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房颤与宽QRS波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时间:2022-08-12 10:47:35

心电图房颤与宽QRS波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时发生率明显增高;房颤是一种发生在心房的心律失常,看似与室性心律失常无直接关系,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可诱发或导致宽QRS波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发生机理不同,对诊断和治疗应加以区别。

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合并房颤

心电图P波消失,QRS起始部见预激波。其心房与心室的传导除房室结以外,还有一条附加束,使心房和心室直接电连接,快速的心房电活动沿附加束传导时,可出现极快和不规律的心室率。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心室颤动,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应尽快使用减慢旁路传导药物或同步直流电复律[1]。

房颤伴差传

在心率较快时发生。房颤波快速下传,可在房室结发生隐匿传导引起R-R间期不等,在心室内则由于左右束支不应期的不同而出现心室内传导差异,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QRS变形增宽,一般<0.12秒,用小剂量洋地黄后房颤伴差传减少。

房颤与室早

在心室率较慢时发生。房颤时见提前出现畸形宽大QRS波,V1导联呈R、qR型,配对间期多数固定,多数出现类代偿间歇。房颤伴室早可因心力衰竭引起,用小剂量洋地黄控制心衰后室早可减少或消失。如果因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室早,并出现二联律、三联律,应酌情减少洋地黄的用量。

房颤并束支蝉联现象

束支蝉联现象可分为两型:①左束支下传型,②右束支下传型;在V1导联QRS波群70%显示为三相波。持续性的功能阻滞的束支85%为右束支,这与右束支不应期与左束支不应期较长有关。凡出现影响下传路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因素,均有可能使蝉联现象终止,如咳嗽、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或心脏电刺激等非药物方法等,都可终止蝉联现象[1]。

房颤并室速

多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严重的洋地黄、奎尼丁等中毒。快速的房颤时增加心肌氧耗量并增加缺血面积,造成心功能进一步下降可触发室速的发作[3]。见一系列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频率为100~240次/分,基本规则或绝对规则。常发生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治疗上应排除洋地黄等药物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对房颤和室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有助于是对心性猝死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临床心律失常[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7-168.

2 赵易.心电图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5.

3 张钲.心房颤动与室性心律失常[M].临床心电图学,2004,13(1):9-10.

上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与出生时Apgar评分... 下一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