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12 04:22:43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为指导,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文素质;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99-0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强调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新型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的专门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举措,为社会、为各行业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较高文化品位、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卓越人才,已成为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中提出:卓越工程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大学生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所说:建筑师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作为复合应用型人才需要拥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包括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因此,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卓越人才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手段

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合格的文化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更应具备合格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竟争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衡量标准。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品位的人格修养,更能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适应力和战斗力,从而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形成大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人文素质教育传授的主要是人文、史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这一类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非逻辑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有效的填补和交叉融合,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同时,人文素质教育对升华大学生精神领域、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拓展思维方式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助推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创新素质的培养实质上是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仅仅依靠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可能真正满足需要的,还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这一有效的手段扩展知识体系,丰富知识结构,助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科技卓越人才,教学任务大部分着眼于就业机会较多的理工科专业和与实际工作中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在社会和各个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仅有掌握一两门实用的专业技能才是当务之急。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大部分情况是作为专业教育的辅措施,作为活跃课堂与促进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作为培养大学生课外活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助推力。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

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被列入必修课范围的课程主要是“两课”,而体现其他人文素质的课程更多地集中在选修课之中。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将远远低于必修课程。另外,学校在人文课程的设计上也普遍存在内容相对简单化的情况,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和全面发展。这也将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不能相互补偿协调发展。

(三)科技发展给人文素质教育造成困惑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趋势促使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偏爱,致使大学生将学习的兴趣主要集中于应用型、实用型的学科上,而忽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等方面人文学科的学习。另外,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看的更多的是:与所需岗位的专业是否对口,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是过硬,专业成绩是否优秀,计算机等级是多少,英语是否过了四、六级等等,而不太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用人单位的这种用人观念,将会误导社会、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导致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忽视,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观念和学习态度。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

一所高校要发展要进步,不仅要追求科学文化的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强实力,更要有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应注重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为此,迫切要求我们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科学教育“补充剂”、“增色剂”的观念,改变片面按照市场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建立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全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

(二)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谈到中国高校建设时曾说:“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有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兴建校园人文景观、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考风、教风等,为优化学生素质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采用鼓励和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融合的目标,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两课”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合理地增设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并及时更新、调整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设置和授课计划,真正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课堂教育与实践训练的相互融合

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形式,还必须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真正的将人文社科知识“内化”于心,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其次,学校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行业、深入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历,拓展知识领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应用学习成果、了解社会、熟悉行业、适应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能给予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另外,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社团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课堂教育与实践训练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

(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性、引领性的作用。作为老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应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起到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有意识的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自主学习、综合思维和沟通交流能力的目的。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和进修工作,通过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另一方面,适当引进人文社科类专职教师,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充实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队伍。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为指导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奋斗历程,需要全体师生乃至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卓越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教改项目资助(No.201162)

参考文献:

[1]王苏华,张展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59-61.

[2]张涛,郑祖强.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3):73-75.

[3]王静.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颜玲,肖小聪.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30(2):94-97,101.

[5],张好徽.浅谈“卓越计划”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4):82-83.

[6]江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6:384.

[8]黄咸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8(33):8-9.

上一篇:浅谈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美育课程 下一篇:浅析公平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