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八卦掌”养生之秘

时间:2022-08-12 01:38:53

探寻“八卦掌”养生之秘

八卦掌由董海川先生传世,至今近两百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民不聊生,国人体弱多病,一度人均寿命不足六十岁,故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同期八卦掌门内却涌现出许多享年在八十岁以上的耄龄老人。如:董海川、门宝珍、梁文斋、张占魁、高艺胜、刘振麟、郭怙民、赵庆生、马贵、何金魁、陈济生、李子鸣、王景山等先生。这一现象让笔者思索多年,经过查阅各种资料,分析观察及亲身体悟发现,八卦掌这一拳种,在健体养生方面暗合“天人合一”之道。无论从祖国传统医学角度,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都能探寻出其中具有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功能的科学依据。

一、传统医学看八卦掌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功能

(一)八卦掌运用“吐纳导引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黄帝内经》记载:“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气血顺畅百病不侵,阴阳失衡病魔缠身。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把五脏六腑,五官四肢,七窍百骸联系起来,组成联系人体各部的网络,沟通里表,协调阴阳,平衡虚实,决生死,处百病。

在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中,奇经八脉主导和统帅着阴阳盛衰,其中任督二脉则是奇经八脉之首重。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是阴脉之海。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说:“任督两脉人身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

任督二脉通则人身阴阳和谐、气血畅通。习练八卦掌特别强调,要拔顶塌腰、提缩谷道、气沉丹田、通贯全身。这即强化疏通任督二脉。先师董海川曾专为此撰编歌诀:“胸欲空兮,气欲沉,背紧肩垂意前伸,气到丹田缩谷道,直拔颠顶贯精神;抿嘴闭口舌顶腭,呼吸全凭鼻中过。”提醒人们在练功中,一定要用心疏通谷道。同时也阐述了在练功中如何疏通气道之方法。即:气沉丹田必须空胸松肩;气过谷道达会阴人督脉,必须提缩肛肌;气行督脉贯顶百会,必须直腰拔顶提起精神;气达承浆穴返回任脉,必须抿嘴闭口,舌顶上腭搭鹊桥。只有按照上述方法认真去做,方能连接任督二脉。按照此法练功周而复始,日久天长可将任督二脉贯通,实现道家内丹修持“吐纳导引术”中的“小周天”。至此,人体子午相通,阴阳和谐,百脉顺畅,外邪不可侵,病魔不可入;即使短期内未能贯通任督二脉或通而不畅,也会避免因缩胸气浮,拙力憋气,外伤筋骨,内伤五脏。

(二)八卦掌强化刺激手足十二经脉,使人体气血顺旺而强健体魄。

手足分别是十二经脉之端,膝肘以下系五腧穴之区,这正是八卦掌运动的重点部位。其要领“双膝步行,两足平踏抓地牢,转动腰脊和腹部,沉肩坠肘力达梢”。使人体在运动中“趾足腿腰腹肩颈臂肘腕掌指”各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关节在强束下不断被牵拉扭动。若把以上各部位及其主要用(着)力点上下串联,便会发现,它们的轨迹分别与十二条经络走行路线相贴近。其中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及带脉的行走路线,与习练八卦掌交膝膛步,裹肩坠肘,塌腕挺指及扣摆拧腰时,肢体各部位主要用力点的连接线相对比,非常相合相贴。

足少阴肾经:起于前脚掌心涌泉穴,由下肢内侧上行入腹部到胸上部腧府穴。出属肾系络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内角睛明穴,上过头顶下颈部人脊两侧,先后经过肺,脾,胃,肾腧穴至腰臂,行下肢委中、承山穴入脚外踝处,达脚小趾外侧至阴穴止,和足少阴肾经相接。出属膀胱系络肾。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经足内踝沿下肢内侧上行过阴陵泉,血海穴人腹部到胸肋部大包穴止,和手少阴心经相接。出属脾系络胃。

手少阴心经:起于腋窝中央极泉穴,沿臂内侧后,行于肘腕,止于小指内侧少冲穴,和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出属心系络小肠。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外侧关冲穴,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至颈部。

带脉起于季胁下,环腰一周,约束诸经。

以上各经脉对心、脑、肾、脾、胃、肠各有所司。《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难经四十二经》说:“脾主裹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医述》说:“肾者之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水液流布。主藏精,精可生髓,髓上充为髓海以成脑,充之于骨髓以养骨。

八卦掌特殊的行步走转练功方法,不是简单的外练筋骨皮和简单的心肺功能锻炼。按照其《练功九要》塌、扣、提、顶、裹等,和《身法八要》顶、扣、圆、抱、垂等要求练功,每天使十二经络得到锻炼,特别是通过反复刺激一些经脉的重要部(穴)位,能起到直接快捷地调整滋养心、脑、脾、肾、胃、肠作用。如果长期使这些经络得到锻炼、刺激,日久天长它们的相应脏腑,必然气血旺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更加健康。起到外邪难侵,病魔难入,延缓机体衰老,增寿养命之功效。正如董海川先生说“贯通筋骨化形骸。体质坚牢胜铁胎”。

二、运用现代医学探寻“八卦掌”祛病延年之功能

(一)八卦掌有增进大脑健康,延缓大脑衰退之功能。

人们在学习工作紧张、疲劳,心情不好时,总爱出门散步,借以调节情绪,放松自己。这是因为行走中大脑会分泌出“脑啡呔”,这种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感觉的物质所至。八卦掌是不停行步走圆的运动,因此同样会产生以上作用。另外,按照八卦掌独特的动作要求:沉肩、直腰、气沉、提肛、缩臀、悬顶,神凝进行练功,大脑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元不停地在接受信息,产生传导冲动,使相应的反射中枢兴奋、集中,发生各种“姿势反射”,增强局部环路神经元冲动传导,加快血液循环和蛋白质的消耗。由于在不停地走转中,拧腰裹肩、扭颈悬顶、眼转神凝,有力地压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使经过净化含有充分氧气的血液,由动脉快速流人大脑和脊椎,为脑细胞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健脑,增强中枢神经功能,延缓中老年人脑功能衰退之功效。另外对神经官能症、小脑维持平衡异常、失眠、肠胃功能不良等慢性疾病也有着积极的辅疗作用。

(二)八卦掌锻炼有增强新陈代谢,燃烧多余脂肪,净化血液,疏通不洁血管,养护内脏之功能。

1、八卦掌是有氧运动,其左右交替走圆运动是一种“运动中有休息,休息中有运动”的特殊有氧代谢运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运动。另外,该项运动平稳有节律,利于习练者把握自己体能和安全,有利于运动强度在平稳中达到最佳点,有氧代谢达到最大化。长期习练八卦掌的人,每天练功少则百圈,多则数百圈,每天练功仅行走路程至少在3公里以上,加上不停的扣、摆、拧、转,演练拳式所发生的能量代谢,按照《运动生理学》有关测试方法和数据计算,一位长期习练八卦掌的人,每天一次练功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个

体重70公斤健康成年男性一昼夜所消耗能量的1/4。由于习练八卦掌每天要消耗掉体内许多糖、脂肪、蛋白质,日久天长便会有效降低体内糖、脂肪的存量,以减少这些物质在血管血液中的储留量。使血管管腔增大,血管壁的弹性增强,血液得以净化,血流速、流量得以提高,从而减轻或消除由于不良新陈代谢引起体内脂肪和糖长期过量储留,而造成血液不洁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2、在习练八卦掌的过程中,人体一直处在地球引力和绕圆运动所产生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体内的血液必然随动而动。另外,在各个卦位上,人体为了维持演练动作平衡,骨骼、肌肉、内脏、血管、血液还要受到拧、翻、裹、转等所产生的拧、拉、裹、拽、掰、挤等力量的作用,人体各部如同放在滚筒式震动机和洗衣机里的加工物,被不停地搅拌、荡涤,血液和血管壁上粘连的粥样斑块、血栓在不停地荡涤冲刷中脱落,破碎移动。并随着人体新陈代谢循环,排除体外,使血液血管不断得以净化,内脏器官得以养护,使患者逐步康复,无病者得以防护。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凡长期习练八卦掌的人,一般都有以下明显特点:肠胃蠕动快,排泄快;血压平稳,血液循环好;散热快,出汗多,感冒少且好的快;腰腿灵活,赘肉少。

(三)八卦掌有壮骨健腰功能,对陈旧性筋骨病伤有良好的辅疗作用。

习练八卦掌,人体左旋右转,处在不同卦位上,为了维持平衡和演练技法、动作,要不停地进行扣、摆、拧、裹、走、转、起伏,使踝、膝、髋、腰、肩、颈、臂、头各部位的肌肉、韧带、关节、骨骼乃至血管都会不断地受到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力量的牵拉、掰拧、撕拽,其中,人体腰胸颈椎和踝、膝、肩、腕关节受到的刺激最强。

习练八卦掌者,每天练功一般在90分钟左右,人体各部位长时间处在多维力量的作用刺激下,整体和局部血液循环都会加强,新陈代谢加快,血供量增大,为新细胞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分解合成量相应加大,肌肉和韧带的耐拉和扩张性能不断增强。使伤病的肌肉、韧带得以逐步康复,健康肌肉,让韧带更加坚实有力。由于新陈代谢增强,营养充足,造骨细胞也会快速生长。因此,骨密质将不断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排列整齐,伤病的骨骼得以逐步恢复健康,健康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实,粗壮。由于骨胶原合成速度提高,使脊椎、膝、腕等关节的软骨不断增厚,肌腱和韧带不断增粗,负载能力增强,稳定和灵活性逐步提高。其中,腰椎部由于黄韧带、棘间韧带、前后纵韧带因经常受到牵拉锻炼,日愈变得坚韧牢固,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同时,能加速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产生符合“骨形变态”的适应性变化,减少或缓解由于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逐步增强腰部负荷能力,防止腰部进一步受伤和老病复发,以保持腰部正常运动功能逐步得以恢复。

八卦掌这一拳种的确具有调整人体机能,全面增进健康,防止器官蜕变,延缓衰老之作用。八卦掌问世两百年来,在习练八卦掌的人群中,先后涌现了许多耄龄老人,足以说明八卦掌运动的健身养生功。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笔者深信将会有更多的人认可八卦掌,八卦掌在科学的发展中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三元合炼”谈 下一篇:采气的理念与方法