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隧道覆盖方案

时间:2022-05-08 11:42:19

GSM隧道覆盖方案

【摘要】高速铁路(高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进程的加快,火车时速从120公里增加到350公里,这不仅给人民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移动通信覆盖增加了难度。因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加之高铁车厢的材质较为特殊,车体穿透时将产生大量损耗,在高速列车上,很容易出现掉话率高、接通率低等问题,这就阻碍了用户在高铁上的移动通信服务。基于上述背景,文章分析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高铁隧道的覆盖特性,并对两种GSM隧道覆盖方案展开了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GSM;隧道覆盖;方案;设计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均得到了稳步提升,在现代交通中,高速铁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国家铁道部制定的相关规划,到2012年为止,国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应达到1.3万千米,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并超越日本、德国等国。我国山区地形占比较大,在高速铁路运营中,隧道尤为关键。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建成八千五百座铁路隧道,长度超过了5000千米,稳居世界第一。然而,隧道建设的增加,隧道对其内部环境与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GSM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GSM,即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最早起源于欧洲。上世纪中后期,欧洲已通过构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来向用户提供各种移动通信服务,同时期,西欧不少国家也在对其用户提供类似移动服务。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模拟移动系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第一,上世纪70年代末,人类低估了公众对移动业务的发展需求,即便如此,也远远超出了模拟网络的预期容量;第二,各个系统间的兼容性较差:TACS终端无法步入NMT网络,而NMT终端则与之相反。为缓解上述问题,1982年,CEPT成立了GSM(Group Special Mobile),并制定了一套与欧洲各国相适应的新的技术规范。1990年,该小组制定了GSM900技术规范,以便为各国建立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提供技术性指导。在电信设备日益发展的今天,数字移动通信网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GSM逐渐演变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这实质上是细化和深入发展的表现。

2.高铁隧道覆盖特性

与普通的小区或室内覆盖不同,隧道覆盖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屏蔽性较强

一般而言,隧道需经过山体开凿,地铁工程也属于地面建设工程,且或多或少会衰减空间信号,室外基站天线传输的信号在隧道内部,大都无法适应人类的通话需求。

2.2 填充效应较为明显

填充效应,即列出穿行隧道时,其大部分切面空间被填满,导致隧道内的通信信号无法得到顺利传播,尤其是高铁,在其运行中有更显著的填充效。

2.3 话务量偏低

在隧道内,除列车与部分工作人员外,其他用户较少,为此,隧道内不会产生太大的话务量,覆盖问题和用户容量,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4 隧道覆盖效果制约着网络指标

隧道内一般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屏蔽,无线电波在隧道中很难做到全面覆盖。所以,隧道内可能有一定的信号盲区,最终导致用户在列车上不能正常通信,其对网络指标的影响也较大。

除具备上述基本特性外,受地形与运行状态等影响影响,铁路隧道中,横向宽度相对较小,列车高速穿过时,大部分隧道空间都被填满,列车外壳和隧道的内壁间的间隔在2米内,信号反射和衍射的差异性较大。正因为此,高速公路的隧道覆盖一般会在隧道口布置高定向天线,从外往里直接实现覆盖,列车经过隧道时,信号与其运行状态无太大关联。所以,高速公路的隧道覆盖,往往是在隧道外设立基站,在隧道口布置一根高增益定向天线。而针对铁路隧道而言,上述覆盖方式行不通,由于列车穿过隧道时,其外层和隧道内壁间仅有1.5-2米宽,信号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明显衰减,用户大都无法通话。为此,铁路隧道无线覆盖,可选用下列方案:直放站+泄漏电缆或直放站+高增益的定向天线,并在隧道内架设一套天线覆盖系统。

3.高铁隧道覆盖方案设计

列车在隧道中容易发生填充效应,直接在隧道口装高增益定向天线的覆盖方案已无法适用,而应采用泄漏电缆(或漏缆)覆盖方案,其覆盖面积较广,但漏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基于此,文章建议采用易于安装、造价成本相对较低的同轴馈电分布式天线系统。

3.1 泄漏电缆覆盖特性

泄漏电缆属于同轴电缆,其外导体上设置了很多狭长且有规则分布的开槽口,如图1所示。从电磁场理论来看,射频信号传输到泄漏电缆后,有少量电磁能量会由开槽口向外部空间辐射,以实现隧道无线覆盖。由此可见,漏缆具有传输线与无线电波发射天线的双重属性。与常见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相比,泄漏电缆具有下列几大特点:

(1)泄漏电缆的辐射能量较为均匀,能有效降低信号阴影。隧道内漏缆的每个点都能均匀接收到信号。如选用点源天线覆盖,天线附近的辐射强度将保持最高。然而,天线辐射强度与距离之间呈负相关,2个天线间容易产生盲区,导致接入失败等问题出现。

(2)能同时兼并多项服务。漏缆与宽带系统基本类似,所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都借助同一套漏缆上运转。基于此,在隧道中往往会用到寻呼系统、广播系统等无线设备,因漏缆可实现共享,这就避免了多个天线系统架设时的复杂性,同时也降低了系统间的干扰。

(3)从电性能指标上分析,漏缆具有电压驻波比低、辐射方向图均匀以及功率容量高等特点;从机械性能上分析,漏缆有着较好的密封性和弯曲性能,其安装尺寸较小,不容易出现故障,且维修费用也不高。从成本角度上分析,漏缆工程造价成本较高,即便是选用国产泄漏电缆,每百米造价应需10000元,其投入成本偏高。

3.2 同轴馈电分布式天线系统覆盖特性

同轴馈电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经济合理性较强,这种覆盖方案也较为灵活,价格也不高,且易于安装。同轴电缆的馈管衰减效果不明显,天线的增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天线系统的覆盖距离。如有必要,我们通过改变双向天线来拓宽覆盖范围。如果隧道较短,我们可直接将该方案进行简化,也就是在隧道内部设单根天线;反之,如隧道相对较长,可直接在覆盖链路中放置一台放大器,避免传输中信号发生过大衰减,如图2所示。

假如采用同轴馈电分布式天线系统来实现隧道覆盖时,应对辐射模块与耦合器进行分别设计,且应根据辐射模块的覆盖距离来选择耦合器的类型,而后再架设一套天线系统。外观方面,该方案只用一根同轴电缆串联起了多个一体化射频耦合辐射单元;辐射性能方面,如果双向天线覆盖效果较好,且能合理选择内置耦合器,并科学布设天线,则天线系统也可对隧道实现有效覆盖;机械性能方面,这种天线系统属于壁挂式安装,灵活性较强且造价成本不高。由此可见,同轴馈电分布式天线系统在隧道覆盖时有极大的优势。

4.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泄漏电缆与同轴馈电分布式天线系统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认真分析成本、施工难度及性能等多个方面,要基于现场情况来选定相应的覆盖方案。与普通电缆相比,泄漏电缆明显更高,且铜的用量较大,这无疑制约了泄漏电缆的使用与推广;而天线系统覆盖的方案在长隧道中备受我们欢迎,随着分布式基站技术的日新月异,此天线系统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刘肖强,邓宪法.现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张威.GSM网络优化――原理与工程(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啜钢等.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4]李佳,史春光.高速铁路多普勒频移综合研究与分析[J].信息技术,2011.

作者简介:信任(197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移动网GSM和WCDMA。

上一篇:关于主配网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应用 下一篇:论LED节能应用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