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课程中德育资源的整合

时间:2022-08-12 04:59:29

试论历史课程中德育资源的整合

摘 要: 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历史课程是我国教育阶段一项重点的教学内容,以实现学生博古通今、传德体道为主要教育目标。尤其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工作推行之后,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教育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教育内涵,“德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的。文章重点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整合德育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德育资源 整合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相对浅显便于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初中历史的主要教育目的。

一、在历史教学中整合德育资源的必要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这句话直接反映了历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历史教学内容贯穿古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对如今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道德品质等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媒介更多元化,历史的展示方式更灵活多样,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之内,对历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初中是学生培养独立人格、价值观念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否则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目标不同,初中历史是一项考察性课程,对学生成绩并没有过多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对开展历史课程的“德育”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整合初中德育资源强化历史学习效果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给人一种沉闷、枯燥的印象,不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也对这种现状表示无奈。这一方面受限于教师的个人素质,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教育内容进行有效归纳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教学,忽略历史教学的素质培养意义,使教学理念过于呆板,忽略历史课本的趣味性。为了加强德育,教师应在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水平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对书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扬弃”,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予以剔除,而对于一些具有明显教育意义的知识可以进行一定深化、拓展。用丰满、真实、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和具体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中的《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可以对历史背景进行全面介绍,将学生带入当时的社会情感之中,然后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事件的重要意义及林则徐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怀等这一层面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其不屈的民族气节,使学生感同身受,对其人格塑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清政府失败的经验,提出自己对兴国安邦的独特建议和畅想。

(二)利用教学新方法整合历史“德育”资源

为了达到德育目的,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和调整,增强历史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考试,因此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现象比较常见,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其对重要历史知识的记忆出现混淆,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学校的教学设备已经全面更新,教师应该多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将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从书本中拓展到书本外。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声音、图文等多媒体形式,将历史事件灵活、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截取历史片段或是收集相关文明成果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高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及他们的创新和用于争当时代中的强者的精神。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对本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利用校本教材进行“德育”培养

校本是学校的教育领导人员、工作人员、学生及家长等在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考量和评估后,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化拓展和整合,为学生提供一种具有较大自主选择性的课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德育目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偏好,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校本课程。比如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识与礼仪知识等,同时可以拓展到对其他国家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全面推动下,实现德育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对初中历史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刘树彬.中学德育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龚红兵.整合多种资源加强中职德育课程实践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3(08).

[3]刘珍.文化因子――校本课程开发的生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4]钟晓琳,朱小蔓.再论德育中的“知识”与“生活”――基于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改革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4(06).

上一篇: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阅读教学能让学生获取对问题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