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才能承载电影的快乐

时间:2022-08-12 10:48:22

青春才能承载电影的快乐

刘伟强的采访现场就像战场,各路人马走马灯般环绕导演,冷不防就会杀出各种需求,刘伟强也都一一从容应对。某媒体要刘伟强录一段视频,他二话不说,站在镜头前就用不太流畅的普通话照本宣读——这些话对于香港人来说太绕口。没事,哥儿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录。

见招拆招,在兵荒马乱中总能最有效率地解决问题。这完全是香港片厂多年摸滚带爬磨炼出来的从容。等他忙完坐下来后,又是斯斯文文的名导演范儿。

这代人的情意结

在剧组里,大家称刘伟强“爸爸”。拍完《血滴子》,刘伟强又认了李宇春做干女儿,有一场感情戏,李宇春一哭就收不住,刘伟强过去不断抚慰还亲了亲她,就跟对自己孩子一样。记者问起这个干女儿,刘伟强就开玩笑地说:“她多能赚啊,我都不用给她交学费。”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当初拍《无间道2》时,陈冠希不在状态,刘伟强就问他:“你很累?”陈冠希说,“不累,我蛮好”。刘伟强就给了他一巴掌,“你不累,为什么这样?刘伟强觉得陈冠希是“儿子”,打是为他好。

跟他一起搭档拍摄《无间道》的麦兆辉曾经说过,刘伟强有时候连他都会当作儿子一样照顾,有一次拍摄到很晚,十一点了,麦兆辉熬不住要先走,和女朋友约会,刘伟强马上就问:“去哪儿?和谁?”

他的剧组很少熬夜,这大概跟他的细致和事无巨细的掌控力有关。有一个说法,当时拍《十月围城》的时候,陈德森导演承受不住压力,后来监制陈可辛找刘伟强过来救场,指导了一部分的戏,这部大牌云集的片子才顺利完成。

今年,陈可辛和刘伟强终于能名正言顺地合作,重新捡起一个经典的题材:血滴子。对于这部电影,刘伟强说:“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情意结啊。”

就怕自己的头没了

刘伟强8岁开始就爱看电影,很疯狂,念书的时候一天能看四部。上世纪70年代是邵氏武侠片的巅峰,十几岁的刘伟强几乎一部不落地看过了。1975年,邵氏出了《血滴子》,编剧是倪匡。他用奇特的想象力,把民间传说的“血滴子”写成了宫廷斗争的恐怖暗器,甚至还有详细的原理、躲避方法等。

这部片子非常卖座。刘伟强回忆说,看完《血滴子》后,他们整天抱住自己的头,嘴里喊着“血滴子来啦!”,就怕自己的头没了。

有一天陈可辛找刘伟强说,他手上有个《血滴子》的剧本,问他感不感兴趣。刘伟强的第一个反应是“啊?”,他认为“血滴子”历史感太重,感觉很陈旧,如果还是老一套的宫廷斗争他就觉得不太好玩。陈可辛立马说,不做老一套,剧本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陈可辛对邵氏时代也有很深的感情,他的《投名状》就改自名作《刺马》,后来在《武侠》里又请来了当年的“独臂刀王”王羽出演。做《血滴子》,同样是怀旧加致敬的产物。

这其中,其实更多的是对为什么做电影的一种自省。两个导演都拍了很多片子,其中有票房和口碑双收的经典作,也有被吐沫淹死的烂片,做了那么多,那么电影的乐趣在哪儿?最纯粹的,就是回到青春期时看电影的快乐。

血滴子来了,他们抱头鼠蹿,又害怕又好玩儿。对他们而言,这是电影最原初的魅力。做这部片子时,还有人提议把名字改成《血滴子2012》,以免跟陈旧的老作品联想在一起,但刘伟强马上拒绝了,“‘血滴子’这三个字就很够劲儿,什么都替代不了”。

是悲剧,也是解脱

“以前血滴子强调的是武器,但现在我觉得人更重要。”刘伟强说。虽然说这部电影里有邵氏情意结,但刘伟强不想纯粹的怀旧。电影的演员都很年轻,“黄晓明就是上限了,不会比他年纪更大”。熟悉他作品的人都知道,刘伟强是个变化多端的导演,他很早就尝试用手提摄影机拍摄,因为他的摄影才有了王家卫飘忽流离的风格;黑帮电影拍到滥俗了,他就找来一群年轻演员拍了《古惑仔》;武打片拍无可拍,他用特技做了眩目无比的《风云》;香港电影快死了,他用大卡司做了《无间道》,每次的突破都能成就他的代表作。

这次做《血滴子》,他也不想老老实实讲一个宫廷斗争的故事。“以前血滴子都是在宫廷里,这次我们去到了边疆。我们有清朝人、有明朝人,他们在这个地方是怎么生存。很多东西是不平等的,他们又怎样去争取平等。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绝对善恶的区分。”

善恶之间的纠结和模糊,也是香港电影好玩的地方。《无间道》里警匪难辨,最后归结到一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血滴子》也有类似的宿命意味,“血滴子这个组织很神秘、残忍,当然这是表面,之后我会打破这个表象,让人看到底下他们是很好的兄弟,也没那么冷血。因为你进入这个组织,就必须执行任务,取人头,但血滴子都要死的。就是一句话,你剃别人的头,别人也会剃你的头,你可以说是悲剧,但也是一种解脱”。

“这其实有很多社会状况的东西摆进里面的。”

上一篇:《克莱默夫妇》的女性主义解读 下一篇:电影《海上钢琴师》中语气隐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