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展 “综 合 与 实 践” 活 动, 培 养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能 力 与 数 学 应 用 能 力

时间:2022-08-12 04:20:40

摘 要: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形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应用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 学习能力 应用能力

一、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可以将这种教学形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应用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涵及开展活动的意义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但限于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组织和场地器材等因素,不可能大量地开展课外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但是可以将这种教学形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进行课内的模拟“综合与实践”活动,发挥这一教学形式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它自身的特点。“综合与实践”活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需要从教师、学生和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等方面考虑,使得教学活动既重视实践又重视综合,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优势于一体。

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地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评价的积极作用。

三、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能力

1.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活动观。

著名社会活动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其所著《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单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更广泛地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世界,财富将首先依赖于人们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拥有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希望的世界。”这两位名人的话语告诉我们,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学习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正体现了这种学会学习与应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思想。数学知识学习,不是简单的“传授—接受”的形式,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就可以奏效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与所学知识或问题相互作用建构的,而这种建构的提升,离不开相互间的交流与讨论,离不开同伴的合作探究和发现,离不开自己的反思批判。杜威强调,知识学习是一种经验的提炼,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经验,它是有效教学的最佳路径。所以,教师营造一种利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活动场景,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活动方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场地和器材可利用来开展真实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增大了这种形式活动开展的难度,只能将它的形式融入教学活动中,体现这种活动的仿真性。教师要基于知识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开展活动讨论。既然是“综合与实践”活动,就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活动方案,允许学生出错,合作讨论不受教师过多的干预。类似于课外活动的形式,设立活动小组,指定小组长和记录员,提供必备的活动资料,留有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3.活动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涉及的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活动经验的感悟。生动活泼的合作探究过程才是“综合与实践”开展的本质。教师为了使活动有效开展,选取的问题应既有利于知识与方法的综合理解,又有利于实际生活经验的积累。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活动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或者条件开放,或者结论开放,或者方法开放,或者背景开放,等等。围绕实际问题,发动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同方面有所创新。

4.运用科学的评价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课堂外“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其目标主要在于实践,其次在于综合。而课内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课外“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提升,其目标主要在于综合,其次在于实践,表现为知识的综合应用、思想方法的提炼、实际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设计和方法的选择,等等,体现知识与方法的实践应用。为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既重视实践操作,更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重视活动的结果,更重视活动的过程;既重视合作交流,更重视自主独立思考;既重视探究广度,更重视探究深度。把握好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高效有序地开展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结语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研究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综合与实践”活动应将知识学习及综合应用贯穿于实践活动探究中,找到知识的原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背景表征、体悟模式和灵活应用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地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获得实践活动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何齐宗.当代教育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6).

[3]章飞.“实践与综合应用及其教材设计”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2004(9).

[3]高建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意义、形式与要求[J].成功(教育),2004(9).

上一篇:“高 等 数 学” 教 学 方 法 浅 议 下一篇:引发学生情感,构建生态化的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