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权利思想移植与本土化现象的关联考察

时间:2022-08-12 06:49:14

图书馆权利思想移植与本土化现象的关联考察

摘 要:本世纪以来,随着图书馆权利以业界学者为主要传播主体,以专业期刊为研究载体,以图书馆学会为联结促动枢纽,以各类会

>> 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趋同现象与制度选择的关联考察 基于本土化的体育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沈祖荣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理念及实践 跨越多元文化: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尝试 公共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本土化 我国真人图书馆活动本土化实践的理性思考 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的思考 论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法律移植的本土化问题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 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管窥 移植和本土化 心理测量的本土化思想与实践 本土化与均衡化: 以西北联合大学建立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独立董事制度移植与本土化 图书馆权利与读者权利初探 图书馆权利刍议 刍议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权利 试论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权利 图书馆读者权利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程焕文.人有好恶 书无好坏[EB/OL].[2013-12-02].http://.cn/huanwen.

[3]漆永祥.“苏图事件”:谁限制了一个学者使用善本的权利?[N].都市报,2005-03-28.

[4]何勤华.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J].长白论丛,1996,(5).

[5]李国新.日本的“图书馆自由”述论[J].图书馆,2000,(4):12-16.

[6]李国新.日本“图书馆自由”案例研究[J].图书馆,2001,(4):15-19.

[7]李国新.图书馆服务与利用者权益保护[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4):13-18.

[8]李国新.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2002,(1):16-21.

[9]李国新.图书馆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J].图书馆建设,2005,(1):7.

[10]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2003,(6):1-4.

[11]蒋永福.知识秩序知识共享知识自由――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制度维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10-13.

[12]蒋永福,黄丽霞.信息自由信息权利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图书情报知识,2005,(1):20-23.

[13]蒋永福.“图书馆权利”研究反思[J].图书馆建设,2008,(4):59-61.

[14]范并思.论图书馆人的权利意识[J].图书馆建设,2005,(2):1-5.

[15]范并思. 现代图书馆理念的艰难重建――写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之际[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6-11.

[16]范并思.权利、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J]. 图书馆,2013,(2):1-4.

[17]李国新.图书馆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J]. 图书馆建设,2005,(1):1-4.

[18]程焕文,张靖.图书馆权利与道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9]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0]韩淑举,李福贵.弘扬职业精神 恪守职业道德――《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读后[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3):16.

[21]范并思.《图书馆服务宣言》及解读.老槐的博客[EB/OL].[2014-05-28].http://.

[22]胡秋玲.自由获取知识与信息――《格拉斯哥宣言》《国际图联因特网声明》和《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声明》发表[J].图书馆建设,2003,(2):102.

[23](英)哈耶克.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7:89.

[24]王四新.表达自由――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0.

[25]艺衡, 任B, 杨立青.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57.

[26]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EB/OL].[2014-06-20].http:///ziliao/2003-01/20/conten

t_698226.htm.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2014-06-20].http:///law/law_view.asp?id=82529.

[28]王锋.表达自由及其界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29]程焕文,潘燕桃,张靖.图书馆权利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244.

[30]罗曼.论《爱国者法案》对美国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5,(2):134-136.

[31]陈汉章.人身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19.

[32]宋显彪.知识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伯宁豪森论争及其产生背景[J].图书馆建设,2011,(2):10-15.

[33]潘咏怡.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7):14.

[34]黄欣.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2,(4):7.

[35]洪伟达,王政.图书馆社会责任内涵及其限度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53.

[36]范并思.图书馆社会责任专栏导语[J].图书馆建设,2010,(7):1.

[37]周继武.国家图书馆借书记[N].南方周末,2004-10-14.

[38]甄树青.论表达自由[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9.

[39](英)约翰・密尔顿.吴之椿树,译.论出版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

作者简介:韩淑举(1962-),女,山东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上一篇:叙述事情之插叙 下一篇:形容词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