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喂养方式

时间:2022-08-12 09:50:12

婴儿期的喂养方式

婴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非常快速的一个时期,在喂养中应当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和合理添加。但要注意的是,婴儿期的孩子消化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都尚未发育成熟,而相对来说又需要进食比年长儿童和成人还多的食物,所以其胃肠道的负担很重。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婴儿期容易发生呕吐、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因此,在婴儿期的喂养中,父母既要照顾到孩子的消化功能,又要使孩子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故应强调合理喂养。

婴儿期的喂养一般有3种方式,即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哺乳的注意事项

如果为正常分娩、母婴情况都良好,母亲在孩子出生后1小时内就可以开始哺乳。

一般应该母婴同室,按需喂哺孩子,而不应该严格规定哺乳的次数和间隔时间,每次以孩子吃饱为度。随着孩子的月龄增加,哺乳间隔逐渐延长,哺乳的次数逐渐减少。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判断奶量是否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如果在出生后第一周末孩子的体重即不再下降,第二周末体重开始增加,孩子吃奶后能够熟睡2~4小时,孩子每天排小便6~8次,这些都说明奶量是足够的。

哺乳的姿势最好是母亲采取坐位,抱着孩子喂奶。哺乳前将洗干净,先挤出几滴乳汁再开始喂奶。哺乳时应该先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这样可以促使乳汁分泌增多。哺乳后可以将孩子抱起来,让其趴在母亲肩上,用手轻轻拍孩子背部,使其咽下的空气得以排出,以免溢奶。

不适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母亲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心肾疾病、糖尿病、严重的精神病等,均不适宜哺乳。

母亲患有某些疾病而需要长期应用一些药物,如抗癌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类固醇激素类药、磺胺类药及抗生素等,不适宜哺乳。

母亲患有乙肝或者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时,以及母亲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或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时,最好不要哺乳。

新生儿患有某些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时,不要哺乳。

母亲如果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在喂奶时戴口罩或者暂时停止哺乳;患有乳腺炎时,暂时不能用患侧哺乳,并应定时用吸奶器吸出患侧的乳汁,以防母亲回奶。

人工喂养

如果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哺乳,可以应用牛奶、羊奶或者其他代乳品喂养孩子,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不如母乳喂养优越,但如果选用好的乳品,调配方法得当,也能满足孩子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需要。

鲜牛奶的成分不适合婴儿,所以必须经过调配才能喂哺给孩子。调配的过程主要包括3个步骤,即稀释、加糖和消毒,使牛奶的成分尽可能调到与母乳相仿,并保持无菌和容易消化。

辅食的添加

在孩子出生4~6个月后,光靠乳类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和营养的需要,而且随着牙齿萌出,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也逐渐完善,此时需要添加辅食,为顺利断奶做准备。

添加辅食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和消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逐步添加。

1.由少到多添加的原则:指每一次给孩子添加新的辅食时,都要从一两勺开始,等孩子适应后,再增大用量。

2.由稀到稠添加的原则:即先给孩子流质的辅食(如米汤),再给半流质饮食(如粥),然后到固体食物(如饼干、烤馒头片等)。

3.由细到粗添加的原则:比如先给孩子加菜汁,再加菜泥,待孩子乳牙萌出后,可以试着给予碎菜。

4.由一种到多种添加的原则:待孩子适应一种食物后,3~4天后再添加另一种,不要同时添加多种食物。

5.注意事项:应当在孩子身体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辅食,如果孩子患病或者天气炎热,应该暂缓添加新的食物。

本文摘自《父母是最好的保健医生》 10448

上一篇:小面膜里的大文章 下一篇:爸爸妈妈的第一堂护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