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时间:2022-08-12 06:51:22

试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昌都地区左贡县中心小学, 左贡 854400)

【摘 要】学生的自我意识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其形成又与学生周围环境有着多种密切的联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亦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培养指导学生自我意识的良性形成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意识;学生;引导

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思想认识,它形成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周围环境,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动机和态度。而由每一个个体的自我意识构成的群体的自我意识,则影响着班级的学习状态以及形成的学风。良好的自我意识不仅使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甚至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体学风。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师而言,对此不可不察。观察并留意他们自我意识以及形成环境,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也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内容。

自我意识是指每个社会个体对“自己的外在(如形象、身体状况)和内在(能力、潜力、兴趣、需要与动机、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等)的自我评估或衡量”。也就是说,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他们对自己身理心理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习中的精神和状态。如果不重视,不加以引导的话会对学生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学校里、社会上经常出现的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意识、学生有“白日梦”的想法以及一些学生形成自闭的、自暴自弃的现象,都与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影响或刺激,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在教学生活中合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

学生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就会用这种形成的自我意识作为一种参照物和标准,去衡量周围世界的人和物。如自我意识中认为自己很勤奋,就会觉得其他同学比较懒惰;认为自己很漂亮,则觉得其他人都不如自己好看。不管这种意识是否公正客观,但都是学生评判的标准。这就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重要的就是学生生活和学习。所以这种自我意识的影响自然会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良性的促进。它形成于学生周围的良好环境,得益于各种有利因素的刺激,以及学生自我认识的努力。一旦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学生在对外界事物、社会个体、群体以及对内在自我的认识上就会具有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的标准,也会有较为客观的评判。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能有利地处理自己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的关系,能恰当地融入周围生活学习环境。在学习中能准确的找准定位,对自己学习情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能有针对性的去努力。历来在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的人,都是在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之后才有努力的方向,最终有所成就。

消极的自我意识对学生的危害自然也不可小觑。周围有不良环境与不利因素的刺激而又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都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也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生活中人或事的准确客观的评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常容易形成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自我意识,在家里则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在学校则自高自大、看不起其他同学。现在的部分学生辍学也是由于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受到“读书无用论”论的影响并认为自己能力超群,可以不上学也能混得很好,从而离开了学校。还有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有自闭倾向的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小失败或挫折形成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自我意识,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不敢去做,甚至不敢与人交流。这在许多问题学生中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巨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其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差别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必须要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

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与个体的内因和外因有关系,但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打开,理性思维也没有成熟,他们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他们同环境的不断交互影响的结果。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了解,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良好适当的家庭教育都会给学生人生的第一堂课带来积极的刺激,进而从小形成一种有正确判断的较为客观公正的自我意识,这会给后续的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缺乏这种家庭氛围和教育的学生除非在这些方面得到补偿或者得到正确的引导,否则有成为问题少年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生活环境,也是自我意识可以得到最好的引导的一个环境。学校中校园、教师和同学都是影响个体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优美、美丽漂亮,老师教学得当、慈爱德馨,同学友好亲善、团结活泼,都会让学生身心得到滋养,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反之,如果哪一个环节中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对某个或一部分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受到不良的刺激,从而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生活对学生来说相对较远,但学生在课后、假期都会融入到社会中去,也明显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家庭居住的周围环境是否干净,上学途中是否安全,周边的人是否热情友好,所交往的人是否积极向上等也都会成为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刺激因素。例如学校周边的网吧已经成了一个明显的消积因素,而部分学生与社会上小混混的来往也都成了他们形成不良自我意识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应该加以重视。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也是重要的外因素,与学生成长接触相对较多,有利于了解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

中小学生的自尊意识较为明显,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学生根据周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的态度来形成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从身心上给予尊重和爱护。学生才会在生活大胆的、自由的、较为客观的去认识世界。一旦受到伤害,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失去尝试的勇气,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意识。在班上常会有内向、有轻微自闭的学生,无不是受到过伤害而失去了勇气。

(二)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引导他们公正客观全面的认识周围环境,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

学生常常会将在家里的观念带到学校或其他环境中去,比如在家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意识,在学校里也想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在家里受到父母严厉管束的同学在学校也会较为内向。这就需要教师对班上的同学有一个较了清楚的了解,然后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边的世界。如让有小皇帝意识的同学认识到他和其他同学都是平等的,都需要关爱;让内向的同学多参与到其他同学的活动中去等等。长期以来,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习惯,自然就不会偏离得太远。

(三)从正面积极引导,采用鼓励和期待效应

学生从身理心理都是弱势群体,正确积极的引导能对他们产生正面的目标和方向,利于他们模仿。鼓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也能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是实践证明了的道理,用在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上也是非常有利的,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环境

对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环境自然就是学校与家庭。与家长交流,针对学生的情况共同采取一致的方法措施,在学和学校构建起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空间,自然会形成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 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9(2).

作者简介:赤列斯朗(1969- ),男,昌都人,昌都地区左贡县中心小学,从事藏语文教学。

上一篇: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