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复习与备考

时间:2022-08-12 07:24:19

“南美洲”复习与备考

【命题研究】

区域始终是高考地理命题的背景,以南美洲为案例学习区域地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试功能。

从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高考持续关注南美洲,且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对“金砖四国”之一――巴西的关注;对南美洲独特的区域环境特征的分析。

从命题角度来看,“南美洲”相关试题主要有三个命题方向:第一,区域识别及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如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3~4题,要求识别地形剖面的走向及自然环境特点;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8~9题,要求识别四大洲西岸降水曲线并说明成因;2013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4题,要求识别“金砖四国”不同的玉米生产活动等。第二,区域比较。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如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4题,要求比较巴西与美国大豆生产的条件;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第13(2)题,要求比较南非和巴西两国某城市降水的不同特点并分析成因;2013年高考重庆文综卷第4~5题,要求比较美国和巴西两国的资源产出效益等。第三,区域发展。如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37题,要求探讨南美洲某区域气候干旱的原因及芦笋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14题,要求分析水运的条件等。

从核心考点的分布来看,高考关注降水、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图像载体来看,有区域图、地形剖面图、曲线统计图、等高线分布图、降水气温直方图、示意图等,类型齐全,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从高考命题的能力要求来看,选择题侧重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而综合题则全面考查了文科综合的四项基本能力与【考点精讲】

1.地理位置

2.自然环境

湿热的气候。南美洲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及热带雨林气候区。该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的原因有: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信风从大西洋上空吹来,带来丰富水汽;亚马孙平原呈口袋状,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在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等。另外,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在沿岸暖流的影响下,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气候分布特殊,其中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呈狭长带状分布,南北延伸。受山脉影响,西北风的迎风坡形成了终年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同纬度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则形成了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受寒流和地形的影响,分布的纬度位置较低。

东西分异的地形。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和狭窄的沿海平原;东部高原、平原南北相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为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受地形影响,南美洲的河流分属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河流短小,流速较快,水能丰富;大西洋水系河流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其中,亚马孙河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不结冰,含沙量少,支流多,是世界径流量最大、长度排名第二的河流。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面积减小的速度较快,主要原因为:商业性采伐,迁移农业,开辟大型牧场,过度开垦,以及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生物物种锐减,森林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全球变暖等。

3.人文环境

农业发达。南美洲有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及畜产品出口国――巴西和阿根廷(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出口国)。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大豆、玉米、咖啡、可可出口量大。巴西农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交通便利、垦殖历史悠久、出口方便,形成重要的咖啡、玉米、棉花、甘蔗的集中产区。天然橡胶主要分布于亚马孙河流域。另外,太平洋沿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其主要是受离岸风和海水上升流的影响。

工业较为发达。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工业体系完整,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等较为发达,人口和工业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特大城市。

【备考策略】 1.运用“地理位置―气候―气象灾害―气候资源―植被”思维线索,剖析地带性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南美洲陆地轮廓呈三角形,四面临海,受海洋的影响强烈;绝大多数陆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热量丰富。故该地气候表现出“湿热”的特点。结合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并根据具体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推断该区域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20°为热带草原气候、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多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等气候类型。另外,根据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等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可推断出该地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故该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台风灾害较多。从资源角度看,水资源、水能资源、光热气候资源丰富。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该地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如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且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2.运用“板块位置―地形地势―地质灾害―矿产资源”思维线索,剖析非地带性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由于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板块碰撞,故太平洋沿岸形成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多火山、地震灾害,且易引发次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岩浆活动频繁,则铜、铝土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故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资源分布区。

3.运用“资源―产业―人口―城市”思维线索,剖析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南美洲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农业资源丰富,为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故人口、城市密集。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JZ]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根据秘鲁的地理位置判断,马赫斯―西瓜斯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其主要的原因是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沿岸寒流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等。故选择C。

2.B 马赫斯调水工程是东水西调,其反映出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较为发达,但水资源不足;安第斯山脉东侧降水多,经济落后。故选择B。

3.D 该调水工程线路穿过安第斯山脉,地形、地质复杂。故选择D。

4.A 根据人均能源消费量可判定国家。在“金砖四国”中,人均能源消费最多的是俄罗斯,可判定为②国。印度人均能源消费较少,可判定为③国。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大于巴西,可判定①为巴西,④国为中国。故选择A。

5.B ①国为巴西,虽然水能比重较大,但近年来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②国为俄罗斯,人均能源消费量大,其中天然气比例较高;③国为印度,人均能源消费量少与该国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④国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故选择B。

6.B ②国为俄罗斯,较多的能源消费主要与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纬度高、生活取暖消费能源多等有关。故选择B。

7.C 智利海岸线附近受寒流影响,降水少,但低空水汽仍较多,多雾天,所以,该地居民收集的水资源来源于海边的雾气。故选择C。

8.C 雾的形成与寒流、海陆风、地形变化有关,但与山地冰雪融水无关。故选择C。

9.(1)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少,且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港湾。

(2)河流众多,径流量大;水位高,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不结冰等。

(3)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缩短了美洲东西两岸的航程,节约了运输费用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等。

(4)地处低纬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且热带及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民族多样,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等。

10.(1)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等。

(2)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位于河谷地带,水源充足等。

(3)M地潮汐能丰富。成因:地处赤道附近,引潮力强;位于亚马孙河的喇叭形河口处,有利于潮水上涨;受信风推动,潮位较高等。N地水能丰富。成因:地势起伏,落差较大;河流径流量较大;靠近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距离市场较近等。

(4)特点: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集,北部平原、西部高原城市稀少。成因:东南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好,人口密集。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下一篇:如何把情感教育融入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