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黄汤方煎煮蒸气吸入治疗哮喘100例研究

时间:2022-08-12 05:39:11

加味麻黄汤方煎煮蒸气吸入治疗哮喘100例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3种用药途径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原因。结论:中药治疗为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煎煮中药废弃的蒸气有治疗作用,煎煮中药损失成分。

关键词 麻黄汤方 用药途径 煎煮 损失成分

我们自2001~2003年间通过3种用药途径应用加味麻黄汤方对比治疗300余例哮喘患者,现将记录完整的患者病历整理如下。

资料与方法

300例患者中,男167例,女133例,年龄6~73岁,病程6个月~40年,既往曾反复应用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药物。在导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的哮喘证病因中,外邪犯肺、邪蕴于肺、聚液为痰导致哮喘者为245例;饮食不当、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导致哮喘者为11例;久病伤肺、津凝痰生、气津失布导致哮喘者为15例;情志失调、肝失调达、气失疏泄导致哮喘者为9例。本组病例均符合西医哮喘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呼吸病学》中哮喘辨证标准。将300例患者分成3组,即1、2、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疗效。

治疗方法 药物:加味麻黄汤方由细辛3g,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甘草3g(成人量,儿童酌减)组成。

1组采用传统汤剂服药方法:上方每日1剂,分头煎、二煎服;2组采用上方煎煮时吸其蒸汽:头煎煎煮开始冒热气至沸后10分钟,二煎煎煮开始冒热气至沸后20分钟:3组采用上述1、2组用法。

不良反应 部分体弱者吸气治疗中有头昏、心慌现象,应文火煎,卧床休息至消失。

治疗标准 以咳痰和哮喘及干湿音、哮鸣音三者为观察指标,三者愈为显效,两者愈为有效,两者不愈为无效。

结果见表1。

从上表看出,3组效果优于1组、2组,但2组应用的是煎煮中药时废弃的蒸气,其效果却超过了传统服药1组,2组与1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讨论

加味麻黄汤方中,麻黄主要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40%~90%;细辛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甲基丁香酚、细辛酮、细辛素;桂枝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油中的桂皮醛为主要作用成分,其缓解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镇静、抗炎作用都强。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极易挥发的或低比重物质,煎煮时极易与水蒸汽一起被蒸发。

煎煮法将传统中药饮片制作汤剂内服是中医传统制剂法,其功能有4点:①水温及其理化因素存在下的成分溶出(溶液、温度及其理化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溶质梯度平衡);②促使某些化学基团的融合、协同及毒理拮抗作用;③软化辛燥性、调和药性;④杀菌。但煎煮中药也存在以下弊端:①煎煮中药的温度促使药材中的挥发性、低比重等成分(气味物质)加速随水蒸汽蒸馏挥发,以及破坏某些不耐热活性成分;②有新物质生成,药材中的化学物质与重金属化合成络合物或与鞣质结合,或成分间在高温催化下化合、分解成新物质;③药渣或饮片内残留成分;④繁琐且需一定专业知识。

中药的性能是四气五味,所以四气五味之物质应是中药的主要作用物质。中药最基本传统特征是嗅觉中的气味(四气五味)物质总结出的气味一归经一功效规律,它是以气味和病证对号联系的传统应用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植物中含有的易嗅出(易挥发的低比重物质)气味的特点来发现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此物质如不加以控制(保护)就打破了气味一归经一功效的内在联系,效果就不能保证。

上一篇: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郁证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舒肝健胃丸合西药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7例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