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教育工作中的妙用

时间:2022-08-13 03:00:23

“孙子兵法”在教育工作中的妙用

《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以心里战术决胜于战场。而教育工作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皆为“攻其心”而“更其行”。只要我们善学巧用,就可以把孙子兵法灵活巧妙地运用于教育工作中。

笔者借鉴“孙子兵法”来教育学生,举例三则与同仁商榷。

案例(一):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的含义是:想捉拿他先故意放松他。

2011年9月,本人新接任九年级(4)班的思想政治课。上第一堂课,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甜美的笑容走进教室,本想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可是学生的行为让我震惊和难堪,只见学生身体歪歪扭扭、嘴上叽叽哇哇,完全没有上课的意识和纪律。我惊怒之下草草结束了这堂课。后经打听才知道这个班的班风和学风令人堪忧。

第一次测试时,我让另外三个平行班先测试并先讲评。最后测试九(4)班,结果不出所料,这个班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在后来的讲评中,我对这个班因势利导,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很聪明、有潜力,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激情,要求他们要保住这成绩地位,号召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从此以后,这个班的班风学风魔术般地直线上升,不再是师生心目中的“差”班。

评论:本人采用欲擒故纵的心理战术,一是给九(4)班创造偷看其它班试卷的机会,让他们考取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二是老师装糊涂,对九(4)班学生偷阅试卷的行为装着未知情,从而保障了学生的“自尊心”;三是在总结考试情况时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高度评价,实则对他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让他们骑虎难下,没有退路,只能一股劲地往前冲;四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考试观。

本人采用欲擒故纵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还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

学生敖峰,天生不长头发---秃顶,班上学生给他取浑名---“荒头”。并戏说“荒头”进入校门不需要证件、戏说“荒头”不是学习的材料。在学生们的歧视下、戏弄下,“荒头”陷入了自卑的泥潭,真正成了“荒头”,什么科目的都渐渐“荒”起来了。

一次测试中,其它学生的试卷我按正常标准进行批改,唯独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对它的试卷扣分较松,结果他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此后,他暗自高兴,同学们也不敢再小瞧他了,我借此机会在班上表扬了敖峰,并用 “聪明绝顶”这个词来预言敖锋的潜力,树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变其在班上受困的尴尬境地。结果,该生活沷起来了、成绩好起来了,一切都在学生们的意料之外、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评论:该生以前的心理素质、个性、交往能力、学科成绩等均受到长相的影响,教师通过顺手牵羊的教育方法使其树立了自信心、挽回其自尊心。面对难以自拔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寻找其闪光点甚至找机会创造其闪光点,在老师的助力下让学生走出深陷的困境和心中的峡谷,踏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案例(三):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两基”工作验收后,我班学生流失率有反弹趋势。我带着疑团对班上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结果找到了学生的心结所在:学生觉得读书苦,苦了还难考上学、考上了学还难找工作。不如早外出打工、不如早外出找钱。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我沉默了。

后来我采用了抛砖引玉的方法进行说理,首先顺水推舟地“肯定”了学生们的人生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一起得出了“多读书不如早打工”的结论。学生得到老师的赞同后沾沾自喜,以为辍学的路走对了。突然,我的语言“峰回路转”,通过旁证驳引、旁敲侧击。列举了知识与国家前途、与个人幸福的关系;谈知识人才的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讲知识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等道理。我的“砖”抛出后,学生茅塞顿开,形成了新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最后,学生推论出 “早打工不如多读书”、“辍学不如就学”的“玉”念。

评论:采用“抛砖引玉”让学生慢慢走入教师设计好的思路上来,把学生的思想一步一步地引入“目的圈”,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产生正确的行为导向。

总之,我们只要巧借孙子兵法的心理战术,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功效。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一篇:浅谈如何创新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