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探析

时间:2022-08-12 07:47:5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探析

摘要:本文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层次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提供了一致性检验,来保证专家思想逻辑的一致性。所谓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重要性时,当出现3个以上的指标互相比较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不会出现内部互相矛盾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目的性。整个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被评价问题被展开,与问题不相关或者影响很小的指标不予考虑,间接相关的指标应进行科学的数学处理,以确保最后的评价结论能正确的反应该指标体系的评价目的。

2.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被评价问题的各个方面,在建立过程中,必须探究被评价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力求全面实际地反映问题。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指标体系反映被评价客体的完整性,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反映被评价客体的全部信息。

3.科学性。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从每一个指标计算内容到计算方法都必须科学、合理、准确,以保证指标量化的过程是正确的。科学性原则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证评价结果的前提保障。

4.动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以便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实际状况。

5.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在构建的过程中要考虑指标含义明确,信息集中,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能与企业现有的数据衔接,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者代价太大。

(二)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文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引用《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将以某公司为例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从上面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判断矩阵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两两比较进行重要程度赋值时,受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影响很大。为了尽量避免主观性过强的缺点,本文设计了某公司信息化水平调查问卷及信息化效益调查问卷,将对2008~2010年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总体评价,问卷调查选择了本企业该领域专家、信息工作者以及企业职工代表等专家对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评估。 发放评估表,评估者按照量化表内各项指标检查企业实际情况,并与同行业中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各指标的得分,在评估等级得分栏中相应的位置划上符号“√”。收回评估者的评估量化表,统计各栏中的“√”数,计算频率,即用评估人数除各栏中的符号“√”数。如有10人参加评估,在“信息化重视度”与评估等级得分“较高”的交叉处有4人划了符号“√”,则“√”频率为4/10=0.4,即10人中有40%的人认为该企业的信息化重视度属于较高水平。本次调查中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52份,经过计算,该企业的二级指标的原始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各种指标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和度量单位,无法在综合评价时进行直接计算。因此,需要对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基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属于正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因而我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处理,见公式1。

EI′ij-无量纲处理后的指标值,即第j个企业所对应的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值;EIij-指标的原始值,即第j个企业所对应的第i个指标的计算结果;maxEIi-第i项指标所对应的最大值;minEIi-第i项指标所对应的最小值;将信息化水平指标和信息化效益指标原始值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 3 所示。

(二)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为了能够反映评价指标的实际意义、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和政策倾向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用该方法求得某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指标权重如表 4 所示:

(三)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1.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一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过程如下:(1)按照上面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评价因素集:U=[U1,U2…Un]。(2)建立评价等级集,V=[V1,V2…Vl],l为评价等级个数。U分别对V做映射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

,其中,rij为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3)利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W1,W2…Wn]。(4)计算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

合取运算取M(・,+),这种合取方式对所有因素权重大小均衡兼顾,比较适合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况。根据B的计算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等级。

2.某公司信息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估。(1)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在首先进行的三轮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证性评估论证后由评定小组的专家对影响企业信息化的19项指标进行评分(以十进制评分,共有6名专家),根据两两比较法可以确定信息化水平的权重以及各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5所列:

从上表可得出矩阵:

WF =0.15,0.008,0.051,0.022,0.005,0.042,0.021,0.08,0.051,0.035,0.08,0.073,0.0,0.03,0.051,0.021,0.041,0.025,0.035)。

其中,WF 为二级指标综合权数矩阵,由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积构成。

(2)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进行计算。应用模糊等级综合评估法进行评估前,首先设计一份企业信息化评估量化表。量化评估表设计成纵横表,其中纵向两列分别表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而横向可分为 5 个量化等级,即很好(90~100 分)、较好(75~89 分)、中(60~74 分)、较差(45~59分)以及很差(0~44 分)。并发给本企业该领域专家、信息工作者以及企业职工代表等评估者,让他们就指标内容进行评估。通过对调查问卷收回的指标原始值进行评估,得到了某公司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矩阵,如表 6 所示:

假设以上矩阵为 R,用 R 左乘矩阵 E 得一个 19×1 阶矩阵R′即二级指标的综合得分矩阵;再用矩阵 R 右乘矩阵 WF,即得到该企业信息化效果的综合分数。据此就可以评定该企业在同行业中信息化水平实施的程度[10-11]。再确定等级得分组中值矩阵 E,E 由考核评定级中的评定等级确定,评定等级设置如下:很好为 90~100 分,较好为 75~89 分,中为 60~74 分,较差为 45~59 分,很差为 0~44 分。所以 E=(90,80,72.5,52.5,25. 5)T,R′= R・E=[64.5,60.5,73,44.4,86,30.9,36.3,64.5,64.5,44.6,33.6,36.3,33.6,66,56.5,60.5,60.5,64.5,60.5],综合 S=WF・R′=45.0398 分。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 S 为 45.0398,对照评定等级可知甘肃条山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较差。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论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研究理论,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化理论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对某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和模糊综合评估法的计算得出某公司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的问题。

2. 通过全面分析总结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七点,分别是:认识层面的问题、管理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资金层面的问题、人才层面的问题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中充满艰辛。

3.通过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即营造企业信息化推进的宏观环境、领导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深化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各部门的共同支持、选择外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合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总之,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走适合甘肃条山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二)展望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数据来源主要是调查问卷和通过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获取的,覆盖面不是很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建立指标体系时使用的是主观赋值中的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法虽然目前应用较多,有能够反映评价指标的实际意义、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和政策倾向性的优点,而且确定权重的计算方法相对简便易行;但存在的问题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致使权重设定的结果会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评价专家的不同而改变,同时,无法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即使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加以考虑,也难以准确地反映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如果能将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相结合,评价结果会更加准确,实用。

参 考 文 献

[1]朱海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向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21

[2]李荣,周春林,周其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行社信息化评价研究[J].经济论坛.2009,2(3):61~64

[3]Elliot Rabinovich and Philip T.Evers.Enterprise-wide adoption patterns of inventory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2,13(6):32~41

[4]牛秀敏等.几种常规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21(3):142~143

[5]Editiorial.In search of European model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J].Telematics andInformatics.2000,11(17):1~7

上一篇:浅析市政建设工程管理 下一篇:电力营销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