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弗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探讨

时间:2022-08-12 07:34:08

雷蒙德·卡弗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探讨

内容摘要:以雷蒙德·卡弗为代表的“极简主义”是美国后现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力求以最简单明快的表现形式重现生活与社会风貌。本文重点探讨了卡弗小说的文学特征和写作风格,力图展示其极简主义写作的艺术本质。

关键词:雷蒙德·卡弗 极简主义 写作风格

作为简约派的领军人物,雷蒙德·卡弗和他的代表作《我们谈论爱情时谈论什么》将“极简主义”小说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雷蒙德·卡弗和他的极简主义倡导创作和作品必须回归生活——简单而又准确地表达生活。他的叙事艺术的精髓在于坚守简单朴实的生活理想,通过写作让自己回到生活。因此,我们需要从他的创作理念和文学追求出发,认真揣摩他的叙事风格,品味极简主义的美。

一.“逆流而上”的文学追求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渐渐被抛弃,文学开始远离生活。无论是威廉·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还是艾略特的象征主义,亦或是黑色幽默、未来主义,都更倾向于玄想和梦幻,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现实生活的踪迹在他们的小说中无处可寻,文学顿时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

然而,在文学追求形而上的大环境下,雷蒙德·卡弗等人却逆流而行,他们坚持认为文学源于生活,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应该反映生活。在雷蒙德·卡弗的笔下,生活不再是被虚构架空的形式,也再不是幻想和可能性。相反,他坚持认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不再南辕北辙,文学和生活的关系应当回到鱼和水的关系。他身体力行,让自己的作品不仅和生活接轨,而且还表达生活。他在作品中用生活絮语,散文短句来代替华丽的辞藻,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让读者参与内容成为文本角色。

二.雷蒙德·卡弗的极简主义文学特征

雷蒙德·卡弗的极简主义集中表现为文字的节约性。然而其平铺直叙的方式,对现实环境简短精悍的描写,别具匠心的题名和结尾都让读者耳目一新,读者甚至情不自禁地走进小说,成为文本的主体。

1.别具一格的小说的名称

简短有力,别出心裁,发人深省是卡弗小说名称的突出特点。如果认真研究过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作品的名称都是一串串揭示主题思想的问句:Will You Please Be Quiet, Please? (1976),WhyDon’t You Dance? (1981),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1981)。读者未览全文,却有问在心,自然就会带着种种疑惑和期待读下去。除了使用问句,具有象征意味的名词也深受卡弗的钟爱:Viewfinder(1981),Popular Mechanics(1981),Vitamins(1983)。如果我们结合小说内容去细细揣摩,这些名称都寓意深厚,有画龙点睛之意。例如小说《维他命》描写了一对夫妇生活艰辛不易:丈夫是医院的杂工,妻子是维他命推销员。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窘迫,两人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在绝望无助中痛苦着。《维他命》实则在描写美国蓝领阶层的绝望和空虚。可见,如果把卡弗的小说比作那上好的绸缎,那么别具匠心的小说名称就是他特地绣上去的牡丹花,让人喜不自禁,读起来更是爱不释手。

2.对背景的简洁描写

为了烘托叙事效果,小说对背景的描写都会颇费笔墨,但卡弗却惜字如金,力求以简单明快的表现形式重现生活与社会风貌。他寥寥数笔,却已经在有限的篇幅内向读者传达了充分的信息,使读者瞬间融入到小说的场景中去。小说《我们谈论爱情时谈论什么》的开头是这样的:“The four of us were sitting around his kitchen table drinking gin.Sunlight filled the kitchen from the big window behind the sink.There were Mel and me and his second wife,Terea---Terri,wecalledherand my wife Laura…”虽不超过70个字,但是作者却交代了全小说的时间,地点和主人公。更重要的是,一连串看似轻描淡写的镜头已经为后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3.含蓄的结尾

卡弗所有小说几乎都没有清晰明确的结局。他的大部分小说在结束时,给人的感觉是: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延续,人们在失望和希望中迷茫着。开放式结局的表现手法贴近生活,正如生活从不提供答案,只流淌时间让你寻找答案,而且答案因人因时而异一样。卡弗自己也说,“对于结尾,一个作家要有戏剧感。你不会奇迹般地来到结尾,你在不停地修改中找到它。”

小说《我们谈论爱情时谈论什么》是这样结尾的:

“‘Gin’s gone,’ Mel said.

Terri said,‘Now what? ’

I could hear my heart beating. I could hear everyone’s heart. I could hear the human noise we sat there making, not one of us moving, not even when the room went dark.”

这篇小说是一个奇迹,它在叙述上制造了一个难度。你想——两对男女在酒吧里的聚会聊天竟能构成一篇小说,这需要作者多大的耐力和精细?聚会中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爱情体验和看法,其间大家各抒己见,为此也有过争论。然而彼此的争论却因为一个人讲述了一个真实却又悲惨的故事戛然而止。听完这个故事,大家都陷入了沉默,连杜松子酒喝光、室内暗下来的时候,四个人仍旧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样的结局说明人们对爱情还充满着可怜悯的回味和敬意,这种情感是在一个彼此心灵感应的磁场中孕育出来的,它使故事意味深远。

4.“不言之言”的第一人称叙述

雷蒙德·卡弗的小说大都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叙述者或叙述代言人总是“我”。这样的客观真实是设身处地的,它是在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抚摸生活。这样的叙述不仅情感浓郁,而且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读者会发现自己早已身临其境了。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读者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也被渐渐唤醒了。卡弗从不像局外人那样“指点”生活,而是以亲历人的身份和眼光来表达生活,让生活平易近人,和生活平起平坐。他笔下的生活总是温馨感人,贴人肺腑,这样我们便可以和小说人物同悲欢共命运。

任何一位作家都难以跨越一道永恒的难题——那就是表达与被表达之间的鸿沟和距离,这足以让每一位作者都煞费苦心来让自己的作品能有所超越。雷蒙德·卡弗化解这个悖论和难题的方法恰恰就是“不言之言”的第一人称叙述。所谓“不言之言”,就是只写出人物的言行、见闻和所感,但不写或极少触及人物的心理,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品读。作者也不会介入和评论,因为读者可以自由地在表达与被表达之间切换角色,在言犹未尽中去品味复杂的生活和深奥的人性。这种叙述方式看上去简淡,实际上却复杂深奥。不同的读者由于阅历、身份、角度各不相同,对同一篇文章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欣赏者所捕捉到的信息,所领略到的境味也必然有异。卡弗所要表达的正是生活中无尽的情感和人生中不同的韵味,娓娓道来却又简洁明快,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欲言又止,似乎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我们读雷蒙德·卡弗的小说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雷蒙德·卡弗的语言叙述深得这种无言诗学的真髓。读他的小说,我们常常会惊叹那种奇妙的艺术效果:看上去什么也没说,实际上却什么都说了,什么都在里边了。”(张亦辉:2007)

5.无尽的想象空间

卡弗语言的简而无华并不代表思想上的简单。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只为我们勾勒出来了一个蓝图,但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隐而未现的主题还等待着读者自己去把握。语言真实性和思维的无限性完美地融为一体,不同的读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洗澡》的结局中,守护在儿子病床前的父亲刚一拿起听筒就听到了“已经好了”,小说便在此处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病床上的儿子最终是否得救,甚至不知道那个电话是谁打来的……这样的结尾顿时给读者一个不祥的猜测和生死两茫茫的悲叹。在《大教堂》的结尾里,盲人和鲍博之间的对话同样耐人寻味。盲人问:“‘你在看吗?’我闭上眼睛。我坐在我的房子里。我知道。但我从未感到我生活在其中。我说道:‘我确实看到了。’”我们不仅恍然大悟:盲人教“我”的不只是画一个大教堂,更教会了“我”人生的许多哲理……卡弗总是寥寥几笔,轻描淡写甚至欲言又止,然而故事中的象征手法,戛然而止的结尾,则让我们浮想联翩。

三.小结

虽然表面平静,主题普通,但卡弗和他的极简主义却用最简洁的语句篇章和故事情节来展现当时美国蓝领阶层的生活。他的写作致力于把生活从结构的围墙和故事的牢笼中解放出来,通过使用巧妙地开头和结尾,以第一人称叙述等方式让生活恢复了原生态。读雷蒙德·卡弗的小说,我们可以畅快地去品味原汁原味、简单自然的生活。同时,细心的读者也可以透过故事去穿越生活的表象,把握生活的内核,同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一道把生活与生命、肉体与心灵合而为一。

参考文献:

[1]Carver, Raymond (1982).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2]碧桃.卡弗和他的短篇小说注释,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2 vi-vii.

[3]李公昭.论卡弗短篇小说简约中的丰满[J].当代外国文学, 2005(3).

[4]于晓丹.我们谈论爱情时都说什么[J].外国文学, 1994(2).

[5]张亦辉.论雷蒙德·卡弗的简单主义写作[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1).

[6]张小铭. 解读雷蒙德·卡佛的简约派小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6).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上一篇:品特爱恨纠结的哈克尼兄弟情结 下一篇:张爱玲《色·戒》的爱情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