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

时间:2022-08-13 04:20:36

漫谈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

摘要: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桎梏,就是中学生的“作文恐惧症”,中学生普遍对作文的畏难恐惧情绪,已成为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亟待破解的坚冰,这在我们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中学作文教学的破冰之举,是推动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27-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从内心迸发出作文学习、探索的主动和热情。培养兴趣就是破解当前作文教学坚冰的利器,笔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 改革中学作文指导教学模式,让作文指导课快乐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作文指导课,教师侧重于讲解写作方法、修辞运用、词语积累等基础写作知识,多是写作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认识规律,在教学方式上也多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作文知识枯燥,课堂形式呆板,学生自然难以理解,缺乏生机也就失去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积极进行作文指导课教学改革,从内容、形式、训练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实践,让作文知识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感悟的过程,把教师灌输型课堂改为互动型、探究型的作文课堂。

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事一议》时,并没有直接指明作文题目《小议——》,而是先让学生观看神舟六号发射的精彩镜头。学生在震憾人心的场面中振奋了,一个个激动万分,纷纷谈认识、说感受,出现了许多深刻的认识。生1:科技能创造奇迹!生2:中国在腾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生3:知识能改变世界。生4:只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能获得成功。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有了一定认识的深度,紧接着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刚才大家是从哪个角度谈感受的?这样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逐步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学生明白了深刻的写作道理“我们感悟相同内容,但角度不同,感受也会丰富多彩”。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当起了辨论家,每个人讲自己的感受、认识的理由,可以举事例、讲道理、引用名言故事、联系自己实际,学生讲得慷慨激昂,头头是道,学生既有了生动的理解,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二 创设情境,关注生活,激发兴趣

情境设置是作文教学的关键。良好的情境氛围,犹如雨露琼浆,甘之若醴,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创设情景,必须用中学生感兴趣的、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动手尝试、演课本剧、寓言故事、猜谜语、实物、图片、像片、语言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在指导学生写《往事难忘》时,我让学生带来物品、照片等实物,有的同学带来了卡片、信件,有的带来了照片:文艺活动、生日聚会……学生上台讲时,我又要求尽量把当时情景讲具体、讲生动、讲细致,讲出细节,讲出感受,讲出感悟。整堂课,学生都争先恐后,学生的兴趣高了,又明白了怎样描写,写作时就感到轻松了。

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写好生活作文打下基础。我经常指导学生将作文与自己生活对照,先进行生活观察,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如农村生活中有许多特有的乐趣,我让学生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活特点、习惯动作、趣事,布置作文《猫趣》、《狗趣》,启迪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趣闻。看到同学们有一段时间篮球成为普遍爱好,我就布置题目《快乐篮球》,让学生围在一起,指导大家观察同学在打球时的眼神、手指的动作、身体的姿势、神态、球的旋转情景等细节,学生既感受到了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也感受到了作文就在身边的道理,兴趣高了,难度低了,品尝到了生活作文的快乐。

三 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激发习作的乐趣

我深知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识需要亲身体验,教师的讲解是代替不了的,所以走出课堂,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才是最明智的教学手段。经常开展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就有了习作的浓厚兴趣。

家乡中原龙乡风景迷人,名胜众多。我知道自然是人生的乐园,是作文的一大领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有时带学生到中原绿色庄园、戚城公园、濮水河畔或到田野中感受自然之趣。一到春三月,穿镇而过的马颊河,成了我们农村学生赏玩的好去处,河水虽不宽阔,但水势大时,也有水波奔涌之感,我和学生欣赏着河畔金黄的油菜花、依依的垂柳、水上穿梭的燕子、水面泛起的波纹、小桥在水中的倒影、零星的几处野花,虽无大美,但恬淡的自然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韵致。这时我就会拿一个例子,如水纹、倒影、柳芽等让学生用语言描绘,看谁讲得最生动、形象、优美,我也会即兴来段抒情做示范。学生触景生情,有了写作的灵感,就这样《春到马颊河》、《田野之春》、《沉醉》等一篇篇佳作诞生了。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激发了写作的愿望,领悟到了语言的美,学习到了课堂教学难以得到的收获。

四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传统作文教学多注重词语积累和写作知识的讲授,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想象能力的培养成为空白。在实践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训练,在作文中融入思维培养,创造想象的契机,开拓了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如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文本例子采用续写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羚羊飞渡》羚羊以自我牺牲的壮举,保存了种族的延续,那么猎人最后会做什么、说什么,进行300字描写;《生命,生命》一文中,由故事可以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启迪学生练写《生命感想》。对古诗、寓言、成语、文言故事进行扩写。另外,还创设命题引导学生想象,如写《我是一条杯中的鱼》、《我与李白的对话》等。通过想象练习的方式,既拓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拓展了想象训练的视角,又让学生进入了一个写作的新世界,思维不断拓展,细节生动了,情节丰富了,文章越来越具有可读性,学生兴趣浓厚了,作文能力也有了大的提高。

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还有许许多多的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是紧扣中学生实际生活,充分认识中学生这一特殊年龄的认知规律,多采用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式,让作文教学突破课堂的苑囿,回归生活,激发想象,作文教学就能破解学生兴趣低迷的坚冰,开创中学作文教学的生动局面,迎来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上一篇:试论让小学生爱上语文课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媒体辅助在作文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