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周期性肢动症

时间:2022-08-12 02:43:45

警惕周期性肢动症

周期性肢动症是指在睡眠期出现反复发作的刻板性肢体活动。该病也称为周期性肢体活动、夜间肌阵挛和睡眠中周期性腿动。

多导睡眠图监测发现,周期性肢动症常发于发作性睡病、老年性痴呆、多发性硬化、脑外伤、脊髓灰质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尿毒症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某些药物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应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诱发或加重本病,停用抗癫痫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亦可诱发。

一、临床表现

目前,该病的发病率未知,儿童罕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逐渐增多。有报道称,在30岁以下基本不需要考虑本病,30~50岁发病率为5%,50岁以上为29%,65岁以上则发病率接近44%。另外,失眠患者中有1%~15%的发病概率,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高度刻板的肢体运动。常发生于下肢,以胫前肌的发作性收缩为主。表现为脚大拇趾节律性伸展,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背屈,偶尔出现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部分性屈曲。至少连续运动3次,每20~40分出现一次。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周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在夜间睡眠的任何时间发生,但以前半夜多见,常见于浅睡期,翻身后30分钟到2小时内可缓解。严重频繁的运动发作常导致部分性唤醒或觉醒,出现睡眠片段。

轻微的发作一般不影响睡眠。患者本人常意识不到肢体的运动及其对于睡眠的破坏,而这种运动常足以干扰同床者的睡眠。在发作间期下肢呈静息状态。患者通常认为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多、白天有过度睡意。某些严重患者觉醒时也可有肢体的运动。

周期性肢动症可引起焦虑、抑郁和长期的睡眠紊乱。病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可导致片段性睡眠和睡眠不安。

二、诊断标准

该病的症状,可以通过多导睡眠图等实验室检查。患者主要有以下症状――

失眠和白天过度睡意。患者本人可能意识不到症状,而他人能注意到患者的肢体运动;

出现反复发作、高度刻板的肢体肌肉运动,下肢运动的特征最大。拇趾外展,距小腿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部分性屈曲;

多导睡眠图监测有以下表现:反复出现肌肉收缩(持续0.5~5秒),中间间隔为20~40秒;与运动相关的唤醒或觉醒;

临床症状不能够用躯体或精神疾病来解释;

可同时存在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三、如何治疗

治疗本病的药物有多巴胺类、苯二氮卓类和阿片类。可以选择美多巴或息宁,睡眠之前服用125~250毫克。氯硝西泮1~2毫克,睡眠之前服用。也可以选择应用可乐定、抗痉剂或巴氯芬等药物。

其他治疗包括入睡前热水浴可明显改善症状。患者要尽量少用咖啡的饮料、戒烟、戒酒,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上一篇:常吃枣人不老 下一篇:肾病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