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事半功倍

时间:2022-08-12 09:50:14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是英国思维学家东尼・博赞创建的。简单地讲,思维导图利用多彩的线条将浓缩的关键词条、简单图案或文字符号分门别类地串起来,枯燥的信息一条一条被生动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的思维导图具有形象性、发散性、趣味性的特点,更易于人的记忆和思考。因此思维导图也可以说是一种适用性极强的学习工具。

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单元复习课中,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数学知识在头脑中更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学起数学来也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在此,我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单元复习课绘制的“小数乘法”为主题的思维导图为例进行阐述。

一、明确并绘制主题

一幅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主题关键词,所以单元复习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一道题目,来展开全面系统的复习,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联想以生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单元学习的是小数乘法,因此就是以“小数乘法”为主题的思维导图。 既然明确了主题,接下来就是主题的绘制。和我们一般的做笔记有所不同的是,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在横放着纸的中间位置,由中间到四周去发散描绘。这样绘制是为了帮助绘制和阅读思维导图的学生轻松地把握住重点。

二、归纳并绘制关键分支

主题确定绘制完成,就该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了。无论是直接与思维导图主题相连的一级分支,还是与一级分支相连的二级分支,都是由关键词组成的。那该如何寻找关键词呢?我们可以通过联系来寻找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关键词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形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可以从书中去寻找,可以自己创造,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关键词要能表达出绘制者想代表的意思。

以绘制“小数乘法”为主题的思维导图为例,“关于小数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很多学生都说:“谈到小数乘法,我们必须知道小数乘法表示什么。”这是指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是指小数乘法的一个规律。

“我们还学习了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是的,这也是小数乘法的一个规律。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小数,还有小数乘以整数。”这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分类。

“还有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这是有关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这个单元里面还涉及了小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还有简便运算。”这些都是小数乘法的应用。

在学生回忆有关小数乘法的知R点时,教师再从旁加以提炼、总结,关键词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梳理分支,继续绘制二级分支以及次级分支

关键词找好了,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些关键词梳理出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我们必须认真辨别出这些关键词在思维导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也就有所不同了。把与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作为第一分支最先绘制,然后以第一分支为中心,把与它们直接相关的关键词写在第二分支上,然后再以第二分支为中心画第三分支……这样思维导图就能形成一个由中心到四周的网状结构了。

在学生回答中,找出了有关小数乘法的一级关键词:“意义”“规律”“计算”“积与乘数的关系”“应用”,所以接下来就让学生继续根据一级关键词,和组内同学一道动脑动手寻找梳理二、三级关键词,最终形成网络。但在此间,注意提醒学生能用符号描述的,就不用图形描述;能用图形描述的就不用字词描述,能用字词描述的就不用一句话来描述,旨在精简思维导图,让阅读的人一目了然。

四、涂色区分

思维导图的网状结构出炉,接下来就需要将其涂色区分了。通过涂色,我们会让思维导图更好看,从而刺激大脑。在涂色时一定要注意让每一级分支有所区别。

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梳理、记忆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思维结构、认知结构、个人喜好不同,最后制作完成的思维导图也是各具特色,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更是彰显个性。学生通过思维火花碰撞、独立思考、讨论获得的知识,比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更易于巩固、掌握。所以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的复习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马鞍小学校)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窥 下一篇:敢问·想问·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