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重于治”应对糖尿病低血糖

时间:2022-08-12 10:43:13

“防重于治”应对糖尿病低血糖

相比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低血糖才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真正的“致命杀手”。

特别是老年患者对低血糖根本无反应或者反应不典型,难以早期识别,且脏器功能衰退,使得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力变差。由于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于葡萄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即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程度严重者将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过度降低血糖,维持在合理的范围才是终极目标。对付糖尿病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

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呢?

饮食定时定量 每日至少进食三餐。部分糖尿病患者害怕高血糖,不进食主食或减少餐数,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反复发生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正餐之间加餐2~3次。研究表明,饮酒会促使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应该严格限制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

运动适时适度 空腹晨练容易发生低血糖,最好在进餐后30~60分钟内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如快走、跳舞、骑自行车等。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45~60分钟为佳。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常见导致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胰岛素,而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胰岛素增敏剂基本不会引起低血糖。糖尿病的治疗非常讲究个体化,因人而异,大家应避免“拿来主义”,别人推荐的药不一定适合自己。年龄、病程、脏器功能以及有无急慢性并发症等,均会影响用药方案。因此,要严格遵循医生嘱咐,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服药次数。定期到医院随访,与医生探讨后才能根据病情做出调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熟悉药物特点和正确的注射技巧,避免过量或误打。

重视血糖监测 严格的自我血糖监测对预防低血糖最为关键。它可帮助患者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及时了解低血糖发生的时间、频率及严重程度。每个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自身的血糖值在不断变化,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是掌握规律非常有效的手段。根据最新标准,糖尿病患者血糖应保持在3.9毫摩尔/升以上。

掌握自救措施 每个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食物和标注个人信息的急救卡片。糖果、饼干等食物可以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及时纠正低血糖。标注姓名、电话、诊断、用药等信息的急救卡片,则能在发生严重低血糖时保证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的后果严重,但治疗却相对简单,主要是给予补充葡萄糖。

病情较轻的低血糖 若患者神志清晰,仍能吞咽进食,可立即给予甜点心、含糖饮料、水果、饼干等,或将2~3匙的白糖放到水中溶解后喝下即可。

严重的低血糖 患者有意识不清或昏迷等,不能吞咽,应立即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如50%葡萄糖50~100毫升,以迅速逆转低血糖,阻止不可逆的脑损害。切忌经口喂食而导致呼吸道窒息。

若低血糖严重持续时间长 应及时就医。

低血糖不仅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预防低血糖首先要提高认识,警钟长鸣,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即使发生了低血糖,治疗措施简单适当,同样可以转危为安。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我国航天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外文图书利用与导读实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