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新贵索菲亚·科波拉

时间:2022-08-13 04:22:26

“你只有具备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观点,才会走得更远。”

2004年2月29日,美国洛杉矶柯达剧院。当33岁的索菲亚・科波拉依靠《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奖的时候,她沉着自信地步上那尊贵的舞台,接受在座所有嘉宾以及全世界影迷的共同祝贺。这一时刻,并非只是她生命中的私人瞬间,同时也见证了美国电影界又一个豪门家族的诞生。继伟大的“休斯顿家族”(沃尔特・休斯顿、约翰・休斯顿和安吉丽卡・休斯顿)三代同获奥斯卡之后,“科波拉家族”再现奇迹,并且成就更高:爷爷卡梅伦・科波拉以《教父续集》的作曲与尼诺・罗塔共享最佳配乐奖;父亲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拍摄的《教父》三部曲和《现代启示录》,更几乎达到了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度;别忘了还有一个不叫“科波拉”的堂哥影帝尼古拉斯・凯奇。索菲亚・科波拉的出现,无疑成为了这个电影豪门中的闪亮新贵。

科波拉三世:演艺从襁褓中开始

翻开索菲亚・科波拉的个人履历,你会发现她的演员生涯比导演生涯长得多。1971年5月14日出生于纽约,仅仅三个月后,小索菲亚就成为父亲《教父》中的一个小角色:一个懵懂无知的,接受宗教洗礼的婴儿。两年之后,索菲亚又在《教父续集》中饰演了一个轮船上的小孩,并和罗伯特・德・尼罗来了一段“对手戏”。这两部黑帮影片接连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创造了续集获奖的奇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系列电影。此后,年幼的索菲亚跟随父亲奔波于世界各地拍片,她说自己曾经在世界各地上学,“就像随军的孩子”。

1990年,老科波拉拍摄了《教父》第三集,或许是由于影片用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来结构全片显得过于复杂隐晦,因而直到今日也没有获得过公允的评价。而索菲亚更是大受波及,起因是老科波拉在最后一分钟里换下了原定饰演玛丽・科里昂的薇诺娜・赖德,而把机会让给了自己的爱女。这本无可厚非,没想到影片公映之后,竟招来了媒体铺天盖地地狂轰滥炸――“可耻的裙带关系!”、“演技完全是小儿科,比木头强不了多少!”其实现在回头来看索菲亚的表现,虽然不能说多么令人惊艳,但对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特别是剧中和安迪・加西亚热恋时,两人一起包饺子的那股热乎劲,算得上十分迷人陶醉。

据说,除了阿尔・帕西诺之外,索菲亚是唯一一个出演过《教父》三部曲的人(当然,她的前两次出演绝不会出现在演员名单上)。同时,索菲亚也是绝少既得过奥斯卡奖,又得过“金酸莓奖”(The Razzie Awards)的电影人。这个奖项专门和奥斯卡唱对台戏,每年以评选最差影片、最差导演之类的“恶搞奖项”博人一粲。正因为《教父3》中的表演,1991年索菲亚不幸地获得当年“最差新星奖”,10年后更获得“十年最差新星”的提名。而当她1999年获邀出演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后,“金酸莓奖”又迫不及待地给了她“最差女配角”提名,这样的捉弄一度令索菲亚心情不佳。

《迷失东京》:为女性导演正名

或许当真因为演戏受了打击,索菲亚转而在导演工作中找到乐趣。1999年,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小说《处女的自杀》(The Virgin Suicides)让她心有所动。她亲自改编了影片的剧本,以600万美元的成本,开始了银幕之梦的艰难跋涉。影片充溢着一种《挪威的森林》式的青春情结,以简约流畅的风格讲述了5个姐妹的青春躁动和死亡。为了渲染全片朴质的基调,索菲亚请来在美国名头很响的法国乐队Air做影片配乐。Air的音乐以浓郁怀旧情绪的老式浪漫曲调著称,正好和索菲亚的设想一拍即合。影片改编了4年,可仅仅29天便拍摄完毕,并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首映,深受舆论好评,这无疑成为了索菲亚人生轨迹中的重要分水岭。

年轻导演由于缺乏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处女作票房很难特别出彩,即使是索菲亚这种名人家庭的孩子亦然。《处女的自杀》最初在美国上映时只有18块银幕,最终收入486万美元,还不够回收投资(好在这片的投资正是来自老科波拉的公司)。但凭借在戛纳打下的良好口碑,此片竟然在海外创下了550万美元的收入,成了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尝到了小甜头之后,索菲亚全力投入到新作《迷失东京》之中。这部影片较之前作投资更低,仅有400万美元,可没想到凭借优良的剧本和比尔・墨瑞的精彩演出,仅仅在美国国内便创下4500万的票房奇迹,更捧红了智慧与美丽并举的少女斯佳丽・约翰逊,如今她已是美国最被媒体看好的大明星了。

索菲亚在谈到为何要把故事放置在东京时说:“我的一个朋友要在那办一个时装展览,我是应邀过去帮忙的。就因为这次机会,我碰到了查理,就是那个在《迷失东京》里唱卡拉OK的人,他在办一本时尚杂志,那时他雇我为他的杂志拍照片,于是我去了东京。那份工作对我来说实在是令人兴奋,因为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一回摄影师了。那次的经历很难忘,我接触到很多人,碰到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充满了生机的地方――东京。”

整部影片采用了散文化的结构,由散碎零乱、毫不相干的片段粘贴连缀而成。情节则十分简单,讲述了两个身处异乡的男女鲍勃・哈里斯和夏洛特,由于寂寞难耐、语言不通,便在东京的夜色之中相遇了。经过了短暂的交往之后,他们又匆匆告别,重回个人的孤独世界。影片重点探讨了中年男性的感情危机和落寞无助,对此,索菲亚说:“我虽然是一个30岁的女性,但我认为自己还是能体会男人的中年危机的,这和我在20岁刚出头时面临的那种‘到底我这一辈子该怎么过’的迷惑应该很相似。于是,我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电影角色里,我甚至让角色重新经历我所经历过的情境,只不过电影故事的讲述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

《绝代艳后》:凡尔赛宫的孤魂

令索菲亚欣慰的是,正是《迷失东京》这部讲述内心生活的影片让她拿到了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最佳剧本奖,此外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由于此前两位被提名最佳导演的女性是意大利人丽娜・维特穆勒(《七美女》,1975)和新西兰人简・坎皮恩(《钢琴课》,1993),索菲亚无疑创造了美国女性导演的历史。正当媒体认为她要寻着小成本独立制片的模式走下去时,2006年索菲亚反而筹集4000万美元,拍摄了法国王后玛丽・安托内特的传记片《绝代艳后》(Marie-Antoinette)。虽然出生于奥地利皇室,贵为法国王后,锦衣玉食,但这位皇后却是历史上受非议、误解和谩骂最多的女性之一,最后还被押上了断头台。索菲亚拍摄此片的目的,在于重新审视玛丽被误解的生成机制,颇有为其“”之意。

在拍摄过程中,法国政府特意“开恩”,允许索菲亚的剧组进入凡尔赛宫实地拍摄。饰演法国艳后的是《处女的自杀》时就一起合作的克里斯汀・邓斯特,她虽然称不上十足的美女,却在一笑一颦之中尽显高贵气质。饰演杜巴里夫人的人选可费了一番周折,索菲亚原本想请安吉丽娜・朱丽出演,但朱丽却因为身在德・尼罗叔叔的《牧羊人》剧组无法脱身;随后凯瑟琳-泽塔・琼斯也曾进入了索菲亚的视野,但最后却是由意大利恐怖大师达里奥・阿金托的女儿艾沙・阿金托饰演。

《绝代艳后》在今年的奥斯卡评选中战胜《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最佳服装奖,设计师米莲娜・康诺尼罗第八次受提名,第三次获奖(另两次是《巴里・林登》和《火的战车》)。不过,《绝代艳后》在法国人的地盘上却受到了奚落,由于《绝代艳后》针砭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卑劣,索菲亚在戛纳电影节中遭到了观众的嘘声。对此,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比电影中的“艳后”更孤独。这个时候,还是老科波拉站出来支持爱女,正如他评价的那样:“你只有具备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观点,才会走得更远。”

上一篇:动漫电影:复古的新潮 下一篇:传递真情的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