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盗窃罪客体

时间:2022-08-12 08:13:53

摘 要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盗窃罪侵犯的客体为财产所有权,然而随着法律对占有权保护的增强,将盗窃罪的客体严格限制为财产所有权不利于发挥刑法的功能,本文立足于此,论证盗窃罪侵犯的客体为财产占有权的合理性。

关键词 犯罪客体 盗窃 所有权 占有权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为此,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盗窃罪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现行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将侵犯财产所有权作为盗窃罪定罪量刑的依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产流转形式的多样化,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盗窃罪客体为财产所有权存在的问题

(一)不利于基于合同等法律关系产生的占有的保护。

假如所有权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出租或者借用给他人使用,在租赁期间或者借用期间,原所有人将出租物或者借用给他人的财产秘密取回。此种情况下,如果盗窃罪客体为财产所有权,不能保护承租人和借用人的权利,因为出租人或者出借人窃取的是自己享有所有权的财产。现实社会中,财产流转形式的多样化,占有财产的往往并不是财产的所有者,而对财产占有权侵犯的主体包括财产的实际所有者,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忽视了此种情况财产权利的保护。

(二)不利于事实占有的保护。

根据物权法,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出于对现行经济秩序的维护,物权法对占有做了规定,占有这项权利在物权法中得到了保护,刑法作为其他法律的保障法,理应对此种情况下的经济秩序进行保护。而且,随着民法的发展和完善,占有权将进行更充分的完善和扩充,刑法理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

(三)不适应市场经济秩序的需求。

我国正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对于物享有所有权已经不是人们的目的,很多情况下,人们拥有物的所有权是作为资本投入到公司、将其出租获取租金、或者作为营生的手段,刑法应当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此做出反应。如果还将盗窃罪客体限于财产所有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秩序的需求。

二、盗窃罪客体为财产占有权的合理性

(一)更有利于物尽其用。

物的价值在于物的使用,物因为使用才对人产生价值。如果盗窃罪的客体为财产的占有权,使占有者对物的占有获得刑法的保护,占有者将更有信心的去发挥物的作用,使物在流转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此外,很多情况下,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物已经很难确定其实际的所有者,如果对占有权不进行保护,将使得有此类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不与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冲突。

如果财产占有人侵犯财产的所有权,所有者可以通过对占有者行使返还请求权,如果占有者拒不返还,便触犯了刑法中关于侵占罪的规定,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仍然受到刑法的保护。因此,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公私财产的占有权不与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冲突。

(三)充分实现所有权的权能。

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所有权人在将部分权利转让给他人行使时,往往获得收益。只有对占有功能进行充分的法律保障,占有人才能放心的对其占有的财产进行利用。盗窃罪客体为财产的占有权,更有利于发挥所有权能中的收益功能,充分实现所有权的权能。

三、盗窃罪客体为财产占有权的理论基础

任何犯罪客体的界定都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总的来说,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有关财产的权利,因此,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分析盗窃罪的客体为财产占有权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假设人是其自利的理性最大化者,其含义包含人的自利性和人是有理性的。人们一定会对外界的激励做出反应,如果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改变其行为就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这样去做。用一个案例来体现其理论,假设甲将他的汽车出租给乙使用,乙租用甲的汽车营运收益,但收益小于汽车的价值,将盗窃罪的客体视为租赁过程的环境。一、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所有权,甲将自己的汽车出租给乙使用,为追求最大的利益,在考虑盗窃罪客体为财产所有权的情况下,最大可能是将汽车偷偷的开回家,因为将车偷偷开回家并不触犯刑法的规定,汽车的所有权本来就属于自己,而乙则在租车的过程中受到损失,最终博弈后,乙将不租赁甲的汽车。在此种情况下,由于乙的选择,双方都不会有收益。二、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占有权,甲将汽车出租给乙使用,在考虑到盗窃罪的客体是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如果将汽车偷偷开回家,将触犯刑法的规定,因此,甲在收取租赁费后便不会将汽车开走,而乙在租赁汽车的过程中将会获得收益,最终博弈后,甲将汽车出租给乙使用获取租金,乙租赁甲的汽车营运收益。在此种情况下,双方均有收益。因此,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占有权更符合财产法的规定。

人们主体性的提高,社会已经普遍承认人的独立主体资格,正如西方法谚“无财产者无资格”所说,对于对财产的保护是刑法的重要任务。因此,将盗窃罪的客体界定为财产的占有权更符合盗窃罪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著.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楷.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11.

[3][意]贝卡利亚.论犯罪和刑罚[M].西南政法学院,1980.

[4][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12.

上一篇: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状况的反思 下一篇: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