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给美写作注

时间:2022-08-12 08:20:40

让学生给美写作注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自然地萌发人生体验,深刻地感悟写作文法?如何让学生将写作实践中萌发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的写作文法长久铭记于心并终身受用呢?请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能够分享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作文实践活动——给美写作注。

此活动分如下三步进行:

一、序曲——注前美美地读

这是一个激活思维、唤醒体验、领悟文法的环节。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美美地赏读一篇保“质”保“量”的美文。所谓“质”,即内容有作者独特的体验,且贴近学生生活,能唤醒学生的心灵体验;所谓“量”,即要求美文至少有一种绝妙的手法,或伏笔铺垫,或设置悬念,或卒章显志,或托物言志,或欲扬先抑,或衬托对比,或借景抒情,或动静结合,或叙议结合,或虚实结合等。

对学生而言,经过一番美美地阅读以后,情感的体验被唤醒了,构文的思维被激活,精妙的手法被领会。

请看下面以烘托手法为主题性的训练文法,让学生对《晚霞》进行的注前美读:

晚霞

王颖

夕阳西坠,晚霞已布满了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爷爷扛着犁走在前面,我牵着大水牛跟在后面。爷爷的脚步稳健、平实、有节奏。我牵着牛欣赏着晚霞编织在天边那离奇的图画,大水牛一边走一边冷不丁地卷着路边的青草。

忽然,走在前面的爷爷“哎哟”了一声,随即倒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捂着一只脚。我急忙跑上前去看爷爷的脚,脚掌上扎进一个三角玻璃片儿,一股殷红的血直往外冒。我轻轻地帮爷爷把三角玻璃片拔了出来。爷爷强忍着疼痛,紧紧咬住牙。我看着手中这可恨玻璃片,心里忿忿不平,将之使劲地扔进了路旁别人家的水田里。

我站起身,准备扶爷爷回家。不料,爷爷以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异样眼神盯着我。接着默默地走下别人家水田的田埂,弯下腰,伸出手,在那刚刚被耕整过的浑水田里,时而摸摸,时而捏捏,是那般细致,那般耐心。我迷惑不解,喊道:“爷爷,你在摸什么?快上来,当心伤口感染发炎!”

爷爷没有丝毫理会,我呆呆地站着……老水牛这时也停止了吃草,两眼望着水田里的主人,似乎也想知道主人到底要干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爷爷摸得更加仔细,一遍又一遍。爷爷终于伸起腰,舒了口气,双手好像捧着什么珍品似的,透过爷爷那满含泥水的指缝看过去,是一个微白发亮的东西,正是我刚才丢掉的那块玻璃片儿。我恍然大悟。爷爷松了口气,如释重负似的,把这块玻璃片儿小心地放进了上衣口袋里。然后慢条斯里地说:“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啊!”我的脸窘得通红,忙把爷爷扶上岸。

晚归的小路上走着的依然是爷爷和我,夕阳的余辉洒满爷爷的后背,好红,好红。老水牛走路“嗒嗒,嗒嗒……”的声响,敲击着我的心……

田埂上的一幕在我脑海中定格,凝结成一个深刻的思考:己能够容人,人才能够容己,天地之间有容乃大。

美美地说体验:

生1:文章首段关于傍晚乡村霞、人、牛的晚景体验深刻,表现了一种和谐之美。

生2:文中第2段写我帮爷爷拔玻璃片的情感体验真实,体现了亲人的立场。

生3:文中第3段写爷爷下田摸玻璃片的情感体验真实,符合农民朴实的特点。

生4:文中第4段关于我受批评后的情感写得含蓄有味,借听牛蹄声的反应来写受到精神洗礼后的反应。

生5:文中对夕阳的美好特点与老人的美好品格之间的相似点体察细腻,把握准确。

美美地说文法:

生1:起笔的烘托手法用得妙,“夕阳西坠,晚霞已布满了天空,整个天际一片通红”,既为人物铺设舞台,又暗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生2:文中“我看着手中这可恨的玻璃片,心里忿忿不平,将之使劲地扔到了路旁别人家的水田里”一句以“我”的反应烘托爷爷被轧后的痛苦。

生3:文中“我迷惑不解,喊道:‘爷爷,你在摸什么?快上来,当心伤口感染发炎!’”妙用了烘托,以“我”的疑惑和喊声衬托出爷爷为他人着想的品格。

生4:文中“老水牛这时也停止了吃草,两眼望着水田里的主人,似乎也想知道主人到底要干什么”运用了烘托手法,以“牛”的神情烘托爷爷的高尚举动。

二、重头戏——注中美美地写

这是一个拓展思维、抒写体验、运用文法的环节。

有了前面“美美地读”作前奏,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参照在美读中唤醒的体验和感悟的文法,美美地完成一次写作训练:一边针对规定的主题性文法撰写习作,一边针对规定的主题性文法作注解。此时,让笔下流淌出两种文字:一种是表达情感的文字;一种是诠释写法的文字。

这时,“撰”牵引着“注”,“注”带动着“撰”。这里的美表现在“撰”上:每一种人生(情感)体验的迸发都显得自然;每一段美丽的文字都有文法支撑。这里的美表现在“注”上: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得很远很远,能触到未知的体验与文法;学生的心理感触很深很深,能使其所悟长久镌刻于心,终身受益。

在这一“撰”一“注”中,学生完成了对某项主题性文法的深度理解与运用,这种深度是单纯的撰文无法企及的。

请看下面以烘托手法为主题性训练文法,让学生完成的习作和批注:

天依旧那么蓝

韩宇星

午后,天空突然出现几团乌云,风渐渐狂啸起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注①:写作中,为了突出要表现的主体事物,可用一个旁体事物,或物,或景,或人作陪衬。)

“啪……”,我的脸忽然感到一阵灼热。“给我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拿了我的钱?”妈妈怒斥着我。“我没拿!”我毫不示弱,几乎被妈妈的武断逼疯。我飞快地冲出了大门向学校跑去。外面,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天空,震耳欲聋,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从高空洒落,无情地击打着地面,也击打着我那颗脆弱的心……(注②:一切景“雨”皆情“雨”,这里以雨烘托“我”遭家人误会后的忧伤。)此时,妈妈那副严厉的脸孔在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浮现。

下午第一节课后,因为今天是同学李心怡的生日,同学们在教室里,欢快地为她唱生日歌。(注③:此处是以人衬人,以同学们内心的欢快烘托“我”的忧伤。)我强忍着午后家中的不愉快,手中拎着为李心怡精心准备的礼物——带音乐的芭比娃娃,正当我把芭比娃娃递给李心怡时,突然,门外边有人高喊:“宇星,出来,你妈在门外等你!”我循声望去,妈妈已站在门口望着我,我急忙将芭比娃娃赠给了李心怡。此时,先前那股对妈妈的怨恨之情又一次在我心头涌起,使我连“生日快乐”之类的祝福语都忘了对心怡说。我没有到门口去迎接妈妈,而是任性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五分钟后,班主任叫我到他的办公室。走廊里,班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温和地对我说:“你妈好像还在气头上,你可要忍一忍,好好应对喔!”(注④:此处以老师的温和反衬母亲的强硬和粗暴。)办公室里,妈妈早已等候在那里,一脸的愤怒,说:“难怪我的百元大钞不见了,现在该承认了吧!”“我没……”我再一次辩驳。“还说没有,你那芭比娃娃从哪儿来?你拿了家里的钱还不承认,你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妈妈恶狠狠地盯着我。“我真的没拿,也没撒谎。”我当着班主任的面极力辩解。“你……你,我看你不会说实话啦!”见我不承认,妈妈恼羞成怒,差点动起巴掌。后来在班主任的劝说下,母子之战才结束。班主任示意我回教室去。此时,天灰蒙蒙的,雨越下越大,从上到下全都被迷雾笼罩着……(注⑤:以雨烘托“我”遭家人误会后的苦恼、矛盾和疑惑。)凉凉的雨水掺合着泪水一起顺着脸颊滑下来,心里感到一阵剧痛……

下午放学回家,家中院内我和妈妈相视无语,气氛异常紧张。爸爸似乎看出其中端倪,为打破僵局,爸爸故意提高嗓门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升为科长了,今天我还请了我们科室成员的客呢,你们可都要为我高兴呀!”说这话时,那个“都”字拖得好长好长。(注⑥:反衬指用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衬托所要描绘的主体事物,如此处以父亲的细致与和蔼反衬母亲的粗暴。)“对了,因为请客早晨出门时从你包里拿了一张百元大钞,我忘了跟你说了。”“啊!”此时,我和妈异口同声惊叫起来。我正要开口,妈抢先道:“别说啦,我知道,好孩子,对不起,妈错了!”妈妈紧紧搂住我……

这时,风住了,雨停了,阳光再次从天际投射到茫茫大地。天依旧那么蓝!(注⑦:正衬指用性质类似的旁体事物衬托所要描绘的主体事物,如这里以晴朗的天气来烘托家庭关系和谐后家人的舒畅与愉悦之情。)

注写完毕,为了扩大注写效应,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成果展示。如以作文小组为单位,各成员交流自己的注写成果,交流完毕推荐习作美、批注巧的优秀批注美文在班级集中交流,使优秀批注或优秀美文的亮点在全班发扬光大。还可把展示中涌现的优秀批注美文以“习作园地”或“青春文集”的形式展出。

三、尾声——注后美美地集

这是一个整理思绪、积累文法、巩固成果的环节。

因为主题性文法注写课型每次训练总是突破一个主题性文法,所以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将“美美地读”和“美美地写”两环节中形成的同一主题文法的认识或批注总结出来,且连缀成篇,便集成了关于此项文法的探究论文。在汇总过程中,学生针对主题性文法或拟写批注,或补充内容,或举例支撑等,从而形成了对该法更全面的认识。

关于烘托手法

写作中,为了突出要表现的主体事物,用一个旁体事物(注①:或类似之物,或相反之物,或有别之物)作陪衬。这种类似于绘画中烘云托月的手法就叫做衬托手法。运用衬托手法,旨在突出主体事物。(注②:使其形象更清晰,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衬托与对比有别:衬托主要突出被衬托的主体事物,不表现旁体事物,而对比则在于突出对照的双方。

衬托又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指用性质类似的旁体事物衬托所要描绘的主体事物。比如用美的事物来衬托更美的事物,或者用好的事物来衬托更好的事物。(注③:运用正衬要找准相似点)

反衬指用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衬托所要描绘的主体事物,比如用丑的事物来衬托美的事物,或者用坏的事物来衬托好的事物。(注④:运用反衬要找准相异点)

让学生给美写作注了产生如下作文训练深度效应:首先,在认知上,进行了一次主题性文法的专题阅读,收获了对某项主题性文法及相应人生体验的深度理解效应;其次,在实践上,进行了一次主题性文法及相应人生体验(自我)的专题写作,收获了对某项主题性文法的深度运用效应。

上一篇:写作教学:慎用“先写后教” 下一篇:虎啦和云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