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篮球比赛快攻中传接球失误原因的浅析

时间:2022-08-12 09:43:03

对篮球比赛快攻中传接球失误原因的浅析

摘要:中国甲A篮球联赛(CBA)失误较多,传接球技术水平不高,就甲A比赛中的传接球失误进行研究,分析原因,供篮球工作者参考(中国甲A 篮球联赛以下简称CBA)。

关键词:篮球运动;传接球;快攻;失误;职业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244-02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和媒体对篮球的普遍重视,观众可以看到代表当今篮坛最高水平的美国NBA篮球明星们的表演,篮球明星们精湛的个人表演、流畅的集体配合,都带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但是,在篮球比赛中,由于受到场地、环境、观众、体力、战术、裁判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队员在特定的时间里运用的技术上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根据长时间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失误中,传接球技术的失误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使比赛的精彩程度受到了影响,同时更影响了比赛的结果。

现在的防守技术向着更加主动、积极、凶猛的方向发展,半场紧逼、全场紧逼、夹击等攻击性防守的大量运用,使得进攻失误增多,对比赛的胜负影响极大。

篮球中的传接球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是实现战术,组织配合的纽带和桥梁,对一个球队来说,传球的好坏和得分、防守一样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传球是组织进攻的关键,一个绝妙的传球可以为队友创造轻松投篮得分的机会,如果一支球队中每一个队员传球技术都非常好,那么它可以瓦解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当你听到人们说,一个队员能使一支球队的实力上个档次,实际上他们是说那个拥有一名非常出色的传球助攻队员,就连尤他爵士队的超级巨星卡尔・马龙也承认:“如果没有约翰・斯托克顿,他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传接球失误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它代表一个队的水平。由于传接球失误而输掉一场比赛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反之,由于传接球技术好,运用合理,传得准确及时,造成良好的得分机会,从而取得胜利或者转败为胜的战例也是常有的。如在CBA2005―2006年赛季第七轮――宏远和八一的第一场比赛中,宏远队全场失误达到32次,传接球失误造成八一队快攻得分达18分,可以这么说,这场比赛宏远队是真正意义上的惨败,最后比分是89∶125,而八一队总共失误只有13次。CBA是中国篮球最高水平的赛事,特别是实行职业化以来,观众踊跃,商家热情,市场火爆。但通过对各队各项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激烈、热闹的比赛背后,中国甲A各支球队在比赛中的技术失误与世界强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传接球技术失误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通过互联网篮球网站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知道,在第十三届(1998年)世界篮球锦标赛,半决赛中,强队平均每场比赛失误7~8次,而在美国NBA各队的比赛中,双方失误一般在5~6次以内。而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CBA联赛各球队,在北京巴斯格伯体育文化咨询公司的篮球网页数据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CBA2005―2006年赛季全队各项技术名次汇总表(预赛22轮)中,12支篮球队平均每场失误是16~22次左右,2000―2001年赛季12支球队平均每场失误是14~20次左右,如此多的失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而且大多数失误是由传接球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本文就CBA联赛快攻中的传接球失误类型作了一次统计,并结合许多有关传接球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在快攻中传接球技术失误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为今后进行传接球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参加CBA联赛的12支球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搜集今年来国内外关于传接球技术方面的文献和资料,为选题、统计内容等作准备。(2)数据收集。通过电视、录像、国际互联网,对参加2005―2006年、2006―2007年、2007―2008年赛季CBA联赛的各支球队预赛22轮的比赛场次失误数据作收集、分析。(3)逻辑分析法。就搜集的数据资料作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快攻是当前被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运用最多的战术之一,美国队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平均每场得117分,其中快攻得分占其总得分的1/3以上,场均得分和快攻得分率之高,是过去世界大赛中少见的。这充分表明比赛的高速度仍在发展,高质量的快速进攻配合仍是各国优秀篮球队伍追求的最有效、最迅速、最简捷的得分取胜手段。快攻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篮球运动风格的进攻形式。中国篮球职业化以来,篮管中心对现有规则进行了变革,使得进攻节奏明显加快,快攻技术也成了一些队取胜的法宝,中国篮坛霸主八一常以犀利的快攻击败对手。我们通过北京巴斯格伯体育文化咨询公司的篮球网页数据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CBA2005―2006年赛季,12支篮球队平均每场快攻为4~10次(X=5.5),在2006―2007年赛季12支篮球队平均每场快攻为4~9次(X=6.2),进攻节奏的不断加快,快攻战术被大量的运用的同时,传接球失误也大大增多,特别在比赛的特殊阶段传接球失误特别多。传球及时准确到位,是决定快攻战术质量的关键环节。快攻中的传接球多是在向前奔跑中进行,因此发动快攻时第一传(包括长传球)和推进时的各种短传、以及运球中的传球和突破分球,都要及时到位、快速安全的超越对手。

(一)发动阶段传接球失误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发动快攻的时机有以下几种:抢获后场篮板球之后;抢断球之后;掷界外球之后;跳球时获球后。而能否打成快攻,往往取决于能否及时发动,因此,第一传和接应是快攻战术发动阶段的关键。第一传不但要出手快,而且要传得远和准,争取直接到前场达到快速攻击的目的。这时如果快攻意识不强、传球技术不好,就会造成球出界、失去球权、或被抢断、或者会在传球时出现走步、两次运球、带球撞人;接球队员也会出现接球走步、两次运球、带球撞人等失误。

1.造成球出界的原因。(1)传球队员的原因。首先,传球技术水平低,传球动作生硬,手指手腕用力不协调,球速过快过猛造成接球队员接不住球而造成球出界。其次,获球队员看到快速插下的同伴,将球传出,这一过程中他没有根据该队员技术特点来传球,传球的路线、力量、速度、落点没掌握好,直接造成球出界。(2)首先,由于接球队员接球技术差,接球手法不对而接不住球而造成球出界。其次,由于接球队员接球准备动作不合理或身体姿势没调整好而造成球出界。(3)传、接球队员配合上的原因。场上队员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不够,也会造成传球队员直接将球传出界或接球队员接不住球而使球出界。

2.球被抢断的原因。从统计数据中(互联网:)看出,在CBA2007―2008年赛季平均每场抢断达到9~14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接球在比赛中被断的个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在队员抢到后场篮板球,或在后场得球后,发现有队员快速插下,急切的想发动快攻,遭到防守队员的封堵,结果球被断。第二,在转移球时,传球落点、线路不适宜。特别在大范围的转移球中,被抢断的次数较多。第三,在后场得球的队员,快攻意识不强,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将球传给接应队员,或直接传给快速插下的队员,传球时机的延误使得防守队员迅速回防,将球断掉。第四,长传球快攻或一传接应队员时,传球前意图暴露,传球落点、路线不适宜,造成球被断。第五,队员之间技术特点了解不够,相互磨合和默契不够。

3.其他失误。在封堵一传时,凶猛的防守,加上持球队员的心理素质不好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带球走、带球撞人、脚踢球等失误。

(二)推进阶段的传接球失误原因分析

推进阶段是在快攻发动后,结束配合前在中场一带的配合,在推进阶段出现以多打少的情况下没有保持纵深队形,会造成球被断;传接球队员在推进中,没有掌握好传球技术、推进中传接球的特点、相互之间的技术、素质、特点了解不够,都会出现球被断、球出界、带球走、带球撞人、脚踢球等失误;在推进中避免横传球,多采用边线接应和中间推进相结合的方法。

(三)快攻结束阶段传接球失误原因分析

能否组成快攻,取决于快攻的发动(即第一传),但快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快攻结束阶段的配合。在结束阶段的配合中传球技术尤为重要,能否有效的传球、时机、方法是关键。在结束阶段传接球失误有以下几种:第一,在形成以多打少的情况下,纵深阵形没保持好,在传球时造成球被断。第二,持球队员推进中,队友空切,传球时机不当,造成球被断、出界、接球队员走步、带球撞人等失误。第三,推进队员突破上篮或急停跳投,但遇到封盖,急忙中传球给没有准备跟进队员,而使球出界。第四,传接球队员的传球手法不当,也会造成球被断、球出界,接球队员走步、带球撞人、脚踢球、两次非法运球等失误。第五,传球队员判断失误、预见性思维差,造成传接球出界、球被断。第六,传接球队员在传球和接球时,缺乏用逼真的假动作吸引和调动防守者的身体重心和运动路线,传球意图太明显,造成球被断。第七,由于凶狠防守的原因,也会造成持球队员走步、传球落点不好而使接球队员接球时出现撞人、脚踢球、带球走等失误。

结论与建议

1.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篮球运动员传、接球技术不够熟练,技术单一;传球落点不准,不及时,速度慢;视野面窄,利用眼睛余光观察不够,判断能力差;传、接球时注意力不集中。(2)快攻中传接球失误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球队员的传球技术、传球时机、接球队员的接球水平,以及全队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等等原因所造成。(3)中国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不强,接困难球能力差。(4)中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好,如遇对方凶狠防守时,经常出现失误。

2.建议。(1)平时训练时应注意传、接球基本技术、规格、实用性,以及与其他技术衔接的训练。(2)加强传、接球意识的培养。(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在比赛特殊阶段的传接球能力。(4)针对快攻中传接球的特点,模拟训练,加强接困难球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高颚,李峨恒.现代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美]Uncli.m.篮球技术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王勇.对篮球比赛中阵地进攻中传接球失误原因的探析[Z].

[4]白金申.篮球实践荟萃:第2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 王晓燕]

上一篇:《中庸》之“中庸”三维度释义 下一篇:从“季子中原行”透析春秋时代的贤人辈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