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让生成更精彩

时间:2022-08-13 03:44:39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动态生成美景,背后必须有足够的“预设”作铺垫。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融,和谐共生。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关键词】预设;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向我们描绘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直让我心动。可是,在实践中,总是遗憾居多。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对学生“统得太死”,基本上还是按照固定的路线实施“硬操作”,结果和许多“美丽的图景”失之交臂。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段:一个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每人拿出一个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然后从纸板上端最左边的一个端点开始,往下做垂线,裁开后看看是否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学生饶有兴趣地做了。教师满心欢喜、满怀希望地等待学生的结果,可偏偏有一位学生“节外生枝”,没有按照老师的规定,而是从平行四边形上端的中点开始做垂直线,裁下来拼接,同样也得出一个长方形。教师在惊讶之余,对这位学生的做法不予肯定,扫了老师的兴更不用说鼓励了。一堂本可以出现层层“浪花”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1+1=2”了。

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下面不妨以几个教学例子作为解剖点,谈谈为让课堂的生成更精彩,课前怎样预设?

一、定位丰富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学实施的灵魂。有经验的老师对一堂课的设计进行多次调整,其根本原因都源于目标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理解教材时的体验,感悟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目标的定位,决定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要想有一个精美的预设,教师要深深地扎根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内容、蕴涵的数学思想等,思考这些学习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学生能力形成、数学素养提高的生长点,然后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超越,联系相关的学习资料,生活实际等课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紧接着“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单元安排。其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教科书上只提供了活动的两个范例,借助四名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别是用2个黑圆和3个黑圆要求学生在数位表上摆数,试图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用4个、5个黑圆……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最后,教材让学生不用摆,说出用9个可以表示哪些数。从教材所呈现的教学材料看,就这么简单的两个范例,四个问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著名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在组织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渗透猜想验证和有序思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用3个圆可以摆出哪些数?怎样摆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离开手中的圆,先猜想2个圆,4个圆,5个圆可以摆几个,再借助摆圆进行验证,接着要求学生不摆圆直接写出用6个圆、7个圆所表示的数。新课改,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而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往往是预设教学过程再确定目标,这样,在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中是很容易走偏的。

二、提炼简练而坚挺的教学主线

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教学主线生长于教学目标,并且忠实地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主线必须坚挺。现行教材有着许多能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的生发点,这么多的信息和出发点是不是都要一个不漏的进行教学预设呢?这是不可取的。俗话说得好:“面面俱到,等于不到。”这种预设往往导致在课堂中出现东打一记,西敲一锤,教学活动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向心性,失落了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学主线必须简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结构,它的运行轨迹是不确定的,在预设教学主线上时应提供能顺学而导的可能,每一条预设的主线打上的始终是一个“活结”,在课堂生成时,能视学情及时地进行分解,重组。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统计》一课的教学主线一般可预设为: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发生矛盾冲突(一个格子代表一个人,格子不够)――探索尝试(一个格子代表两个人)――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但是我们有时也可视学情,重组教学主线。比如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已有学生出现了一个格子代表两个人的统计图画法,那么,上面的主线应及时重组: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得出最优画法。如果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已有一个格子代表两个人或更多人的意识,教学主线可以重组为:收集整理数据――集体讨论统计图的画法(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完成统计图。

三、构建简洁而灵动的教学板块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往往可以设计成若干板块。一节课,可以设计成几个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这些板块在预设时要相当的灵动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生成中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能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设计。学生先体验哪儿,就先学哪儿,以保障主体地位的更好落实。所以在预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若干板块在课堂中的有序生成的可能,更要考虑到若干板块无序生成的可能,要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性。

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研究猜想比的基本性质时,可预设以下几个板块:(1)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利用商不变性质迁移;(3)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以上三个教学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有先后的逻辑关系,但课堂中以怎样的顺序生成,要看当时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设计丰满而应变的教学细节

预设中怎样丰满教学板块中的教学细节至关重要,教师要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一个知识点怎样进行教学,进行生发,设想会出现什么效果,万一达不成怎样分步实施,其中关键的一步是什么等等。预设这个问题情景出现,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探究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时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这样,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和灵气,这也给我们在课堂生成中灵活应变的可能,学生学到哪个板块,就能充分地生发哪儿,生发哪儿就能将目标较好地落实到哪儿,教师在课堂生成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不竭的资源,引领着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如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时,为让学生达成“哪种颜色的球放得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这个基本目标外,还应让学生初步感受只有摸的次数足够多时,猜想的结果才一定出现。我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1)放1个黄球,4个白球。组织分小组的摸球活动,并记录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次数。预计所有小组都会是摸到白球的次数多。(2)放2个黄球,4个白球。统计结果时预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一定的;运气好的话,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面对不同答案的出现,我都进行了细节预设:第一层次的细节预设是:“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说说原因吗?”第二层次的细节预设是:“有的小组摸到白球次数多,有的小组摸到黄球次数多,也有同样多的,到底该怎么办呢?”第三层次的细节预设是:“摸的次数多,可能会发现规律。还能有其他办法吗?”

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我们不能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空地,要给学生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另外设计得再完美的构想,如果没有实践的支撑,那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号型的东西。所以要使这种以结构化为载体的书面构想“鲜活”起来,教师不仅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更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声乐教学的实效 下一篇:有效的提问 成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