对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沃克尔而言,任何挑战都只有笑纳而已。

为“格拉斯-斯蒂格法案”招魂

“沃克尔规则”的核心,就是限制商业银行自营交易,切断其和对冲基金及私募股权基金的关联。沃克尔在众议院演讲时阐述道: “原则上,我主张禁止那些可能得到官方注资的金融机构从事某些特定的危险行为,例如发起或参股对冲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等。……目前很多银行内部存在深层次的、难以调和的复杂利益冲突。”

世事轮回,美国的商业银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告诫了。

在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中,许多银行的自营业务损失惨重,为了防止储户存款遭受损失,美国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一斯蒂格法案”,要求商业银行剥离高风险的投资业务,美国银行从此进入分业经营的时代。直到1999年,在高盛和花旗的极力游说下,该法案遭到废除。然而过了不到十年,这些银行就几乎在次贷危机中全军覆没。

“70年后,商业银行叉偷偷溜出了自己的传统领域,结果他们又一次搞砸了。”一名专栏作家评论道。

“沃克尔规则”正是继承了“格拉斯一斯蒂格法案”的灵魂,所不同的是,70年前是为了保护储户存款,现在则是为了保护政府的救市资金。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根本不是督已废除法案招魂的时候。“如果美国的银行业进行限制,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限制,将损害美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位分析师说。“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正是10年前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法案”的主要理由。

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则更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沃克尔规则“可能”是适当的,但执行时应该谨慎。

很显然,沃克尔又面临着跟30年前一样的困境,从长远来看他“或许”是对的,但他的建议却将损害一批人的短期利益。正如一名众议员所说: “沃克尔的意见值得认真听取,但涉及到具体的决策,则要慎重考虑。”

摩根系的复兴?

沃克尔的“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成立之前,另一个性质类似的机构悄无声息地集体辞职了,那就是“总统情报顾问委员会”。顾名思义,后者的工作应当以情报为主,然而在小布什治下,该委员会主席却是一位出身高盛的银行家――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当时还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一职。

弗里德曼只不过是“高盛系”政界大军中的一员,长久以来,美国政界和高盛等华尔街机构之间存在一种有趣的“旋转门”现象:前财长罗伯特-鲁宾、另一位前财长亨利・保尔森、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前白宫办公厅主任、新泽西州长……一个又一个高盛前高管走上从政之路,在美国精英阶层构建起一张庞大的人脉网。

垄断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金融危机爆发后,当人们迫切地寻找罪魁祸首时,诸多证据都指向了高盛。2009年6月,美国《滚石》杂志发表了一篇颇具煽动性的长篇文章,称高盛为大萧条以来历次经济泡沫的制造者,从而吹响了讨伐高盛的号角。这家投行过去的违规行为被一一揭出,就连当下的希腊债务危机也被发现跟高盛有关。人们对高盛所代表的华尔街精英阶层充满了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沃克尔的复出,恰恰勾起了人们对华尔街另一派系的怀念。

在获得稳定的政界地位之前,沃克尔曾在大通曼哈顿银行任职多年,也曾通过“旋转门”在政界和华尔街之间穿梭。加之他与洛克菲勒家族的深厚友谊,自然被很多人视为“老摩根系”的代表。他格守古老而保守的投资理念,对高盛等倡导的金融创新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这些年来惟一有用的金融创新就是自动提款机”。

虽然年轻一代的摩根人并不像他那样保守,但摩根大通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在投资业务上远不像高盛那样激进。至于摩根士丹利,去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报道曾指出,金融危机后大摩已经迅速向传统银行业务回归。2010年1月刚刚走马上任的大摩新CEO詹姆斯・高曼(James Garman)甚至完全没有投资业务的经验。而高盛虽然跟大摩一起申请转型为商业银行,但在吸收存款、缩减投资业务方面却远不及后者。一旦“沃克尔规则”付诸实施,“摩根系”显然将在与老对手高盛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上一篇:东莞复苏掠影 下一篇:大家一起打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