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学生情感,构建生态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时间:2022-08-17 06:58:22

引发学生情感,构建生态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摘 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要求课堂教学要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显得尤其重要。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尤其需要学生学习情感的引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这方面工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引发 课堂生态 构建策略

情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具体到学生的学习实质就是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反应。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反应如何,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成功与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教学中所要引发的心理情感应当是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生态化的情感。笔者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学生积极情感的引发,实行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化。

一、学生情感的引发需求学习活动的情境性

新的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四条建议,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虽列为最末,但作用不可小视。可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如同一块磁铁吸引学生,实际上就是教学中优化整合的情境资源。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情境的优化可以使参与所有学习活动的人处于十分亢奋的状态,尤其能使学生于情于景中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创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优化的氛围里接受更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譬如教学一代伟人气贯长虹的《沁园春·雪》,这是一则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伟大抱负的诗篇。让学生走进伟人,就必须以一定的情境加以渲染。教学中以一定的镜头展现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并配说解说词。我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诵,范诵时所配的曲子与作品的感情基调一致。学生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更被诗人伟大的抱负所折服。尤其在播放了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后,又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现状节录给学生,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对学生走进诗词,走进伟人,感悟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感悟伟人无比宏大的情怀,是任何讲述都无可比拟的。学生由此感悟到:这首词,在当时不仅以气势磅礴的文学价值轰动文坛,而且以其政治影响激起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充分表现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的雄心壮志。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所提升,对以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产生无比崇敬之情。

二、学生情感的引发需求互动学习的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初中学生学习语文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容易通过合作引发学习情感,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稍有不慎学生已经引发的情感会顿时消失甚至泯灭,这一点问题学生和极具好胜心的学生显得尤为严重。我们必须引起注意,积极思考:利用怎样的途径永葆学生积极的互动情感呢?保证互动的和谐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因此,阅读鉴赏的互动课堂首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尤其要求学生注意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不管表达的属于何种层面,都要侧耳倾听他人的表达。尤其要求学生在听完他人的表达后,不要忙于表达自己的可否意见,可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这样可以进入更理想的探究状态,也可以穷根究底。其次,对学生激烈的争辩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尤其是争辩要语气委婉,不要总是咄咄逼人,可以是不伤害他人的面红耳赤。告诉学生若对方说得有一定道理,则可以不采纳,但他也有保存自己观点的权利。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在思维的结果上产生了碰撞,有的学生持有这样的见解:作品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自己亲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金钱关系主题的。有的学生持有这样的见解:作品表现了作者对于勒十分同情的主题。还有的学生持有这样的见解:西方国家男女关系严重不平等。菲利普之所以对亲兄弟这样,完全是因为菲利普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地位,所有钱财都是由他夫人掌管,要不于勒怎么那样矛盾地想回又不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他穷困,但他又深知嫂子的心更狠更辣。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见解,也许有些见解是牵强附会,但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探究,合作探究的和谐局面利于学生探究情感的引发。

三、学生情感的引发需求鉴赏感悟的创造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建设已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从相关意义上讲,学生学习情感的引发需求学生跟上语文课程建设的步伐,甚至还可以超越语文课程的建设。我们要努力通过学生阅读鉴赏的创造性感悟更加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应当看到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颇具创造欲望,极想发现诸多文学作品的个中奥秘,特别希望能够独立解决阅读感悟的诸多问题,而且应当是带有独到而创新的见解。譬如教学《木兰辞》时,学生被花木兰的形象感动,深知花木兰不但具有雄壮美,还颇具柔情美。有的学生从花木兰的形象联系到当今社会现实,认为花木兰的形象对当今仍然具有的激励价值,有学生言明: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安定而又和谐的,但是不是就不要弘扬木兰的精神?学生首先看到的是自然灾害吞噬人类的无情而又残酷的现实,需要发扬木兰精神。有些学生深深感到: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多少人员的伤亡,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员奋力抢救则会有更多的家庭妻离子散。我们在充斥着诸多柔情美的同时,切切不能忘记柔情美需要悲壮美的支撑。学生发现,周边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不顾历史不断挑起事端,我们不能在和平年代就忘却了危险,政府必须关注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建设,必须培养国民的忧国意识,必须具备悲壮与柔情完美结合的理念。这就是学生阅读鉴赏感悟的创造,如果我们能够将文学作品与当今时代联系起来,则学生将会获取更多的鉴赏方面的创造。

总之,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情感,构建生态化语文教学课堂,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开 展 “综 合 与 实 践” 活 动, 培 养 学 生... 下一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