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离散制造的数字化工厂应用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12 03:05:18

面向离散制造的数字化工厂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在分析离散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化工厂的架构和功能问题。首先了探讨了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必要性和在现代企业中的优势;然后提出了数字化工厂的组成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对企业数字化工厂平台的事实部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离散制造业的发展做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仿真;虚拟制造

1.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上市周期越来越短,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日趋复杂、昂贵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最佳利润和保持市场占有率,制造企业必须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数字化制造模式转变,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由此,数字化工厂作为优化生产过程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2.数字化工厂含义

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简称DF)是基于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保证产品在可制造的前提下,实现快速、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制造,从而实现柔性制造和并行工程[1]。

3.数字化工厂平台架构

数字化工厂软件是虚拟制造平台,对于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制造成本和降低项目决策风险都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化工厂软件还是实现并行工程的工具。产品设计部门和制造工艺部门可以在产品的制造特征(焊点、定位点、装配位置等)领域紧密协作,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进行工程制造的仿真,在新产品的制造中尽量对标准化的工艺和工装卡具重复利用,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的并行互动的工作方式,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和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2]。

数字化工厂在工艺层面的主要应用包括工厂布局仿真优化、工艺流程规划及仿真验证、虚拟装配设计与验证、物流仿真。工厂布局仿真优化是建立车间厂房、物流通道、制造资源等的三维数字模型,为工艺、装配、物流仿真建立基础。是工艺流程规划及仿真验证在三维数字环境下对产品的工艺进行规划,制定工艺路线,如NC编程、流程排序、资源分配、工时定额,成本核算等,并对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三维仿真,仿真工艺路线,刀具切换,装夹过程等。虚拟装配设计与验证是提供一个虚拟制造环境来规划验证和评价产品的装配制造过程和装配制造方法,检验装配过程是否存在错误,零件装配时是否存在碰撞。它把产品、资源和工艺操作结合起来来分析产品装配的顺序和工序的流程,并且在装配制造模型下进行装配工装的验证、仿真夹具的动作、仿真产品的装配流程,验证产品装配的工艺性,达到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物流仿真是工厂布局规划与仿真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三维环境下对物流仿真逻辑进行建模,主要分析工位装配任务分配的合理性,物流路径规划的合理性,物流设备的分配以及利用率等,从而评价和优化物流规划方案;基于建立的物流仿真模型,可以调整参数和物流方案,实时获得仿真结果。

数字化工厂平台在制造层面的主要应用为MES系统,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生产调度执行、现场数据采集及归档、产品跟踪等功能。

4.数字化工厂收益

一个制造企业完善的企业信息平台应由三大块构成,即:PDM/CAD系统,为企业提品数据结构和数学模型,进行产品数据管理;ERP系统,为企业提供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信息,进行企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工厂平台,即制造过程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的制造信息平台,进行制造工艺规划设计,工程仿真和生产过程管理。成为数字化工厂,首先要做到柔性制造,即通过自动化的理念把产品的工艺设计与自动化设计集成到一个平台上。系统能够根据加工对象的变化或原材料的变化而确定相应的工艺流程。第二点,也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即虚拟投产,即借助虚拟化过程来检验整个生产过程,验证产品。

国内制造企业通过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能够带来的收益包括:

(1)在3D的环境下进行制造工艺过程的设计,提高工艺设计、现场工人、数控测量的效率;

(2)用数字化的手段验证产品的制造工艺可行性,避免工艺制造与设计脱节,提高工艺设计质量;

(3)现场的工艺问题在数字化仿真环境下提前得到分析,避免在后期对产品和流程进行改变返工,避免规划的失误,对风险可进行精确掌控;

(4)掌握产品和流程的复杂性,提高产品的变种及对流程影响的透明度,建立典型工艺,经验库,减少重复工作;

(5)缩短产品工艺准备周期,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6)结合MES现场数据的及时采集、反馈,实现成本的及时统计、工艺的持续改进,支持产品的后期维修。

5.实施关键因素

数字化工厂平台涉及多层仿真层次,不同仿真目的,需要对物流,装配,加工等进行独立仿真,并在统一的可视化环境下进行结果分析。数字化工厂贯穿整个工艺设计、规划、验证、直至车间生产工艺整个制造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需要与设计部门的CAD/PDM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对设计产品进行可制造性验证(工艺评审),同时,所有规划还需要考虑工厂资源情况数字化工厂与设计系统CAD/PDM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集成是必须的。同时,数字化工厂还有必要把企业已有的规划知识(如工时卡、焊接规范等)集成起来,整个集成的底部是PLM构架。所以,需要与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在PLM体系框架的指引下开展实施工作。

6.小结

数字化工厂涉及生产,设计,工艺、物流,管理,IT部门等业务单位以及多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相关专业部门的全力配合,需要对整个生产链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包括产品,工艺,车间等)。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巨大,可能需要流程重组。因此,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根据自己的生产制造的实际过程和企业资源条件来决定,即需要在设计、工艺规划、加工、装配、物流的哪一部分加强,进而采取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实施策略,不要一下铺得太大。

参考文献

[1]张浩,樊留群,马玉敏,等.数字化工厂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12.

[2]孙戚,张浩.数字化工厂技术在生产线规划中的应用[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5,14(3):47-50.

作者简介:陈媛媛(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现供职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计算机中心。

上一篇:Financial Geography in Xikang Region During... 下一篇:全深式就地再生基层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