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童心在语文课堂中激荡

时间:2022-08-12 11:01:30

论如何让童心在语文课堂中激荡

【摘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这个信息时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阅读教学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的强劲冲击下,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更是与网络相见恨晚。面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挑战,我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为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使校园网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在语文学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小学语文的网络化教学,在内容上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传统的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有着显着的不同,网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面,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来,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下面,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课本第九册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三、实践课例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对于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学生而言,时间和空间都较远因而不被学生所了解,而学生又一时难以掌握和收集这么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查找、收集、整理、加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将为学生创设一个可拓展和交互的网络环境,为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中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集声、光、影、像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们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将事先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的文物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以、图片及相关的网站制成网页放到资源库中,并将其放到校园网上。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浏览器播放在线自制影片《圆明园在哭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因为虚拟的网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屈辱的历史,这样就可以迅速把学生从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勇于提问是教学的前提,善于提问是教学的关键,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归宿。它倡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并将自己提出的问题输入电脑,与全体师生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疏理,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和主要目标。

在本节课中,经过师生共同整理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 毁灭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 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是谁践踏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园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

(4) 这个被世人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3.网上浏览,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还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而信息查询则是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 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教师必须为学生预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上述问题中,对于问题1、2学生通过自学课文不难说出,但问题3、4课文中并没有很具体地写出来,且学生对于我们国家近代的历史了解得还不够,因此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如何能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那段黑暗时间里的屈辱史?网络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突破时空的界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而又无限的空间。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中的搜索引擎,点击鼠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探求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BBS到网上,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网上协作,汇报交流

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面临的又一大挑战。教学研究表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在网络教学中,汇报交流同样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话与交流,迸射思维与情感的火花,将其在网上获得的知识通过交流、同化和异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精神的过程。此环节,学生通过与协作组成员及老师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的方式,取长补短;尤其是与老师交流,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教学时,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引导学生利用BBS和其他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

第二步:教师通过BBS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导。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有它的优越性,但也有它的弊端,在此环节中,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BBS在网上进行交流,务必会造成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传统的汇报交流形式:

第三步:个人和小组口头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经的提炼后在全班汇报。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学习成果,达成共识;老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通过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汇报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5.扩展资料,延伸拓展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

如果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那么,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教学时,我们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1.想更多地了解园明园吗?课后请认真搜集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2.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还有哪些国家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磨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

这一总结性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悟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虽然获取了很多信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不意味着这一专题学习的结束,对学习的主题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还可以把网络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的拓展探究之中,去解决新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学习始终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电脑也始终不能取代老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更有效的语言实践环境。

1、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

(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

(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2、始终没有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电脑不能代替老师,老师的角色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我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得越充分,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3、语文学习综合性、生活化的体现。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仍不能忽视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百科全书”,应将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化,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运用、巩固语文知识。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是一门/!/基础的语言教学艺术,让学生能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门人文教育艺术,要让学生完成情趣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而这两方面都不是依靠单纯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所能够完成的。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课件的创意和制作的过程 中,出现了淡化和排斥语言文字的倾向,许多名篇佳作被制作成纯粹的影像和声音的结合体,有的甚至尝试用网络代替教师,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是对小学语文本质内涵的误解。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网络而抛弃以前所有的教育手段、教学措施,不能过高估计、无限夸大网络的作用,也不能为了网络而网络,而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条最有效的操作程序,我们要的不是网络的形式,而是低价值与高效率结合下的最佳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发挥河南地理优势加快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下一篇:台湾中小企业的债务资金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